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学明理沟通的基础是理气阴阳论与生态系统论【十五】

2012-01-03 12:54 楼主
中西医学明理沟通的基础是理气阴阳论与生态系统论【十五】
山西医科大学附属晋中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兼副教授(退休)郝守玉
《太一生水》的思想和《管子·水地》篇的水循环本原思想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创举,这种思想出现得比较早,以后发展为气生天地或气生五行的思想,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种气化论的一元化思维模式。之所以由水本原思想转变为气本原思想,原因在于中国传统思想认为天总比地更重要或更为先,而天可以说是气,地则可以说是五行中的土与水。《太一生水》亦云:“下,土也,而谓之地;上,气也,而谓之天”。另一方面,虽然说水与气都可以看做是地表水气循环的本原,但水的气态型循环阶段,比之于水的沉积型循环,更能反映和代表了系统论的动态过程,更能反映生态系统能量流、信息流、物质流的流动本原,反映生态系统中能量,与以水为基础的地表物质的,动态流转过程。这也许是两个本原转化的更为重要的原因。《太一生水》中的太一和水有“先天地生”的思想,“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但是这种水为本原的宇宙逻辑演化生成论,没有成为道家或其他家的通行的思想。因此,《庄子》书中虽然有“太一”概念,但“太一”(“道”)的下属概念并不是水,而是气。太一是气化代表的能量流、信息流、物质流维持的系统稳定状态的本原。
无论是太一生水的生,还是《道德经》:“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生,都是指宇宙大系统中,由系统的高层次道,经过一、二、三层次,向系统的最低层次万物推衍的过程,不是西方文化还原论所说的物质生成过程。因为道是宇宙整体系统客观规律本原的中国文化概念语言的描述。我们千万不能把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生,理解为电子、质子、中子等基本粒子在电磁场层面,还原论、原子论的物质诞生,而是应该按照杨润根先生在发现老子一书中说得去理解为好。他认为这是老子演化发展之道的总纲领。他说:“黑格尔逻辑学的逻辑作为宇宙演化发展的逻辑,事实上就是老子宇宙演化发展之道,如果说老子的世界演化发展的出发点或本原就是道本身,而黑格尔的宇宙演化发展的出发点或本原就是绝对理念及绝对的逻辑之自身。所以说黑格尔的逻辑的含义与老子道的含义是非常相近的。”(212页)所以太一生水的生,也是这个含义。
庄子认为从实证生成论的角度去考察天地万物的本原是不可能的,一是万物多的不可穷尽性,另一个是万物的千变万化性,于是他撇开这条道路,试图从逻辑推演的方式来求解宇宙的源头,从经验出发,具体的事物不可能成为万物的“母体”,只有追朔到“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基于这种认识,庄子用他的方式得出了与老子一样的结论“无中生有”。这个无是形而上的无,这个道是形而上的道。宇宙的本原不是从形而下的万物中去找。与西方文化的还原论认万物的本原为原子的看法不同。
《庄子》书中有丰富的气论思想,而且气也可以称为“一”或“一气”。庄子认为,人与万物都是由“阴阳之气”生成的,《大宗师》云:“俄而子舆有病……阴阳之气有沴……”“阴阳于人,不翅于父母”,“今一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大宗师》中还有:“彼方且与造物者为人,而游乎天地之一气。”《知北游》中更有:“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通天下一气耳,圣人故贵一。”庄子及其后学的“贵一”,是包括贵“一气”的。“一气”就是说世界为一连续统一的整体,世界万物的“底层相同”,都服从整体系统的稳态秩序规律,世界万物的道理都是由这个总的规律推演而来(都是“气”所产生)。
“贵一”就是“贵一气”的气论哲学。《庄子》书中“贵一”的思想非常丰富。《逍遥游》中有:“将旁礴万物以为一”。《齐物论》中有:“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恑憰怪,道通为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德充符》中有:“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大宗师》中有:“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途。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这些是见于《庄子》内篇者,其见于外、杂篇者更不在少数。“一”在庄子的思想中是指“道”之通达或混同宇宙万物的统一性和得“道”之人的思想境界。
《庄子·在宥》篇中有:“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我守其一,以处其和。”《刻意》篇中有:“纯素之道,唯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为一;一之精通,合于天伦。”《天地》篇中有:“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谓之德一。”这里,“一”就是“道”的别名。
因为“道”和“气”都可称为“一”,但“气”之“一”又不同于“道”之“一”,所以《庄子》书中没有“道生一”的表述,而是说:“伏戏氏得之,以袭气母。”(大宗师篇)。成疏注云:“气母,元气之母;袭气母,应道也”。“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阴阳者,气之大者也;道者为之公。”(则阳篇)。“察其始也,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至乐篇)。《知北游》中借“黄帝”之口说出的“通天下一气耳”,最终也被认为不如“无为谓”的“三问而不答”,也不如“狂屈”的“中欲言而忘其所欲言”,故而“予与若终不近也,以其知之也”。这些已足可说明“道”是比“气”更根本的范畴,道与气是系统稳态秩序不同的层次。是“道”或“无”的范畴推演出了“气”的范畴。产生了气论哲学。
