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脏辨证论治中风

2012-01-06 09:23 楼主
中风是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时疾病之一,不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而且病死率高。中风轻则口角喁斜,手足麻木;重则半身不遂,失语,头痛,恶心,呕吐,甚则昏迷,二便失禁,治疗不及时造成死亡。中风的发病因素,总括起来不外风、火、痰、气、血逆乱。脏腑功能失凋,气血逆乱,是中风病基本病机。从五脏分析,主要与肝、肾、脾有关,涉及心、肺。

1 肝与中风

中风病与肝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肝主疏泄,主藏血,凋气机,畅血行。《质疑录·论肝无补法》说:“肝为风木之脏,喜条达而恶抑郁。”。怒为肝之志,大怒或经常恼怒,主要伤肝。如肝气亢逆,可出现头胀、头痛、急躁易怒等症,气升太过,血随气逆,气血并走于上,可见面红、呕血、神识不清,甚则昏厥。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肝为气血调控之枢纽,气血运行失常,肝的枢机作用不利,骤然气血逆乱,痰、瘀、滞闭阻络窍而发为中风。
凋肝是中风病的基本治法,凋肝之要,重在调和气血,恢复肝的枢机功能。气病是血病的先决条件,故重在凋气,气行则血行,气畅则痰自消。临床上我们多选用柴胡、枳实,柴胡主升,入肝经,疏肝解郁,宣畅气血;枳实主降,入脾胃大肠经,行气消积,化痰散结,为理气佳品,又善治痰。柴胡配枳实,一升一降,能升清降浊,疏达阳气,开阖以运枢机,枢机一转则“阴阳可调,升降可顺,根本可固,营卫可和,气血可平”。(《医门棒喝》)中风病无论血溢脉外还是血滞脉中,瘀血是其共同病理产物,故调气同时多配以活血之品,常应用川芎、当归等药,川芎辛散上行,入肝胆经,行气活血,为血中气药,上行专治头脑诸疾;当归辛甘归肝脾经,既补血活血,又可芳香行气。诸药相配,升降并用,气血同调,使气血升降出入复归有序,气血津液各循其道,疾病渐愈。

2 肾与中风

肾气亏虚为中风发病之病机基础。《素问·脉解篇》指出:“内夺而厥,则为痱,此肾虚也。”《灵枢·刺节真邪篇》亦说:“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偏枯”的形成乃由于元气不足,卫外不固,感受风邪,由表及里,内居营卫,影响气血运行,筋脉失养所致。《景岳全书·非风》指出“人于中年以后,多有此证其衰可知,经云: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正以阴虚为言也。夫人生于阴而根于阳,根本衰则人必病,根本败则人必危矣。所谓根本者,即真阴也”。人到中年以后,肾气渐衰,功能减退,气虚则无力推动血脉,血液运行迟涩,瘀阻脑络,髓窍不利,元神失养,发为偏枯。隋·巢元方承《内经》旨意,在《诸病源候论》中指出:“偏风者,风邪偏客于身一边也,人体有偏虚者,风邪乘虚而伤之。”更进一步强调元气亏虚在中风病发病中的作用。
肾气亏虚是中风发病的病理基础。有鉴于此,本着“损有余而益不足”的原则,拟定补肾益气为基本治疗大法,遣方用药:金匮肾气丸加杜仲、人参等。旨在通过补肾益气来纠正患者气虚阳衰的表现,促进患者功能康复。补肾方药可使脑髓得充,气旺血生,一则可扶正温阳,振奋阳气,促进肺、脾、肾三脏功能恢复,气化复常,痰饮自消;一则可促进血液流通,瘀去新生,血络通畅,使脑部的局部循环得到改善;再则可促进气血的生成,血盛则畅,脑髓得养,神机渐复,以达病愈体健之目的0另外脑髓为肾精所汇,故补益脑髓多从肾论治,以填精益髓为主。多用血肉有情之品如龟甲胶、紫河车之类。但当痰塞咽喉,气填中州之时,应慎用滋肾黏腻之品。

