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冠心病相关脏腑治疗与诱因消除的意义

2012-01-07 10:07 楼主
冠心病相当于中医学的胸痹、心悸、怔忡、真心痛等病证。多年来国内发病率仍呈增高趋势,有关的研究动态十分活跃,还在不断发展深化。冠心病的中医学病理基础为本虚标实,本虚以心损为主,五脏俱虚,阴阳气血不足,标实有寒凝、瘀血、痰浊、气滞四种;虚实夹杂是冠心病病理的特征,气虚血瘀贯穿于冠心病的始终,益气活血法治疗有肯定的疗效,这些均已成定论。同时,冠心病病程中所出现的心外相关脏腑的病理损害与引致冠心病从相对的稳定状态进入发作、加剧状态的诱发因素的诊断与治疗问题,在中医临床工作中是二个日益引起重视的课题,注意心外脏腑病理损害与诱发因素的诊断与治疗,对进一步提高冠心病的近期与远期疗效是有重要意义的。本文拟就这二个方面的内容试作一浅略的探讨。

1、冠心病相关脏腑的病理与治疗意义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系统,心脏是所属的一个子系统。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系统属下的各子系统之间具有相互协调,相互控制的机制,而在病理状态下,某一个子系统的病理变化或多或少地会影响其他脏腑系统的机能,冠心病当然也不能例外。而其他相关脏腑的生理病理变化,也必然会影响到心脏这一个子系统。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有效地治疗心外脏腑的病理损害,从而造成一个对冠心病有利的机体内环境,这无论对控制疾病的发作与演变,还是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生存质量,都是有积极作用的。

冠心病的本虚病理,随着病情的发展演变,最终必然会导致其他脏器的阴阳气血不足并产生相应的病理产物,如痰瘀水湿气滞等。所谓“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冠心病后期往往呈现出五脏皆损,六腑违和,虚实证候丛杂,变化多端。如以冠心病后期可以影响机体的水液代谢谢为例:心气虚可进而心阳虚,气化不足则使脾失健运,肾乏气化,肺失通调而出现机体水液运化,排泄障碍,饮邪内停胸胁则胸闷,泛滥于外则肤肿,上凌于心则悸喘不宁,皆是心病而及其他脏器的本虚标实病理变化。对此,治疗上应掌握治心为主,兼治他脏,理虚为本,兼祛其标实,可予以益气温阳,并佐以利水化饮,可冀虚复阳回,饮除症退。冠心病影响他脏的病理变化多种,临床均可类推诊断治疗,兹不多赘。

心外相关脏腑的病变同样也会影响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如肝阳上亢型的高血压病,痰瘀内阻的高血脂症,内燥津伤消渴的糖尿病都是公认的冠心病易患因素。平肝潜阳以治疗高血压,健脾消导化痰活血以降脂,清热润燥益以治疗糖尿病,只要辨治得宜,均有肯定的降压降脂降糖作用,同时必然产生对冠心病的良性防治效应。此外,从扶正的方面看,冠心病患者同时兼有肺卫不足,脾气虚弱,肝肾亏损的证候是并不少见的,临床上对不同的患者,针对其个体病理特点而给予相应的扶正治疗,是不应忽视的。如对卫气不足易感冒患者,辨证给予玉屏风散、黄芪桂枝汤加味;对脾虚纳减便溏患者予以参苓白术散、理中汤加减;对时作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患者以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补益其肝肾,往往不但促使了相应虚损脏腑的复元,同时冠心病本身的症状易于控制,甚至可望获得冠心病的长期缓解。总之,对相关脏腑病理的治疗,有预防治疗冠心病的作用,同时这种治疗的确立,对拓宽中医治疗冠心病的思路,克服目前专科临床工作者囿于现有科研成果资料所可能产生的治疗方法上简单化倾向是有益的。

