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社会科学登台亮相

2010-02-12 17:37 楼主
昔日 ,中华民族的健康依赖中医学,已经几千年的历史了,退出主体医学的位置只是近年来的事。它有理法方药齐备的理论体系,其科学性为实践所证实也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迄今它是什么科学,在中国科学界应该是什么位置,一直悬而未决。虽然人们给出了种种回答,如医学科学、实践科学等等,但都不是确切而本质的回答。既然它生存了几千年,至今活力不减,正在大步走向世界,国人也对它养生保健、治病求夲、低损害、低费用、有攻克疑难病症的巨大潜力等优越性兴趣日浓,关注日切,被人们视为中华宝藏,回答中医是什么科学,是中国科学界乃至每个华人义无反顾地责任。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医学日渐萎缩的态势,中医学才能焕发青春,创新发展,弘扬壮大,屹立东方,傲视全球!
其实,黄帝们在创立中医学时,已经做出了回答,已经明白无误地表明了它是人体社会科学。但今天的人们认为只有从实验室里出来的才算科学,并作为衡量与评判的尺度,也就是要用西方的标准去衡量东方的中医。结果不言而喻,中医与现今的什么科学都不搭界。科学界有社会科学,但是没有人体社会科学。自从西学东渐后,似乎老祖宗说了不算,必须西方人及其东方代理人点头首肯才行。
当然,科学是在不断地前进,新的科学不断地涌现,为人们所认可。笔者作为中医普通一员,自知说话无分量,遂冒天下之大不韪,斗胆替黄帝们提出人体社会科学的申请报告。比较详细的论述见“论人体科学”等文,本文仅从藏象的角度做出提请。
藏象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把人体生命看成了社会与国家,有行政管理机构与百姓两个层次组成,相当于行政官员的人体管理部门就是藏象。
最高首领是心,心之下是相当于将军的肝和相辅的肺,再下就是肾、脾胃、胆、大小肠、膀胱、三焦。这些名称都有相对应的脏器组织,说明提出藏象概念时,中医学已经有粗浅的肉眼观察的解剖学,尚在脏器水平。
仅仅靠此种低水平的解剖学知识是不可能产生[黄帝内经]那样高水平的医学理论的。那么黄帝们是怎样创造了中医学呢?笔者认为,虽然用了这些脏器名称,但接下来他们把人类社会搬进了人体,换言之,以人类社会为模本,再加上天地自然观,演绎出了一部人体的社会科学。
在没有实验设备与技术的古代,此种似乎非常落后的靠头脑思辨的研究方法所产生的医学理论,恰恰歪打正着,正确客观地反映了人体的生命现象。因为人体本来就是一个社会,研究社会的方法是科学思辨,而不是实验室。此种思辨离不开中华文化。华人历来尊敬天地君亲师,所谓天地就是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认为自然界与人体是一个统一体。从天地矛盾统一体又有了阴阳学说,所谓阴阳,就是中国版的对立统一规律。此种自然与哲学相结合的天地阴阳观,就是中国版的唯物辩证法,揭示了十一个物质运动的规律性:物质性、矛盾性、统一性、系统性、层次性、有序性、时空性、恒动性、社会性、凝聚性、可变性。唯物辩证法就讲这些规律性。虽然黄帝们没有用文字的形式专题论述,但一部中医学的历史就是活学活用十一个规律性的典范,它通过藏象去表达与运用十一个规律性。
西方医学在非近代的漫长的历史时期,也走的思辨的道路,但没有形成几千年连续一贯的理论体系,就是因为缺乏天地阴阳观,没有博大精深地中华文化那样的土壤底蕴。其后有了显微镜,就一头扎在了分子细胞里,锲而不舍,揭示了人体的微观奥秘,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中医学的宏观理论中包涵着微观,现在,我们这一代乃至后代的艰巨任务就是要揭示藏象是怎样涵盖微观的。我们关注西方的微观成果,将之拿到藏象中来。