3 脾与中风

痰的产生大多与脾胃有关,脾胃失健,聚湿生痰,痰郁化热。如嗜食肥甘,嗜酒过度,或形盛气弱,中气亏虚,或肝阳素旺,横逆犯脾,皆可致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聚湿生痰,痰郁化热,引动肝风,夹痰上扰,蒙蔽心窍而引发中风。这种内生的痰热是诱发中风的重要病理之一。中老年肥胖之人,症见头晕目眩,纳呆,舌胖有齿痕,脉细。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黏血症者,发生中风的可能性较大。在防治上应健脾化痰,方选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因脾胃居于中焦,逋上连下,为气机升降之枢纽,《灵枢·五乱》日:“清气在阴,浊气在阳,营气顺脉,卫气逆行,清浊相干⋯ ⋯ 乱于头,则为厥逆,头重眩仆。”可见,升降逆乱可致中风。升降逆乱、气血运行失常,可产生气滞、瘀血、痰浊等病理产物,而这些病理产物又可以化火。瘀阻于舌本脉络,则出现语言障碍;流窜经络肢体,痹阻血脉,则肢体偏废不用;蒙蔽心神,则神志障碍。若逆乱较重,升降停息,气不复返则暴死。所 以 ,在中风病的治疗中,调理脾胃升降之机,使之趋于正常,对于预后至关重要。治拟通腑泻下,畅利中焦法,多用于中风急性期实证。中风急性期实证多由于风火相煽,痰瘀诸邪骤至,腑气不通,升降逆乱所致,可用通腑化痰、畅利中焦法为主,方选星蒌承气汤加减。 }
临床观察。,痰热生风而致的中风,经及时治疗,痰热标实之象消除,病机由实转虚出现顺转后,恢复期常见脾虚气弱之,象治疗上选用黄芪,人参,白术等益气健脾之品促进中风的恢 复

4 心与中风

中风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脑,但心与脑关系密切。心为君生之官,司神明,心之络脉上夹咽喉,别系舌本。脑为元神之瓣,是清灵空窍,清灵之窍易闭。若有热、瘀、气、痰等邪气侵扰.,则清窍失灵,发生病变。如因痰火瘀热闭阻清窍 火扰元神眷 诃见神识昏迷、烦躁谵语、抽搐肢厥等;因痰湿、痰浊闭阻清缚 哓神被扰者,则可见神志模糊、语言不清, 甚则昏不知人等瘟 戡卒冒秽浊之气,浊邪闭塞清窍,元神闷乱,则可见 卒然 譬 环知人、口噤或妄言、面青肢冷等症。治拟清心涤痰开窍法,选用安宫牛黄丸,痰浊甚者加姜半夏、胆南星、淡竹茹、苍术、菖蒲j、苏合香、安息香等。

5 肺与中风

肺主气,司呼吸,主治节,朝百脉,主宣肃,通调水道 肺 为华盖 ,凡五脏六腑的病变,皆能上熏于肺以为病 肺又为矫胜,其他脏腑的功能失调又往往涉及到肺。中风证属心火萄肝狄旺盛者,均能伤及肺脏发生喘咳、咯血。脾为生痰之源,缔 为痰之器,痰瘀阻于心窍,流窜四肢,也与肺气失调有一窟关系b肺气不足,易感风寒,咳逆气促,每每诱使血气并行于 形戚卒中的一个诱因。因而在中风症的发病前后均可能存肺帕由证候出现,这就必须审证求因,审因论治,有是证而用是药 精 弋医学家张石顽曾治一夫人:“中风,四肢不能举动,喘鸣埔息,如拽锯,不能着枕,寝食俱废者半月余”,诊为中焦失运,不能行气于内外上下,导致痰浊为患,以脾肺同治而收效,则是一个验证。方可选涤痰汤加减。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苓桂术甘汤治愈双料中风一例 老茶馆 出血性中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