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蝥敷灸

2010-02-16 22:05 楼主
【临床应用】

1.头痛 取穴:太阳。 治法: 灸药制备:取斑螫一只,焙干去爪翅,研为细末;生姜适量取汁,面粉少许,三味调为糊状,备用。 灸疗方法:选患侧穴区,即左侧头痛贴左太阳穴,右侧头痛贴右太阳穴,全头痛贴双侧太阳穴。取白棉布剪成如铜钱大块。将斑螫糊摊于布块上,约3mm厚。贴后卧床休息3~4个小时后,将此敷布轻轻揭去,可见皮肤上隆起小水泡。小水泡不宜刺破,使其自行吸收。一旦水泡破溃,勿使泡内液体流入眼内,以免伤及眼睛。一周敷贴 1 次,3次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325例,均为曾用它法未效而来者。年龄为7~71岁,病程在3日~18年。用本法治疗后,临床痊愈(头痛完全消失。随访一年内未复发者)284例;有效(头痛减轻,发作次数减少,一年内未加重者)41例。有效率为100%。
2.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取穴:地仓、下关、太阳、颊车。 治法:
方法一:取斑蝥3只、巴豆3枚、(去壳),研粉,用植物油调成糊状,将药物涂于无菌敷料上约5分硬币大小,敷于地仓及下关穴部位;医生用手指牵拉患侧颜面不同部位,观察鼻唇沟稍移向患侧,或手指牵拉太阳穴附近,观察眼裂闭合至最小时,以指压处定为贴药部位,疗效更佳。敷药后夏秋季保留5小时,冬春季保留8小时,去敷料后即可见大小不等之水泡,待其干燥结痂脱落即可。
方法二:取斑蝥1~3个,巴豆2~3粒、麝香0.02g、鲜柳枝头(带叶3~5片)1枝、鲜生姜(约5~10g)、共捣为泥、贴于患侧下关或太阳及颊车穴、当贴药处有热性刺痛感时即将药物除去,起水泡后可用消毒针头刺破。
方法三:取斑蝥1枚(去头、足、翅,成人用虫体大者,儿童用虫体小者),生姜5g,麝香0.25g,鲜带皮柳棍1段(约长30cm,直径2cm左右),将上3味用鲜柳棍放入乳钵内共捣如膏状,置于5分硬币大小之圆型软塑料布上,再置于伤湿解痛膏或麝香壮骨膏粘性面正中,敷贴于患侧面部之颊车穴至下关穴处,然后以纱布敷料覆盖固定。敷贴后6~10小时左右,局部有轻度烧灼感,逐渐起透明之豆大或指头大小水泡,不需作任何处理,多可自行吸收。以后口眼歪斜在不知不觉中,逐渐痊愈。 每隔7~10日贴灸1次。
疗效:144例经贴药后治愈138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6%。
3.梅核气 取穴:天突、曲池。
治法:本膏用斑蝥3g,全蝎、蜈蚣各1 g,冰片0.5g,共研细末加适量凡士林调成糊状备用。用时用小竹签取本品如火柴头大小于小块胶布中央贴敷于天突、单侧曲池穴,每次贴3日。配服中药理咽汤。
疗效:共治100例,结果:治愈67例,显效14例,好转1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2.0%。
4.额窦炎 取穴:印堂。
治法:将斑蝥研成细末备用。取约 10mm× 10mm见方的胶布,中央剪一直径约6mm的圆孔,敷贴在印堂穴上,取斑蝥粉0.05~0.08g或少许,放在孔中,外用胶布固定,患者不可随便取下。4~6小时后局部出现无色透明的小水泡,24 小时后揭去胶布,在揭胶布时不可将水泡弄破,让水泡自然吸收结痂。约3~5日后,痂皮自行脱落而无任何瘢痕,6~7日后可进行第2次治疗。8次为一疗程,一般治疗一个疗程。
疗效:共治30例,结果:痊愈25例,显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6%。
5.关节痛 取穴:阿是穴(痛点)。
