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医案 跟我读医案

2011-12-26 10:13 楼主
前言
医案,又叫病案,就是现在我们到医院看病时医生所作的病历,是大夫治疗疾病时辨证、立法、处方用药的连续记录。是中医理、法、方、药综合运用的具体反映形式,它不仅是医疗活动的真实记录,更反应了一个大夫的临床经验和思维活动。
我们都知道,对于中医而言,经验很重要。什么是经验?经验就是从多次实践中得到的知识或技能。而大夫的实践,就是对病人的治疗,所以,记录病历,不但是自己积累经验的最好形式,更是为后人保留传送经验的一种很好形式。
中医大家程门雪先生说过“一个中医临床医生,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就会缺乏指导临床实践的有力武器。而如无各家医案作借鉴,那么同样会陷入见浅识寡,遇到困难,束手无策的境地”,所以,学习医案对于临床大夫而言很是重要。
1992年,我上大二时,有次在西安走亲戚,遇到一个30多岁的女病人,生病三年多了,能站、能躺,就是不能坐和蹲,否则就疼的要命,看的地方太多了,就是不见好。也许是有病乱投医,知道我是陕西中医学院的,就让我帮着找老师给她治疗。那时的我不会号脉,只能看舌头,将舌的情况记录后回到学校,由于当时和其他的老师也不太熟,看到班主任也很忙,所以就自己查看医案书,在朱进忠老先生编写的《难病奇治》中找到一个医案,和这个病人的症状差不多,舌象相符合,就把原方抄录后寄了过去。两周后,病人寄来感谢信,说是病已好。当时是相当的好高兴。从此之后,我对好的医案就爱不释手。
由于每一次病历记录,都包括表象和治疗两个方面,表象就是病人表现出来的不适症状和异常体征。中医大夫就是根据病人的表象,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来推断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态和病性,并根据诊断来处方用药。所以,要分析医案,我们就必须要知道什么是病因、病位、病态和病性?而且还要知道处方的组成。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病因、病位、病态和病性。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12-27 08:34 2楼
一、病因
病因,就是发病原因,生活当中常说一句话“没有无名原因的爱,也没有无名原因的恨”,人体也一样,没有无名原因的病。
关于病因,《金匮要略》里提到“千般疢难,不越三条”,宋代陈无择根据这个而提出了“三因学说”,即外因、内因和不内外因。
外因,就是我们常说的外感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内因就是情志所伤;不内外因就是饮食劳倦、跌扑外伤、虫兽所伤等。
其实,人体的病因只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原因,一种是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就是直接导致人体发病的原因;直接原因导致的人体根本变化,因这种根本变化而导致疾病出现的原因就是根本原因。
(一)、疾病发生的直接原因
疾病发生的直接原因有气候因素、精神因素和生活因素三种。
1:气候因素
自然界的气候,古人把它归纳为六种,即风、寒、暑、湿、燥、火,常常把它称为六气。这六种气候的正常变化,在人的适应能力下,一般不会发病,但气候如果出现了异常变化,如冬天过于寒冷,夏天过于炎热,或冬天不冷反而很热,夏天不热反而很凉等,人体适应不了的时候,就会发病。当六气变成致病因素的时候,我们就叫做六淫。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气候的变化虽然正常,但有些人的适应力低下,同样也能引发疾病,如夏天的中暑、春天的伤风、冬天的受寒等,这也是属于六淫致病。
六淫致病,季节性很强,一方面是由于自然界气候的异常变化影响人体,一方面是人体的适应能力低下而发生疾病,这就是中医对六淫致病的基本看法。如果这种疾病在人群中广泛流行,我们就叫做“疠气”、“瘟疫”、“时行”,比如流行性感冒就叫做“时行感冒”。
六淫引起的疾病,虽然季节性比较强,如夏天多暑病,冬天多寒病,但是由于自然界气候变化的复杂性和人体个体的差异性,在同一个季节里,可以感受不同的外邪,发生不同的疾病。
当我们掌握了六淫致病的特点后就不难认识它们,现在,我来具体说说各自的特点。
取象比类,是中医的思维,我们随时都要想到应用,根据六气的特点来判断出六淫的特点。