2、重视冠心病诱发因素的防治及其意义

冠心病是一个潜隐性发生发展的疾病,一旦形成后,目前还难以期望其达到根治。但大多数冠心病患者,只要相应的防治措施适宜,很少呈急进型发展,国内冠心病发展成急性心肌梗塞较国外为少,随着致病因子的控制与消除,机体自我调节机制的完成(主要是冠状动脉侧枝循环的建立),达到病情长期稳定,甚至多年呈无症状状态者是不乏其例的。而反复发作的心绞痛、心肌缺血、心律紊乱则无疑会加重心脏原有的病理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冠心病症状体征的发生与加重,往往是有因可查的。常见有劳累、受寒、饮食不节,精神情绪过于紧张波动等不良刺激,一般可以通过对工作、生活、饮食、情绪的调控予以预防之。其次最常见的诱因是疾病,如各类感染、胃肠疾病、颈椎病、内分泌功能紊乱、严重的失眠等,这就必需给予积极的治疗。临床上,随着上述诱发因素的控制与消除,冠心病的发作状态多能转入稳定阶段。防治冠心病的上述诱发因素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提高患者整体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这主要通过增强基础体质与有针对性调整患者易患病脏腑的机能;二是争取杜绝各种诱因的发生,主要通过预防措施来实现;三是如果诱因已经出现,则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力争早期、有效地将其消除。例如冠心病患者新感外邪感冒时,则以银翘散、桑菊饮、荆防败毒散等以治愈之。如有胃脘痛、便秘等病证时,则辨证给予柴胡疏肝散、建中汤、润肠丸等疏利之;以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治疗颈椎病;以天王补心丹、归脾汤等治疗失眠症。临床实践证明:随着冠心病诱发因素的去除,由此诱发冠心病的诸多症状体征也多能迅速缓解而重归稳定状态。反之,如果忽略了这些诱发因素的治疗,只是一味固守原有的冠心病治疗方药,甚或局限在益气活血化浊开痹等治法,则往往病症缠绵迁延,这在临床上是屡见不鲜的。

《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有论:“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的治疗原则。《金匮要略心典》云:“卒病易除,故当先治,痼疾难拔,故宜缓图,且勿使新邪得助旧疾也。”勿使新邪助旧疾一语,正适以阐明消除冠心病诱发因素的重要性,从冠心病来看,不少患者所以会出现有病而常发作,说明这类患者的心脏虽然已存在了某种程度的病理损伤,但从该患者稳定期无明显症状体征与尚能维持一定的生活、工作负荷量来衡量,可以推知该患者通过自身调控后,心脏还能完成临界工作负荷,包括维持一定的心泵功能与心肌对血氧的供求平稳。但因为该心脏的贮备工作负荷量极少,一旦出现上面提及的一种或几种诱发因素后,即可导致心肌需氧量增加,供氧不足而致心肌缺氧,心泵功能衰减而出现以心悸气急,胸闷胸痛,心律紊乱等一系列临床表现,而去除感染、疼痛、内分泌功能紊乱、颈椎病、失眠等因素后,心脏又回复到原发的临界工作负荷内,故去除诱发因素的治疗起了间接的减轻心脏负荷的治疗作用,这是值得引起重视的。当然,也不应否认,某些去除诱因的中药,如解毒发汗中药同时可有扩张外周血管的作用;柴胡疏肝散对植物神经系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常用于治疗颈椎病的葛根有肯定的扩张冠状动脉的效应,治疗腹泻的中药多配伍利尿药合用,这是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的另一作用机制。

3、小结

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是中医治疗学不可分割的二个有机组成部分,辨证论治强调诊断治疗的整体性与脏腑的生理病理的相关性不可分的原则,而辨病治疗的特点是针对性强,以患病脏器的病理变化为主,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的结合是中医学能延续发展,至今盛而不衰的根本原因所在,也是今后不断提高诊治冠心病疗效的一条主要途径。本文从当前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现状出发,重点讨论了冠心病心外脏腑病理治疗及冠心病诱发因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理。作者相信,冠心病临床工作者对这个问题的重视与研究,对于较好地继承前辈老中医治疗冠心病丰富的临床经验,完善与开拓冠心病治疗的思路,可能有所助益。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气虚体质判定的文献依据及其兼夹状况 老茶馆 刺血疗法的作用及其机理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