治法: 灸药制备:取雄黄、斑蟊各30g,研成细粉用蜂蜜适量拌成糊状,再入麝香10g拌匀,装瓶备用。
灸疗方法:用1寸方胶布,正中放米粒大小药糊,贴敷于局部穴位或痛点上。每次贴4~8点,全身关节痛点可贴20点。药糊不可涂得太多,避免起泡大引起疼痛。贴后2~4小时有热和刺痛感,8~12小时起泡,起泡直径>3cm,疼痛剧烈时,可挑破放液涂紫药水,须待水泡愈合之后方可复贴。3~5日灸疗1次。
疗效:共治398例,结果:治愈27例, 显效184例,有效167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95.93%。
6.风湿性关节炎 取穴:阿是穴。
治法: 灸药制备:方一:取斑螫38%,白芥子20%,生川乌15%,干姜15%,花椒12%,晒研细未,贮藏备用。方二:用雄黄、斑蝥各30g,研成细粉用蜂蜜适量拌成糊状,再入麝香10g拌匀,装瓶备用。
灸疗方法 :上述二方任取其一。第一方用法:取6cm×6cm胶布将药末呈圆形摊于胶布上,直径约3cm,厚约0.8mm,贴于疼痛最明显的关节部。,每次贴3~4张(不宜多贴),每个关节须贴2~3次,才能巩固疗效。一般贴药后约4~8小时,局部即感灼热,待过30min左右从膏药上方轻轻揭开,若皮肤上有芝麻大的小水泡5~8个,方可将膏药撕去,待水泡融合成大水泡后,用针刺孔放水l~3次,即逐渐结痂而愈。第二方用法,在胶布中置米粒大药糊痛点。每次贴4~8点,全身关节痛可贴20多点。一般5~7日贴药1次,不计疗程。
疗效:共治598例,结果:痊愈296例,显效184例,有效273例,无效45例。总有效率为92.3%。
7.急慢性腰损伤 取穴:阿是穴(压痛点)、肾俞、大肠俞、委中。
治法: 灸药制备:取斑蝥、白芥子、雄黄等分,研为细末,混匀,装瓶备用。依病情轻重,每次取1~3个穴位贴灸。用时取适量药末加蜂蜜少许调成膏状,以上穴为贴敷于所选穴点,24小时去除敷贴物,可见局部出现蚕豆大水疱,以无菌针头刺破水疱,放出积液,外涂龙胆紫即可。必要时3~4日后可重复治疗。
疗效:共治37例,均获愈。其中34例经贴敷1次即治愈,余3例贴敷2次治愈。
8.肩周炎 取穴:肩髃、天宗、肩井、巨骨、肩贞、肩前、曲池、条口。
治法:每次选2~3穴,均为患侧,穴位可轮流取用。将斑蝥研为细末,取0.01或0.02g用蒜汁调合成饼置于穴位上,胶布盖贴。一般4~9个小时去药,局部可发红起泡,若未见水泡则再贴灸1次。每周灸治1次。
疗效:共治40例,经治1~3次后,痊愈29例,显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0%。
9.肱骨外上髁炎 取穴:阿是穴(压痛点)。
治法:将斑蝥与雄黄按1:3比例混匀研末装瓶备用。使用时以斑雄粉少许调入适量蜂蜜如绿豆大小厚糊状。在患侧肱骨外上髁至桡骨颈间找出最明显的压痛点即阿是穴,把调好的药物敷于其上,然后用胶布固定,8~24小时起泡后揭去胶布。如局部水泡较小者,5~7日后可自行吸收。水泡较大者可用消毒三棱针穿刺排液,并用消毒纱布覆盖,以防感染。1周后创面愈合可重复治疗。
疗效:共治50例,结果:痊愈41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
10.痛经 取穴: 关元、中极穴。
治法:用斑蝥、白芥子各20g,研极细末,以50%二甲基亚砜调成软膏。取麦粒大小放于胶布上,贴于关元穴或中极穴,两穴交替使用。一般贴3小时揭去药膏,出现水泡。可按上述方法处理。每次经前5日贴第1次,月经始潮或始觉腹痛则贴第2次。两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
疗效:共观察82例,治疗1个疗程后,显效56例,有效1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0.2%.