细胞是人体生命的基本单位,人体是多细胞的生命体。单细胞本来就是一个生命个体,众多的细胞聚合在一起时,就像众人聚合在一起一样,必然要产生凝聚性、有序性、社会性、层次性、系统性等十一个规律性,或者说必然遵循唯物辩证法,必然发生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成为一个社会。三人为众,某单位派出几个人的小组去执行一项任务,必然要有头领,已经出现了领导与成员两个层次,表现出了社会性、有序性、层次性。猴群、野马群、鱼群、蚂蚁群,都会形成社会。这就提示我们,同类生命群体必然发生普遍联系而形成社会,“社会”的定义是:同类生命群体普遍联系的生存状态。多细胞的人体也是一个社会,称为人体社会。人体社会的基本单位是细胞。人类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家庭。
虽然黄帝们没有从显微镜里看见细胞,但他们知道人体内有一个一个的“百姓”,它们有序地组成了人体的社会。并演绎出了人体的社会科学,所谓中医学名称是现代人起的命名。因为人体生命必然是一个社会,这是客观规律性所决定的,黄帝们恰恰遵循了这个规律性,所以,黄帝医学或中医学是先进科学的,这恰恰是今天人们还没有认识到的高水平科学。
现代医学已经证实,人体有“官员与百姓”,有“士兵军队、物资生产、交通运输、信息传递、物资交换、进出口岸、环卫、治安”等等专业的部门和队伍,完全就是社会的模样。仅仅是没有把“人体社会”这句话喊出口而已。黄帝们虽然也没有提名叫响地说“社会”,却几千年来脚踏实地的做着人体社会的研究工作。在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今天,中国科学界尤其医学界应该与时俱进的让人体社会科学登上科学界的大雅之堂!
唯物辩证法揭示了物质世界的运动规律,笔者归纳为十一个规律性。人体是物质的,当然遵循十一个规律性。西医学是局部分析的观点与方法,在体现十一个规律性方面大受限制。它也在表达系统性,提出了神经、免疫、消化等系统,但这是局部分析的系统,不能体现人体的系统性。如消化系统仅限于胃肠道,此外的肝细胞的消化、细胞内的溶酶体消化、免疫细胞的吞噬等等消化问题没有包括在内。然而中医学的脾胃藏象所归纳的“受纳腐熟运化”等,是对消化的总归纳总概括。换言之,“脾胃”一词是对非己物质变化为自身物质这一生命现象的系统科学的专用术语。人体的消化,不仅指营养物质的消化,还有肃清性消化,后者指对细菌、病毒等异体蛋白的消除以及对衰老死亡细胞的清除。从本质上看,两种消化是一致的,都是在化异为己,不过目的有营养与肃清的不同。脾胃主运化,从广义角度说,举凡人体一切物质运动变化都属于脾胃的运化功能。而且,脾胃还和外环境有联系,如环境湿度太大时,会削弱运化过程,称为脾喜燥恶湿。这不仅指导临床用药,还指导人们日常生活中防湿就燥,多食用一些祛湿利尿的食物。因此,“脾胃”是一个巨系统,贴合人体生命是社会的实际情况和人们的生活习惯与保健,是十分先进科学的。今天,人们已经在考虑要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去认识人体,但如何具体操作,尚无头绪。回头看中医,它早就是经过几千年实践验证的成功的系统科学。只是,它的这一亮点未被人们认识罢了。
藏象并非人们所认识的只是宏观理论,人们对宏观与微观关系的认识是不正确的,因为,宏观与微观是联系为一个整体的,宏观中涵盖着微观,微观上升为宏观,笔者称为宏微规律。如前所述,脾胃是宏观概念,但不是而没有微观做基础的空洞无物的概念,它步步踏在实处,涵盖着微观的分子细胞。因此,藏象的先进之处在于能够拿来分子细胞,拿来西医学的微观成果。这一点,钱学森先生明确地提出了“用中医来化西医”的指导性意见。还指出中医理论是巨系统。藏象是宏观涵盖微观的巨系统。藏象建立在分子细胞的基础上,是从分子细胞中升华出来的巨系统。
中医学的藏象理论是体现十一个规律性的能够操作运用的人体社会科学的专用术语。其先进科学之处是超前的,处于现代科学的领先地位。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脾气散精 上归于肺 老茶馆 三羧酸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