中风后遗症从肾虚气弱治疗

2011-12-20 19:40 楼主
中风是临床上较为危重凶险的病症,它的发生与患者气血亏虚,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有关,其中尤以肾虚气弱为主,加上情志、饮食、房室劳倦等因素,外风侵袭为诱因,导致气血运行受阻,筋脉肌肤失于濡养,阴亏于下,阳亢于上,阳化风动,血随气逆,挟痰挟火,横窜经络,蒙蔽清窍,而形成上实下虚,阴阳不能维系的危急症候。其病变部位主要在于头部。中风多发于年迈之人,这是由于精血衰少的原因。《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脑为精、气、神会聚之所。《灵枢·经脉》篇云:“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说明脑髓生成源于先天肾精之精,肾为先天之本,主人之一身之阴阳,其不足则可以影响其他脏腑的功能,如脾的运化功能受阻,津液水湿内停,聚水生痰,成为致病基础。又如肾与肝,它们有母子相生关系,肾水不足则不能涵养肝木而生风,内外之风相合,挟痰挟瘀而成中风,轻者中经络,重者中脏腑。在中风后遗症中也多有肾虚气弱之象显露,由于兼证错综复杂,根据中医治疗原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同病异治等方法,进行正确的辨证施治,这是关键的所在。治标以平肝熄风,祛痰化瘀为先,治本不忘补肾益气,或者标本同治,往往能收事半功倍的疗效。

病案举例

案1:黄××,女,65岁。患者在2周前做家务时,突然昏倒在地,过了约2小时后自行苏醒,发生右侧肢体不能动弹。有高血压病史,BP:180/110mmHg左右,经常服用降压药。就诊时面色灰暗,精神萎顿,语音低微,蹇涩不利,纳谷不佳,大便干硬,4~5日一行,舌光红少苔,脉细弦。测血压180/110mmHg。证属肝肾阴亏,不能制阳,阳亢化火,风火相煽,治当滋水涵木,潜阳熄风。方选羚羊角汤合地黄饮子加减。处方:羚羊角粉0.3g,石决明30g,钩藤12g,生熟地各12g,龟版12g,鳖甲12g,山萸肉10g,天麦冬各10g,夏枯草15g,生山栀9g,忍冬藤15g,连翘12g,石菖蒲9g,远志9g,瓜蒌仁15g,鸡血藤15g,伸筋草15g。经上方随证加减,治疗两个多月,患者病情日趋好转,行走渐如常人,语言通畅,并且能操持一些家务。

案2:郁××,男,56岁。素有高血压及喜食肥肉史,经常头晕,测血压常在150/110mmHg左右,但是不经常服药。发病之日、夜间起床时忽跌仆倒地,不省人事,经急诊抢救之后,神志苏醒,但右侧肢体偏废不用,血压仍为150/110mmHg左右,拟收入院治疗。就诊时形体肥胖,嗜睡,鼾声大作,要多次推动呼唤方醒,自诉头痛感甚,舌强语言蹇涩,不能起立,小溲如常,大便干硬,3~4日一行,纳谷尚可,苔黄腻,舌质偏红,脉弦。证乃肝阳上亢,风痰阻络,脉络瘀阻,郁而化火,风火相煽所致,治当先平肝熄风,清热涤痰,宜窍通络。方选羚羊钩藤饮合涤痰汤加减。处方:羚羊角粉0.3g,钩藤15g,石决明30g,夏枯草15g,天麻10g,黄芩10g,生山栀12g,石菖蒲10g,远志10g,半夏10g,陈胆星10g,丹皮参各9g,生军9g,海风藤9g,議签草15g。经过1月多的治疗后,患者头痛消失,语言较流畅,逐渐能扶持行走,右上肢稍能上举,并能抓取物体,但握力较差,察其舌苔薄白,质淡,脉沉细,知其湿热痰浊渐去,肾虚气弱之象已经显露,当用补肾强腰,大补气血,祛风通络之品,方拟三痹汤加减。处方:川断10g,杜仲10g,桑寄生12g,桑枝12g,黄芪12g,党参15g,当归10g,赤芍10g,川芎6g,红花5g,茯苓12g,白术10g,淮牛膝10g。

经过2个多月的治疗,患者能自行走动,右上肢上举能过肩,但不能至头部,握力也有所增强,给予出院治疗,并嘱其多作锻炼,以利早日康复。

上述两则病案的治疗过程,说明了肾虚气弱中风发生的重要原因。据现代医学研究报告,沈自尹从多年肾的研究中揭示了人体衰老的实质是肾虚,肾虚是老年病的病理基础。肾虚气弱是容易导致痰浊瘀血等实邪阻滞经络,因虚致实,成为中风的发病基础。通过临床的实践检验,使我深刻体会到,以肾虚气弱的理论指导治疗中风后遗症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12-20 19:47 2楼
谢谢 很好的医案
⬅ 浅谈中风偏瘫的辨证施护 老茶馆 降压过头或致缺血性中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