11.小儿咳喘 取穴: 主穴:分为二组。(1)大椎、定喘、风门、肺俞。(2)大椎、筋缩、肺俞、心俞。 配穴:痰多咳不出加丰隆,纳少加足三里,喘重加膻中。
治法: 方法一:药物制备。(1)药物组成:斑蝥45%,雄黄45%,麝香10%,蜂蜜适量。(2)制法:将洁净的斑蟊研成粉末,再加入雄黄,麝香共研均匀,装瓶加盖密封备用。取第一组主穴为主,酌加配穴。用时将斑麝香粉,以蜂蜜调成糊状(米粒大小)放在1寸见方胶布中间(注意:操作者在拌药糊接触皮肤时应立即洗去),贴在穴位上,每次不能超过5~7穴,7~14日贴1次,3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7~14日。贴后8~12小时出现水泡,局部发热,并有胀痛感觉,过2~3日症状减轻,皮肤发痒,5~6日可撕下胶布涂紫药水即可。患儿贴后,3日内勿洗操以防感染。
方法二:灸药制备。用斑蝥38%、白芥子22%、生川乌20%、生花椒20%,4味共研细末和匀贮藏备用。另用砒石少量研末另贮。取5cm×5cm胶布6块,将药粉摊于胶布上,呈圆形,约五分硬币大,厚约0.8mm,再加砒石粉0.03g(不能太多,否则易伤皮肤),撒于药粉的中间即成。 灸治方法:每年小暑到处暑期间灸疗。取第二组穴,四穴分三次取,第一次取大椎、筋缩;第二次取双侧肺俞,第三次取双侧心俞。将药膏6张分3次贴于背部穴位处。一般贴膏药后约4小时左右,局部即成灼热,待10~15min后从药膏上方轻轻揭开,皮上有芝麻大的小水泡3~5个,即可将药膏撕去,待小水泡融合成大水泡后,用消毒三棱针在水泡上针孔放水l~2次后,即逐渐结瘢而愈。7日贴1次,每次贴2张,3次为1个疗程。病情严重者需连续贴2~3年。
疗效:共治疗469例,结果:治愈238例,显效85例,有效131例,无效15例。有效率为93.8%。
12.鼻炎 取穴: 主穴:印堂。 配穴:内关。
治法:一般仅选印堂穴,如过敏性鼻炎治疗效不显时可改用内关。取生斑蟊1味去足翅,炒酥研末过筛,装瓶备用。或以白芥子、斑蝥共为细面,醋调软膏,装瓶密闭备用。灸疗时,可直接置少许斑蟊粉,亦可以适量水,醋或蜂蜜调为糊状或取白芥子斑蝥药膏如桐子大。患者擦洗干净后,取小块胶布,于其中心处剪一黄豆大小的孔并贴于印堂穴,将药直接置于小孔内,外以胶布贴盖,24小时后去掉。如穴区起泡,暂停敷灸,注意让水泡自然吸收。5~7日治疗1次。
疗效:共治各种鼻炎1088例,经1~7次治疗,痊愈805例,显效127例,有效92例,无效59例。总有效率为92.5%。其中,对单纯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有效率在97%以上;慢性鼻炎、慢性副鼻窦炎有效率分别为84.3%和72.1%。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03-20 13:43 2楼
斑蝥现在不好去找啊/
2010-06-10 04:36 3楼
好资料谢谢了斑蝥现在不好去找啊/
⬅ 快速降压 老茶馆 《治症总要》针灸配方临床应用举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