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针灸学耳穴新图方案

2012-01-09 09:08 楼主
1耳穴疗法起源于我国古代

自本世纪50年代以来,应用耳穴于诊断和治疗方面有了长足发展。1957年法国学者诺吉(P.Noger)所提出的倒置胎儿型耳图,被国内外广泛使用[1],但不能圆满解释耳穴诊治的特异性作用。于是在1982年诺吉又提出了病理反射在耳廓上的三个位相[2]。即第一位相是头在下,肛门在上的倒置胎儿图;第二位相是头在上,内脏在下的正置胎儿图;第三位相是内脏在上,头在中,四肢在下的位相图。这就表明了耳穴分布上的不同观点及矛盾。另外,我国按照古代经络学说和脏象学说,对耳穴的作用作了许多发挥,如肾穴与耳鸣、肝穴与眼病等[3],但仍然缺乏神经学基础。尽管目前暂时有了以倒置胎儿图为基础的标准耳图,然而各种修改方案屡见不鲜。因此,世界各国正加紧对耳穴及其分布的科学研究,一般认为,要以整体出发阐释耳穴功能才是根本的思路[4]。

2耳穴新图的特点

根据国家对科学技术现代化的要求,笔者以近几十年国内外的针灸研究资料为基础,整理归纳和编著出版了《现代针灸学概论》一书。依照现代针灸学的观点,耳穴刺激作为一种区域针灸疗法,完全服从于整体针灸疗法的神经学基础和调节规律[5]。这就启示我们通过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躯体性神经和内脏性神经的多个方面去认识耳穴实质、分布格局和功能活动。本方案就是以耳廓的解剖生理为基础,又以耳穴主要的调节作用和治疗经验为根据,通过分析多种耳穴图的利弊,提出了现代针灸学耳穴新图。其特点之一是脑型耳图,即根据人耳发生与大脑发育的相关性,提出了以人类大脑正中纵切面的机能定位格局来认识耳穴或耳片的分布格局。特点之二是神经耳图,即以耳廓神经的具体分布来认识耳穴或耳片的调节和治疗功能。特点之三是新型耳图,即以现代的解剖、生理、医学名词命名,与临床病症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即使与标准耳图相比,功能相同或部分相同的耳穴或耳片只占新图的32.8%左右。特点之四是实用耳图,即比旧图有更高的诊治符合率。笔者通过近5个月核查了110人,病症阳性发现符合率平均达90.95%。其中“肛门”组检出率新图是标准图的4.16倍;“下肢”组是2.41倍;“脑乙”组是3.75倍。由此可见,新图对于正确阐释耳穴的客观作用,对于创制新一代的科学耳图,对于保持我国在耳穴诊治方面的领先地位都有重要的意义。

3耳穴新图格局介绍

耳廓不仅直接用于声音的集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大脑的进化。人类是大脑最为发达的高级动物,因而耳廓的形状和结构也最为复杂。如果把耳廓横看,人耳更象大脑的纵切面。其中有类似皮层的沟和回,还有可按大脑功能结构区分的许多叶,甚至耳甲腔也犹如脑室,外耳道犹如大脑导水管等等。可以说,人耳已经把大脑的秘密显示在世人面前,耳穴新图所揭示的格局也就与这种秘密联系了起来。具体地说,耳穴新图将耳廓正面分为五大部分,即耳额叶、耳顶叶、耳枕叶、耳颞叶、耳内脏(边缘)叶。每叶又根据各支配神经的特点,分别分作许多穴片和穴点,正如附图所示。现代针灸学耳穴新图方案(左耳)

上述耳穴分叶也可以得到胚胎发生学强有力的支持。有关人胚耳廓的文献指出[6],耳屏部即耳颞叶由耳壳结节1演发而来,耳垂部即耳枕叶由耳壳结节6演发而来,耳甲腔部和耳甲艇后部即内脏叶由耳壳结节4演发而来,耳轮、耳舟和对耳轮的下部即耳顶叶由耳壳结节5演发而来,其余的部分即耳额叶由耳壳结节2、3、4、5演发而来。这对于深入认识耳穴的内在联系和分布格局有重要的启示和印证作用。

关于耳背穴位,笔者是以“5+1”的方式来认识的,即耳背穴位的分布格局是以耳廓正面相应穴片或穴点的格局为依据被分为10个穴片。

4耳穴新图穴片功能举例

4.1额叶脑片三角窝主要分布的耳颞神经与三叉神经脊束核联系密切,使脑片具有了作用于脑部功能的神经学基础,正如该处传统耳穴神门、头昏穴、血压穴等所反映的那样。加之耳额叶其他穴片还与头痛、感冒、扁桃体炎、牙痛等相关,这可能缘于人脑额叶的发达。

4.2下肢片、上肢片、躯干片这三片由人胚耳壳结节5演发而来,并且猿猴及人的皮层机能定位也基本如此。通过实际测查,也发现有以耳中央线为界的运动片和感觉片,如肢体的瘫痪或疼痛都可在各自的相应穴片发现阳性敏感点。由此表明人耳与皮层确有相关性。

4.3枕叶眼片横看耳廓使耳垂正处在脑枕叶第Ⅰ、Ⅱ、Ⅲ视区的范围,加之已有经验,故全部定为眼片。可以说旧图耳垂的其他功能如颞、额、牙、内耳等穴的特异检出率并不突出。

4.4颞叶耳片耳屏正处于主管听觉的脑颞叶的位置,故以此命名和分工。耳片能较好反映耳部疾患,传统经验和实际测查证明了此点。

4.5内脏叶耳甲腔和耳甲艇后部特殊地分布着迷走神经的感觉纤维,并多与脏器功能相关,在位置和功能上也类似于大脑边缘系统即内脏脑,故名之。通过我们的验证,新图各穴片的布局更为合理,也更符合实际。例如笔者通过实际测查发现屏间切迹中点处与肛门的功能活动改变和疾患,如腹泻、便秘、痔疮等密切相关,所以命名为盆片的肛门穴。此穴比旧图的肛门穴(位于对耳轮上脚前缘的耳轮处)有高得多的特异检出率,由此也反映了新图穴片的客观性。

参考文献

[1]朱丹.实用耳穴诊治法.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5;1,8~12。

[2]ChoMH(张燕华、骆永珍摘).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3;5(5):59。

[3]北京中医学院,等.中国针灸学概要.北京:金盾出版社,1989:191~198。

[4]崔蒙.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0;12(3):1。

[5]袁其伦.现代针灸学概论.重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1990:297~298。

[6]河北医学院《人体解剖学》编写组.人体解剖学(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80:1645~1647。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我的一个用于心绞痛的方药 老茶馆 胃脘痛的临床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