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内阴阳的调节——老丁说中医(27)

2012-01-18 11:38 楼主
二十七、系统内阴阳的调节

根据阴阳学说,一个生命系统之内如果阴阳失衡,即阴和阳的大小出现不对称,那么它最直接的后果将是醒态与睡态不能正常更替,具体到人的生命体来说,就是导致失眠或嗜寐的病态。其中,失眠是由于阴小于阳,不能将阳全部涵盖而进入睡态,遇此病态,即便勉强进入睡态了,也还会有一部分阳未被涵盖,并因该部分阳在外活动而导致梦幻;嗜寐则与失眠相反,是由于阳小于阴,阳的动力不足,而使阳不易走出阴圈进入醒态。
根据阴小于阳产生的方式,失眠的原因可分为两种情形。
第一种情形是阴虚。如图6所示,由于阳达标而阴不达标,导致阴阳不对称,进而使阴不能全面涵盖阳而进入阴阳和合状态,属于虚证。这从示意图来看,是表示阴的圆圈之大小规格不达标,从而使表示阴阳的两个圆圈无法完全重合。



图6:阴虚

第二种情形是阳盛。如图7所示,表示阴的圆圈居于正常的大小,但表示阳的圆圈却超过了正常的规格,即阴达标但阳超标,从而造成阴不能完全涵盖阳,属于实证。



图7:阳盛

一般说来,与阴虚导致的失眠相比,阳盛型的失眠之病势,要显得轻。这是因为阳盛状态下,既然阴是达标的,所以阴的功能是健全的,符合人体正常的生理调节所需,只是由于阳过大而不能完全涵盖;而阴虚时,由于阴不达标,所以缺乏正常的生理调节机能,病势就显得重了。
根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调节原则,阴虚型的失眠治疗方式是补阴,使不足的阴达标;阳盛型的失眠则应泻火,使超标的阳回归到法定的标准。
从理论上说,嗜寐的发生也有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阳虚,即阴达标但阳不达标。如图8所示,由于阳不达标,使阳被深藏于阴圈中,并且运动的动力弱小,不易走出阴圈。其治疗的原则是补阳,使阳达标而与阴保持平衡。



图8:阳虚

第二种情形是阳达标但阴超标。它在理论上也可以导致类似于图8这样阳被深藏而不易出来。但这一情形仅仅只有理论上的“病态”意义,因为既然阳是达标的,所以就具备正常的活动动力和功能,即便阴盛也不足以阻止阳走出阴圈,只不过迟缓一些而已。而如果采取削弱生命根基(阴)的方式,来实现标准的醒态,则有如削足适履。缘此,在这种情形之下,人的生命机能可以正常运转,只是人睡得死而略不易醒,醒后也略显懵懂迟钝,就好比一个怕老婆的男人,因对老婆顾忌太多而缺乏锐气。
由于补与泻对中医来说都是非常普通的手段,所以,以阴阳学说而立论的中医学,针对失眠和嗜寐的治疗,具有非常强大的优势,并且比较容易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相形之下,西医根据微观方面的理论阐释,通常将失眠和嗜寐归咎于神经方面的问题,其麻木或者兴奋神经的治疗手段,从临床实践效果上看,通常只能治标。
醒态与睡态的调节属于对生命形态的整体调节,根据阴阳同法原理,针对人体内部某个部位(脏腑)或者某个系统(经络)的阴阳失衡,同样可依醒态和睡态的法则区分病理病因,也同样可依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进行调节。例如肾的阴阳失衡,可以产生肾阴虚或肾阳虚。其中,肾阴虚时,由于阴不敛阳,故而可以导致梦遗、梦交之类阳不归阴、外露于外持续活动的症状;肾阳虚时,由于阳不达标而动力不足,不易走出阴圈,故而会导致性欲冷淡乃至阳痿。调节的方式也是补阴或补阳。但由于肾为生命之本,所以不存在生命之本超标的法理,中医便有“肾无实证,也无泻法”之说,这就好比对于任何做生意的人来说,均不存在本钱太多的道理一样。
又如脾的阴阳失衡,可导致脾阴虚、脾阳虚,以及脾胃火盛(阳盛)。其中,脾阴虚和脾阳盛都是阴小于阳,两者均存在火势,只是前者为虚火,后者为实火;前者应补,后者当泻。虚火会导致人饥饿但却不欲食,大便的开头一段干硬,后半部分稀软甚至不成型等症候;实火则会导致食欲大且十分容易饥饿(西医称胃酸过多),大便臭且整段干硬不易拉出等症候。脾阳虚则会因阳不足而导致无力消化食物,每遇生冷食物即胃痛拉稀之类症候。而这些病症的治疗方式,也是补和泻而已。可见,以中医的目光来看,西医所称的“胃病”,事实上可分为胃寒与胃火两类。胃寒即脾之阳虚;胃火又分脾阴虚(虚火)和脾阳盛(实火)两种。
综上所述,以阴阳学说对生命形态和活动的理解,来分析人的病理病因,不仅仅从生命的整体(宏观)到生命的局部(微观),均可根据阴阳同法原理而获得诊断,而且还可以绕过微观方面的困境,并赢得治本之法。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01-19 09:33 2楼
全体员工依法参加社会保险。
2012-01-19 10:52 3楼
二十七、系统内阴阳的调节