(1)、风邪
自然界的风来去比较快,流动性强,时有时无,能使树木摇动,尤其是树梢摇动最为显著,且起风之后会夹带其他的东西如沙土等一起动,所以,六淫中风邪的表现就是人在生病时所出现的类似于自然界“风”所致现象的一系列症候。
发病急,变化快,一会儿在这个地方,一会儿又在另一个地方,具有游走性,这就是“风善行而数变”;人体有象树摇动一样的症候,如抽搐、震颤、摇头、瘙痒、怕风等;
从阴阳属性上来说,风为阳;由于人体的皮肤在外也属阳,根据同气相求的原则,风邪容易侵袭人体属阳的部位,如头面部、皮肤和阳经等,这点,《黄帝内经》中也明确提到了,如“伤于风者,上先受之”、“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等。
“风为百病之长”,容易结合其他病邪而使人生病,如我们常说的风湿、风热、风寒等。
这里我还要说一点,就是人体病邪中的风有外风和内风之别。外风就是我刚才说的六淫中的风邪,而内风是由体内病因导致的,如肝阳上亢可以化风,出现眩晕、震颤甚至惊厥等;热极可以生风,出现高热、昏迷、颈项强直、手足抽搐等。
外风是外来之邪,属于中医上的表证,而内风属于中医上的里证,对于表里的鉴别,一个是问病人的发病原因,一个是看脉,以脉的浮沉分表里,也就是说浮脉的风证为外风所致,沉脉的风证为内风所致。在治疗上,外风需要宣散,内风需要平息。这就是它们的不同点。
风寒:就是风邪和寒邪结合共同侵犯人体;出现的症状有怕冷重,发热轻,头痛,无汗或有汗,鼻塞流涕,咳嗽,吐白痰,舌苔薄白,脉浮紧;治疗方法是疏风散寒,辛温解表;常用药物有葱白、细辛、麻黄、苏叶、荆芥、防风、桂枝等。
风热:就是风邪与热邪结合共同侵犯人体;出现的症状有发热重,微怕冷,头痛,头胀,目赤,咽喉肿痛,口渴,鼻流黄涕,咳吐黄痰,小便色黄,量少,舌苔薄黄,脉浮数;治疗方法是疏风散热,辛凉解表;常用药物有金银花、连翘、薄荷、菊花、芦根、桑叶、牛蒡子等。
风湿:就是风邪和湿邪结合共同侵犯人体;出现的症状有头痛而重,全身困倦,关节酸痛,窜走不定,出汗,怕风,舌苔白腻,脉缓;治疗方法是疏风化湿;常用的药物有防风、防己、羌活、独活、秦艽、威灵仙、木瓜、苍术、薏仁、桑枝、五加皮、地龙等。
(2)、寒邪
同样,我们用自然界中‘寒’的寒冷、冰冻、凝结等现象来看人体中的病症特点。
全身或局部有寒冷的情况,如怕冷、喜热、四肢不温、小便清长,痰的颜色发白等,就是受寒了。
不过,外寒致病,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伤于皮肤的“伤寒”,如受寒的感冒等;一种是直中于里的“中寒”,如手足厥冷等。
不管是伤寒还是中寒,它们都有这么几个特点:
以阴阳属性来说,寒属阴,一个是容易侵袭人体属阴的部位,如腿脚和肚子等,平时最常见的就是受凉的肚子疼;一个是寒性病症出现。
寒性凝滞:凝滞就是凝结、阻滞不通的意思,如受寒会导致血的流动受阻,即“寒则血涩”等。
寒性收引:收引,就是收缩牵引。热胀冷缩,自然之理,受寒之后,会导致筋肉收缩而挛急,如晚上腿肚子受寒,则会出现“抽筋”的感觉等。
寒,也有内外之分,如冻伤,着凉、喝冷水等导致的病症就是“外寒”所致;由于人体阳气衰退,“阳虚则寒”,而出现的病症就是“内寒”所致。在治疗上,外寒更多的是温散,内寒的更多的是温补。
这里要注意一点的是,外来的寒邪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转化,如由寒化热。
风寒感冒,怕冷的感觉消失以后,出现的咽干、口渴、痰黄稠就是寒邪化热。
寒邪为什么能转化为热那?
寒性收引,人体受到外寒的侵袭,皮肤肯定要收缩,而皮肤也有很好的排浊气的作用。现在皮肤收缩,浊气不能顺畅外排,大量的浊气郁结在皮下,由于气是以运动的形式而存在的,所以,郁结在皮下的大量浊气过强的运动,产生更多的摩擦,摩擦生热,这时,人体就会出现“热”的症状。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气有余便是火”。
火、热同义,只是量的不同。
2011-12-27 09:31 3楼
六淫致病,季节性很强,一方面是由于自然界气候的异常变化影响人体,一方面是人体的适应能力低下而发生疾病,这就是中医对六淫致病的基本看法。如果这种疾病在人群中广泛流行,我们就叫做“疠气”、“瘟疫”、“时行”,比如流行性感冒就叫做“时行感冒
疠气应该与六淫区分开来
2011-12-27 09:36 4楼
疠气不能等同六淫
疠气,相当于现在的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等,他们直接侵入人体导致疾病(外患)
而六淫,是外界环境因素引发人体相应反应致病(内乱)。
2011-12-27 11:03 5楼
孙洪彪 说:
疠气不能等同六淫

