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自平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经验介绍

2012-01-13 09:31 楼主
慢性胃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往往取得良好疗效。吾师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张自平教授专攻脾胃病40 余年,对治疗慢性胃炎经验颇丰。笔者有幸侍诊于侧,总结吾师治疗慢性胃炎经验一二,以飨读者。

1 健脾助运,标本兼顾

吾师认为,慢性胃炎的发生多与饮食失宜、七情过极、劳倦过度等有关,临床上表现为胃脘隐痛、乏力、痞满、纳差等虚弱症候,故脾胃虚弱是本病的发病基础。《脾胃论》亦云:“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元气亦不能充,则诸病之所由生也。”[1 ] 故健脾助运法常作为治疗慢性胃炎的大法。吾师临证常选用生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等取参苓白术散之意,可以恢复脾胃的正常生理功能,使脾升胃降,枢机运转正常,气血生化有源,则病邪可祛。临床所见脾胃虚弱患者常常有兼症,如气滞、胃热、湿热等,故本病的病机特点常常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吾师常根据不同兼症随症加减,如见气滞,多用川朴、枳壳、全栝楼等理气,见湿热,用生熟苡仁等以收全效之功。

2 注意调整脾胃升降功能

吾师根据叶氏“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的理论,在临证时处处注意调整脾胃的升降功能。叶氏有论:“脾胃有病,升降失常,脾之清气不升为飧泻,胃之浊气上逆为呕吐嗳腐,或脾不健运为中满腹胀,胃失通降而胸满痞闷,治法各有不同。同时肝气之疏泻亦赖脾胃之升降而畅达”。[2 ] 如吾师喜用调气法为主治疗胃病,无论属寒属热,偏虚偏实,在气在血,均在辨证的基础上予以通降或疏降之品,总之不忘一个“降”字。又如久泻之人,凡属脾虚清气不升,中气下陷者,吾师在用温运脾阳,益气升清法治疗时,尚注意升降的配伍。当伴有腹胀、里急后重,泻之不畅时,则同时加用理气通降之品,前者用防风(重则升麻) ,乃升举下陷之清阳;后者予木香、陈皮等,则使肠中气机得以畅达,腹胀、里急后重消除,大便宜可通畅。如遇脾肾阳虚、泄泻次数甚多之人,同时伴有大便解而不畅者,亦不主张一味地温补固涩,往往在温涩之同时,每每加入通降之品,两者孰轻孰重,全在如何配伍得当。如益智仁、诃子等与枳壳、木香相配,则不致产生涩而留滞之弊。

3 用药灵活,匠心独运

吾师临证数十年,对药物的使用独具匠心,认为仔细推敲一味药在方中的恰当运用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慢性胃炎因其病程多数较长,气阴均伤,故吾师认为应用理气药宜慎重选择。若不问病程之长短,专用理气药治胃痛,而理气药多为辛燥香窜、耗散气血之品,应用不当反而助热伤阴,这样往往有害而无益。故吾师临证中常选木香,因其比较平稳,能调诸经之气;陈皮、佛手、郁金皆为理气而不伤阴之品,故用之亦多。又如疼痛,当辨其性质,分清属寒、属热、是痰、是瘀。属寒痛气滞,多用良姜、肉桂;肝热犯胃作痛,多用川连、白芍、吴茱萸、煅瓦楞等;血瘀作痛,可用五灵脂等活瘀止痛。

4 用药精当,照顾脾胃为先

吾师辨证精当,用药灵活,既知其常,又知其变,且处处照顾脾胃之功能。吾师曾说;“在治疗外感内伤疾病中,必须时时注意照顾脾胃”,“不能一见热象,就轻易用黄芩、黄连、大黄等大剂苦寒克伐,以免损伤脾胃;也不能一见阴血不足,不考虑脾胃的接受能力就随便用熟地、阿胶等腻补之品,以免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其治疗脾胃疾病,用药以轻灵为贵,切忌妄投滋腻之品。轻灵之药如广木香、陈皮、枳壳等,其味多芳香,可以鼓舞脾胃之气,使胃纳渐增,生化之源渐充,又可增强胃接受药物的能力。如久病不愈,脾运失健,形体消瘦, 饮食少进,服汤药肠胃不能耐受者,立即改用丸剂以缓缓图功。吾师辨证选药,多煞费经营,再三斟酌,决不掉以轻心。如久泻之人,往往阴阳两伤,此时不主张乱用滋阴之品,即使甘寒滑润之药,如元参、天麦冬等亦当慎用,否则易伤及脾阳,又有滋长阴邪之虞,此时只宜在健脾益气之中略加酸甘化阴或清养气阴之品,如甘草、石斛、南北沙参等。他认为石斛既能养阴生津,又可厚肠,故对久泻伤阴者最为相宜。同时又不宜过用温燥香窜之药,以防进一步耗伤气阴,只宜加入辛甘化阳之品,如桂枝、参、芪之类,既能振奋脾阳,又不耗伤气阴。

5 调理善后,注意饮食宜忌

吾师常说,慢性胃炎病程较长,故其治疗要强调“三分药,七分养”,故对饮食宜忌相当注意。如舌苔黄腻或灰腻不化,宜少食甘肥油腻;若患者向日好饮,胃中常有积瘀,当尽量少饮,尤其是烈性酒要禁忌;若苔少或光剥,舌红少津等属胃阴不足,要禁忌辛辣刺激如葱蒜韭辣等食物。总归本病宜少食多餐,以清洁易消化食物为宜。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腰痛酒 老茶馆 痛灵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