气论是直接叙述自然界的存在現象,庄子說了自然整体系统推演发展的情況,他從抽象的概念思考著手,分析著宇宙的系统推演发展意义,而并不是说明器物的进化产生过程,不是生物进化论、宇宙进化论的发生进程的描述。所以這个「宇宙学」的思考,是「宇宙系统学」的抽象概念观察,而不是宇宙物质发生进化的情況解明。它借助气作為经验對象的存在本体,而說明了气概念为本原的宇宙系统推演情況,但基於气作为存在的本質属性之认识,天地万物的变化之根本情況的根据便在於此,他說通天下一气也,於是天地万物便都有气的流通变化的意义,而存在著与消失了以及又被發現了的聚散动态循环,就是天地万物涨落消长、周而复始的系统稳态变化过程。
现代系统论认为,系统中各部分都处在不断流动的状态之中,而其中的“流”即指“热力学流”,如温度流、质量流、能量流等。非平衡态的有序稳定结构是在流动中保持和发展的结构,它的各组成部分都处于不断地更新过程中。
庄子的气化宇宙論,也是對整体存在界的根本原理,作了說明,同時由於此种流动不拘的气态型循环的特性,而對天地万物的存在情況及生灭意义作了通变流行的主張,此一观點,成了中國哲学領域中的宇宙论的根本型态,在中國哲学史中持续发展的宇宙论,也一直是以气化宇宙论為原則,庄子以此气化宇宙论為基地,著重它的流通意义,这与现代系统论、现代生态系统论的上述流动观点是一致的。
现代系统论说明,系统中所有的物质、能量和信息都处于不断的运动当中,它们怎样保持运动中的稳定以及稳定中的运动呢?这决定于这些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相互关联,相互关联导致所有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相互制约,这种相互关联和相互制约使整个生态系统既出现从原来状态离开的运动,又出现向原来状态回复的运动,从而使整个系统保持在某种运动中的稳定状态。我们实际上已经涉及到了系统论同态学的一个基本结论:稳定是运动的回复。一个动态系统总是处于运动中,它为什么又能够稳定呢?如果系统从原来的状态出发,开始运动,在经过一定的时段后,又回到该状态,则系统状态在起始两个时刻并无区别而呈现出一定的稳定性;如果不仅回复次数较多,而且回复时间较短,则系统的宏观特性就可以表现为恒定不变,系统就显示出静止或稳定的特性。或者说,系统的静止或稳定是通过系统运动的状态回复来实现的。因此就有“稳定是运动的回复”的结论。可以简略地划分为两种运动形式。一种是从系统原来的状态离开的运动,一种是向系统原来的状态回复的运动。 从系统运动原来的状态离开的运动,决定了系统运动的一个特性,即变化特性,而向系统原来的状态回复的运动,又决定了系统运动的另一种特性,即稳定特性。这两个特性,使系统既在运动中保持稳定,又在稳定中保持运动。系统论强调了流通意义上的稳态。稳态是流通过程。
庄子的气化的宇宙論,就是對系统整体存在界的根本原理的阐述,气散、气化著重它的流通意义,气聚、“贵一”的思想则著重它的稳态意义。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01-03 20:19 2楼
因为“道”和“气”都可称为“一”,但“气”之“一”又不同于“道”之“一”,所以《庄子》书中没有“道生一”的表述,而是说:“伏戏氏得之,以袭气母。”(大宗师篇)。成疏注云:“气母,元气之母;袭气母,应道也”。“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阴阳者,气之大者也;道者为之公。”(则阳篇)。“察其始也,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至乐篇)。《知北游》中借“黄帝”之口说出的“通天下一气耳”,最终也被认为不如“无为谓”的“三问而不答”,也不如“狂屈”的“中欲言而忘其所欲言”,故而“予与若终不近也,以其知之也”。这些已足可说明“道”是比“气”更根本的范畴,道与气是系统稳态秩序不同的层次。是“道”或“无”的范畴推演出了“气”的范畴。产生了气论哲学。
气论是直接叙述自然界的存在現象,庄子說了自然整体系统推演发展的情況,他從抽象的概念思考著手,分析著宇宙的系统推演发展意义,而并不是说明器物的进化产生过程,不是生物进化论、宇宙进化论的发生进程的描述。所以這个「宇宙学」的思考,是「宇宙系统学」的抽象概念观察,而不是宇宙物质发生进化的情況解明。它借助气作為经验對象的存在本体,而說明了气概念为本原的宇宙系统推演情況,但基於气作为存在的本質属性之认识,天地万物的变化之根本情況的根据便在於此,他說通天下一气也,於是天地万物便都有气的流通变化的意义,而存在著与消失了以及又被發現了的聚散动态循环,就是天地万物涨落消长、周而复始的系统稳态变化过程。
----
不必什么都要找古人寻求答案,古人是不懂科学的,也不会给你所有答案的,为什么一定都要听古人的。
2012-01-03 20:21 3楼
把醫入到“道”學里是錯誤的思維與思想。
----
医学生理学确实与道佛的物质起源论没什么关系。
2012-01-03 20:41 4楼
高先生此言说得太过绝对。这个说法不只是你一人这样说。目前对此有三种观点:一是中医保守派这样说,结论中西医不可通约;反对中医的现代科学派也这样认为,结论是中医是伪科学;三是少数学者认为,目前现代科学解释不了中医理论,很可能是现代科学还不够发达,但不等于中医理论就永远不能解释,也许再过一、二百年就能解释。
我对以上三种观点的结论是:是因为学识水平受限,视野较窄,才会得出如此没有远见的结论。
我自己持第四种观点,也可能是目前唯一持此观点者,也可能有观点相近者或支持者。我的观点是:现代科学能够破解中医理论本质,目前条件已经成熟。这么说,空口无凭,预计大约在三个月之后,你就可能看到这方面的文章或著作。人体阴阳不只是哲学概念,也有客观的物质基础。
如同下象棋,有的人看两步,有的人看三、四步,有的人看五、六步。这几种棋手的观点是不会相同的。我这是打比方
-----
现代医学生理学能解释一部分,但肯定不是你,你连经气真气的分子性质都理解不了,还想解释中医,你的头脑和凭你对古代中国人治病方法的了解,根本不可能理解科学生理学还没有研究到的物质及功能。
⬅ 2012年皇历,有需要的朋友关注下~~~ 老茶馆 汉字图──高手写的汉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