疠气,相当于现在的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等,他们直接侵入人体导致疾病(外患

呵呵 你好,孙版,现在的、20年前的中基课本上把六淫和戾气明确的区分开了,但40年前(1971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简明中医学》中就明确的谈到我上面的这段话。---这是根源依据。
中医认为外界的气候变化只有六种,即我们常说的六气,六气的异常导致人体所出现的病症,我就把六气叫做六淫,这个你不反对吧。既然致病的气候因素之后六淫,那么,戾气也必然是其中的一种,不过因其“厉害”而特别提出罢了。--这是理论依据。
你谈到戾气是细菌、病毒等,那么六淫就不会出现细菌、病毒吗?一个普通的感冒,比如现在这个时候出现的,西医检查,血象高,说明什么问题?支原体感染,又说明什么问题?--这是辩理。
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外界的细菌、病毒不侵入人体,怎么致病?六淫对人体的致病,说白了,就是六气对人体的伤害,我们常说的驱寒气,实际上是修复六气之寒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呵呵,这是延伸之语。
清代陈士铎明言:人不穷理,不可学医。理是越辩越明的,谢谢孙版的关注和提醒,如还有疑问,请说。
2011-12-27 11:13 6楼
老姬 说:
呵呵 你好,孙版,现在的、20年前的中基课本上把六淫和戾气明确的区分开了,但40年前(1971年)人民卫生

没有考证过古籍,只是猜测:有没有可能是前人认为六淫无法完全概括疾病,所以提出戾气作为补充。
2011-12-27 11:16 7楼
老姬 说:
呵呵 你好,孙版,现在的、20年前的中基课本上把六淫和戾气明确的区分开了,但40年前(1971年)人民卫生
因老姬是老朋友,所以知无不言
根底里还有个原因是,关于六淫致病,心里一直还有些疑惑,所以借着您的地盘想多讨教些.
2011-12-27 11:21 8楼
呵呵 是的,老姬喜欢这样的朋友。
看看中基课本,在戾气中谈到,其发生就是自然气候的反常变化,其流行则与环境、饮食等有关。由此可以知道,戾气也是六气致病的一种。
2011-12-27 11:28 9楼
比如《伤寒》的桂、麻二汤,并无抗病毒、杀菌的功效,而治外感有时却可以效如桴鼓,西医当然是抗病毒、杀菌为目的的,但疗效很多时候都不如人意。原因在哪里呢?
2011-12-27 11:35 10楼
孙洪彪 说:
比如《伤寒》的桂、麻二汤,并无抗病毒、杀菌的功效,而治外感有时却可以效如桴鼓,西医当然是抗病毒、杀菌

呵呵,这就是我刚说的中医致病,就是修复六淫对人体造成的伤害,这点,说真的,比西医要高明的多。比如一个老鼠跑到房子里打洞毁物:西医的杀菌等同于把老鼠杀死;中医治病,就是填洞修物,使老师无以藏而自然外出,如果不能出,则用杀毒之品,所以,看看中医大家的医案,在驱邪的同时更多的给邪以出路,就是“顺”以为之。
2011-12-27 11:38 11楼
个人以为,伤寒之类,菌与病毒不是主因,自身的相应变化是主
风伤卫寒伤营 是自身变化,非毒、菌变化
而传染病,西医的对抗却显示出优势.
这样来说,六淫病跟疠气病还是有很明显不同的
⬅ 医管家多功能辩证仪 老茶馆 五行用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