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温阳(赵阳)

2012-01-11 21:08 楼主
议温阳
抱残守缺
网络之上扶阳滋阴各有其端,我兄赵阳先生以其学贯古今的雄厚理论对温阳一路作了点评,此篇文章发表当时扶阳一派尚未大兴,仔细品读文章当知真水火之意。
阴阳学说乃我中医之根本,亦中国学问一大纲。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也,举凡形而下之事物其理当不越于此。通达阴阳消长、窥得造化机关方可为上医。内经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于此处已肇扶阳之端。立论首重温阳者当推宋代针家——窦材。其人性颇狂敖,自负扁鹊后身(与陈修园自称长沙转世,到也相似),云仲景之法只能愈轻浅之疾,若遇大症当求于黄帝之术。其法云第一为灼艾,其次为金液(硫磺九转而成丹),再次为附子。云土成砖,木成炭得以不朽者此火力也。其所传黄帝灸法动辄百壮,救垂危大症于顷刻,亦别具慧眼。然其学问有所得,亦有所偏,幸未广传。医之门户分于金元。刘守真云六气皆从火化,倡用寒凉;朱丹溪感局方燥烈,立相火论和之于后,以其二人夹儒学之声名,其学风行,世人皆以知、柏为补肾。至明张景岳见世人误于寒凉者多,立阳非有余阴常不足之论,其学以熟地人参救偏。做大宝论、真阴论,亦深通造化。赵献可做医贯,立论不出先天水火,以走马灯之火喻命门真阳,而学问已有趋下之势。而后人不善学此,震于景岳之大名,迎合病家,及至无病非虚,无病不补,竟用此等药于外感邪盛之时,故清代医家秉承河间之学,立温热之论,辟景岳之偏。清末郑钦安以俗医徒务枝叶,不求根本,分别阴阳,究肾中龙雷之火,于阳虚之症阐述极精,重用附子有胆有识。后有祝味菊重用附子救湿温之坏症,创温阳潜镇之法。范中林、吴佩衡重用桂附屡起陈疴,皆温阳派之翘楚。火性烈,其害易见,水性柔,其害易隐。世人皆畏火患之猛,狎水性之柔,多误于寒凉。于今世此害犹烈。平素生冷不断,茶叶咖啡不离于口。而清热解毒有科学之抗菌依据,滋阴补肾有中医典籍之明文,阳气日益消伐,故日常所见阳虚者甚多,往往误于寒凉而不自知。古人云“有病不治常得中医”既是此事。
温阳一派于说理时每喜引用仙经,云纯阳则仙,纯阴则鬼,半阴半阳者人也。且以阳喻君子,阴喻小人,大法扶阳抑阴,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所谓进阳火退阴符。此处大误。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老子云万物负阴而抱阳,万物不出阴阳之理,人禀一太极,阴阳不得一偏,失调则病。医以草木之毒,毒者偏性也,纠人体阴阳之偏。仙家于此所谓阳气者为生生之气,喻轻轻灵妙之质,非指肾中之火。小儿为纯阳之体,以其未有染易,生机旺盛,仅此而矣。于修法别有奥旨,非敢轻言。若高谈玄理,不务实学,则流弊广矣。
中华之幅员广阔,经有异法方宜之论;天人相感,天道运气有流转之势,非可以一法以偏盖全。苏学士以治寒疫之圣散子通治诸疫酿成大祸,即为前车之鉴。纵观诸家立言多为一偏,而轩歧仲景得其全法。河间发挥白虎、泻心、栀子柏皮之法,东垣甘温除热不出桂枝建中意,子和汗下吐即是麻桂发汗、硝黄攻下、瓜蒂催吐之引申,温阳当不越四逆之藩篱,诸家不过于一方一法别有心得。余于此处非敢轻视前贤,不过示人源流,否则宗景岳者辟丹溪,宗温病者诋东垣,反不识先贤旨意,不得中道。为医者当遵仲景之教, “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症治之”,即内经“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01-11 22:15 2楼
多谢推荐分享!
2012-01-11 22:15 3楼
多谢推荐分享!
2012-01-11 23:13 4楼
善诊者
查色按脉
先别阴阳
2012-01-12 12:03 5楼
门户之见,即是名利之争,此俱宵小之辈所为。

为民除瘼,治病救人,乃医家德之所本,挟一方技而为稻粱谋者,尚在九流之内,何堪与“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者等伦焉!
2012-01-12 17:26 6楼
观次佳作,深有同感。当今时代临床所见多为寒凉,我虽不是扶阳派,但也多用温阳之方。感谢分享!
2012-01-23 15:13 7楼
河间发挥白虎、泻心、栀子柏皮之法,——是主寒凉

东垣甘温除热不出桂枝建中意,——倡言补土

子和汗下吐即是麻桂发汗、硝黄攻下、瓜蒂催吐之引申,——攻邪有得

温阳当不越四逆之藩篱,——治寒专家

诸家不过于一方一法别有心得。——各成专家。

余于此处非敢轻视前贤,不过示人源流,——分清源流方不混

否则宗景岳者辟丹溪,宗温病者诋东垣,反不识先贤旨意,不得中道。——偏见就争吵了

为医者当遵仲景之教, “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症治之”,即内经“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 ——大道中和圆融无偏 。
2014-11-28 07:10 8楼
谢谢分享
⬅ 阴阳同法与物质连环套——老丁说中医(22) 老茶馆 周尔晋的人体X形平衡法效果怎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