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健康知识 自测是否健康

2011-12-24 21:31 楼主
1、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
以前,人们对于健康的理解就是指身体的无病状态,只要身体没有疾病就称为健康。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重新定义:“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这一定义一直延用到现在。
WHO对健康的重新定义,说明人是社会的人,医生在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身体的情况,还要考虑到社会、心理、精神、情绪等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由社会、精神因素引起疾病的例子很多。比如:人在情绪激动时可以引起血压升高、心脏病发作;较大的精神打击可以使人的眼睛突然失明;情绪郁闷可以引起胃部不适等。这些现象都说明人的身体状况是受社会、精神因素的影响的。
2、我们健康吗
WHO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真正符合健康标准的人仅占总人口数的5%,有明确疾病的人占20%,而其余75%的人属于亚健康状态。
3、 WHO提出衡量健康的10项标准
(1) 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
(2) 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不挑剔;
(3) 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 适应环境,应变能力强;
(5) 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抵抗力;
(6) 体重适当,体态匀称;
(7) 眼睛明亮,不发炎,反应敏捷;
(8)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骨骼健康,肌肉、皮肤有弹性,走路轻松。
在身体没有疾病的情况下,健康必须符合以上参考标准。
4、什么是亚健康(sub-health)
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其特征是在内外环境不利因素的长期作用下,持续3个月以上反复出现的不适状态或适应能力显著减退,但能维持正常工作和生活;同时无明确的疾病,或有明确诊断的疾病但与目前不适状态或适应能力减退无直接因果关系。
5、 中医对亚健康的认识
中医学中虽没有“亚健康”的提法,但有“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对亚健康的认识与防治颇有指导意义。如《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就强调人们必须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四时阴阳气候变化规律,养护身体,调摄精神,使人体功能活动与外在环境变化得到协调统一,以保持身心健康。如果违背四时阴阳之气的正常规律,那就会导致人体内脏发生相应的病变:“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这些病变,重者就是疾病,轻者就是现在所说的亚健康状态。所以又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法则,并指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就是告诉大家,要在身体“未病”、“未乱”之前就调理好健康状态,预防疾病的发生。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曰:“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也是这个意思。
6、 亚健康常见的表现
孤独自卑,忧郁苦闷;掌腋多汗,舌燥口干;
注意力分散,思考肤浅;自感低烧,夜有盗汗;
容易激动,无事自烦;腰酸背痛,此起彼伏;
记忆减退,熟人忘名;舌生白苔,口臭自生;
兴趣变淡,欲望骤减;口舌溃疡,反复发生;
懒于交往,情绪低落;味觉不灵,食欲不振;
易感乏力,眼易疲倦;发酸嗳气,消化不良;
精力下降,动作迟缓;便稀便秘,腹部饱胀
头昏脑胀,不易复原;易患感冒,唇起疱疹;
久站头昏,眼花目眩;鼻塞流涕,咽喉疼痛;
肢体酥软,力不从心;憋气气急,呼吸紧迫;
体重减轻,体虚力弱;胸痛胸闷,心区压感;
不易入眠,多梦易醒;心悸心慌,心律不整;
晨不愿起,昼常打盹;耳鸣耳背,易晕车船。
若有以上各项中任意6项以上者即为亚健康。
掌握以上知识后,可以经常自测一下自己是否健康,或是已处于亚健康状态,并及时进行相应的调养与防治。
2011-12-24整理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人体体质中医对症调理 老茶馆 欧阳修的养生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