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鉴教授治疗鼻鼽经验心得

2012-01-10 09:36 楼主
王德鉴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曾任广州中医药大学耳鼻喉科教研室主任、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全国中医耳鼻喉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五官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教授行医数十载,擅长治疗耳鼻喉科疑难病症,现将其治疗鼻鼽经验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鼻鼽是以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为特征的鼻科疾病,与现代医学变应性鼻炎相类似,属变态反应性疾病。王教授认为,本病发生是以脏腑功能失调为主因,尤以肺气虚为主,因肺主人身之表,开窍于鼻,故肺气虚则卫表不固,外邪乘虚而人,肺气不得通调,鼻窍不利而为病。此外,肾脏虚寒也是本病常见病因之一,盖因肾主一身之阳气,肾阳虚,肺失温养而致病,如《素问·宣明五气论篇》谓: ⋯肾为欠,为嚏” ,明确指出肾虚可致本病。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运化水谷精微以充养肺气,脾虚则肺气不足,肺失宣降,水湿停聚鼻部而为病。王教授还强调,本病的发生与经脉气血运行不畅密切相关,而鼻居面部阳中之阳位,为清阳交会之处,手足三阳经循行鼻部或鼻旁,督脉由巅顶下行至鼻尖,故经脉气血运行不畅,正气不能抗邪于外也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2 辨证论治

本病可分为肺经风寒、脾虚气弱、肾脏虚寒3个证型进行辨证论治。
2.1 肺经风寒型症见鼻痒,喷嚏,流清涕,时鼻塞,面色苍白,咳嗽,痰稀,怕冷,气短乏力,平素易感冒,舌淡,脉细。检查可见鼻黏膜淡红肿胀。此辨证特点是患者怕冷,鼻痒,喷嚏频发,状如感冒,也常冈感冒求治。治宜温肺散寒,宣通鼻窍,首选桂枝加葛根汤。本方出自《伤寒论》,原用于治疗太阳中风兼太阳经气不舒。方中以桂枝汤发散风寒,调和营卫;葛根升发阳气,宣通经脉,且能生津液,并防桂枝之辛燥。临床应用时常加苍耳子、辛夷花等作为引经药。如风寒不重,以肺气虚为主,可用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如伴有咳喘痰稀,用小青龙汤辨证加减。
2.2 脾气虚弱型症见鼻痒,喷嚏,流清涕多,鼻塞,腹胀,纳呆,便溏,气短,舌淡胖边有齿印,脉濡弱。检查可鼻黏膜肿胀明显。此型特点是鼻塞重、涕多,鼻黏膜肿胀明显。治宜健脾益气,渗湿通窍,方用补中益气汤合苍耳子散。如清涕多以湿盛为主,可用参苓白术散合苍耳子散。
2,3 肾脏虚寒型症见喷嚏频作,流水样清涕,背恶寒,肢冷,小便清长,遗精早泄,舌淡,脉沉迟。检查可见鼻黏膜苍白、水样清涕量多。此型特点是大量水样清涕,鼻黏膜苍白水肿明显。治宜温肾壮阳,散寒利水,方用真武汤。本方出白《伤寒论》,原用于治疗肾虚水泛证,方中以附子为主药,王教授则常用熟附子,并强调附子有毒,要用炮制过的熟附子,且应久煎,不要过量。如见大量水样清涕、鼻黏膜苍白明显者但用无妨,如虑附子燥热,可从少量用起,逐渐增量。
以上3型并非一成不变,临证时可根据实际辨证加减:鼻痒喷嚏重者加麻黄、荆芥、防风,或加蝉蜕、地龙、僵蚕等虫类药以祛风通络;鼻塞重者加木通、泽泻、砂仁以祛湿通窍;清涕多者加五味子、乌梅等以酸敛止涕,还可制桂枝、麻黄之辛散;伴哮喘者加麻黄、蛤蚧、胡桃肉等以补。肾宣肺平喘;咽痒易咳者加苦杏仁、蝉蜕利咽止痒;眼瘙痒者加木贼、蝉蜕疏风明目;/hJL患者多属肺脾气虚,王教授常用四君子汤合苍耳子散加减,并强调用药不宜过于温燥。
王教授治疗本病,不仅强调以辨证论治为主,临床上还常配合外治、针灸按摩等疗法。
外治法:滴鼻用滴鼻灵(主要成分为辛夷花、鹅不食草等,本院制剂室监制)滴鼻,具祛风散寒通窍作用。吹鼻用碧云散(由辛夷花、鹅不食草、川芎、细辛、青黛等组成)吹鼻,具有芳香通窍功效,使用时药粉要均匀吹入鼻腔。
针灸:取迎香、风池、合谷、足三里、百会等穴。患鼻鼽者体虚较多,故手法以补法为主。
按摩疗法:嘱患者先将双手鱼际合掌摩擦至发热后,用双手鱼际沿鼻侧从迎香至鼻根部反复摩擦5分钟,早晚各1次。具有疏通气血、通利鼻窍功效。
王教授认为,本病患者多为阳虚体质,平时不宜过食生冷之品,而且广东地方有喝凉茶习俗,本病患者应慎用;间歇期可服玉屏风散,或配合食疗方黄芪瘦猪肉汤,有助益气固表。此外,鼓励患者适当锻炼,以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3 病案举例

邝某,女,40岁,1989岁1O月28日入院。患者自10多年前起反复鼻痒、喷嚏、流清涕,状如感冒,曾在多间医院诊治,服中西药并行下鼻甲注射3次,症状时轻时重。1周前开始出现鼻痒、喷嚏、咳嗽,继而出现哮喘,咽喉疼痛。检查见鼻黏膜淡白;察其舌淡、苔白,脉细。西医诊断:变应性鼻炎;过敏性支气管炎。中医诊断:鼻鼽;哮喘。证属肺气虚兼外感风寒。治以祛风散寒,温肺平喘,方用小青龙汤加减。处方:炙麻黄、陈皮各6g,桂枝9g,茯苓、白芍、法半夏各15g,细辛、干姜各3g,五昧子、紫苏子、苦杏仁各10g。3剂,每天1剂,水煎服。配合耳穴敷贴(用王不留行散,取内鼻、外鼻、肺等穴)。1 1月1日二诊:症状好转,守上方去干姜加葛根30g,又服2剂后哮喘、喷嚏等症消失,问有胸闷、头顶痛,上方加藁本10g。继续治疗1周后,鼻痒、喷嚏、咳喘消失,自觉仍胸闷、喉中有痰梗阻感,舌淡,脉细,治以化痰行气。处方:法半夏、僵蚕各10g,苦杏仁、桑白皮各12g,太子参、茯苓、白芍、瓜蒌仁各15g,陈皮、甘草各6g。服4剂后,哮喘、鼻痒等症消失,间歇咳嗽、少痰,头顶时痛,舌淡、苔白,脉细。后以宣肺化痰通鼻窍中药调理2周,症状消失而愈。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补血顺气酒 老茶馆 双黄散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验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