根据阴阳学说,一个生命系统之内如果阴阳失衡,即阴和阳的大小出现不对称,那么它最直接的后果将是醒态与睡态不能正常更替,具体到人的生命体来说,就是导致失眠或嗜寐的病态。其中,失眠是由于阴小于阳,不能将阳全部涵盖而进入睡态,遇此病态,即便勉强进入睡态了,也还会有一部分阳未被涵盖,并因该部分阳在外活动而导致梦幻;嗜寐则与失眠相反,是由于阳小于阴,阳的动力不足,而使阳不易走出阴圈进入醒态。
根据阴小于阳产生的方式,失眠的原因可分为两种情形。
第一种情形是阴虚。如图6所示,由于阳达标而阴不达标,导致阴阳不对称,进而使阴不能全面涵盖阳而进入阴阳和合状态,属于虚证。这从示意图来看,是表示阴的圆圈之大小规格不达标,从而使表示阴阳的两个圆圈无法完全重合。







图6:阴虚



第二种情形是阳盛。如图7所示,表示阴的圆圈居于正常的大小,但表示阳的圆圈却超过了正常的规格,即阴达标但阳超标,从而造成阴不能完全涵盖阳,属于实证。







图7:阳盛



一般说来,与阴虚导致的失眠相比,阳盛型的失眠之病势,要显得轻。这是因为阳盛状态下,既然阴是达标的,所以阴的功能是健全的,符合人体正常的生理调节所需,只是由于阳过大而不能完全涵盖;而阴虚时,由于阴不达标,所以缺乏正常的生理调节机能,病势就显得重了。
根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调节原则,阴虚型的失眠治疗方式是补阴,使不足的阴达标;阳盛型的失眠则应泻火,使超标的阳回归到法定的标准。
从理论上说,嗜寐的发生也有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阳虚,即阴达标但阳不达标。如图8所示,由于阳不达标,使阳被深藏于阴圈中,并且运动的动力弱小,不易走出阴圈。其治疗的原则是补阳,使阳达标而与阴保持平衡。







图8:阳虚



第二种情形是阳达标但阴超标。它在理论上也可以导致类似于图8这样阳被深藏而不易出来。但这一情形仅仅只有理论上的“病态”意义,因为既然阳是达标的,所以就具备正常的活动动力和功能,即便阴盛也不足以阻止阳走出阴圈,只不过迟缓一些而已。而如果采取削弱生命根基(阴)的方式,来实现标准的醒态,则有如削足适履。缘此,在这种情形之下,人的生命机能可以正常运转,只是人睡得死而略不易醒,醒后也略显懵懂迟钝,就好比一个怕老婆的男人,因对老婆顾忌太多而缺乏锐气。
由于补与泻对中医来说都是非常普通的手段,所以,以阴阳学说而立论的中医学,针对失眠和嗜寐的治疗,具有非常强大的优势,并且比较容易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相形之下,西医根据微观方面的理论阐释,通常将失眠和嗜寐归咎于神经方面的问题,其麻木或者兴奋神经的治疗手段,从临床实践效果上看,通常只能治标。
醒态与睡态的调节属于对生命形态的整体调节,根据阴阳同法原理,针对人体内部某个部位(脏腑)或者某个系统(经络)的阴阳失衡,同样可依醒态和睡态的法则区分病理病因,也同样可依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进行调节。例如肾的阴阳失衡,可以产生肾阴虚或肾阳虚。其中,肾阴虚时,由于阴不敛阳,故而可以导致梦遗、梦交之类阳不归阴、外露于外持续活动的症状;肾阳虚时,由于阳不达标而动力不足,不易走出阴圈,故而会导致性欲冷淡乃至阳痿。调节的方式也是补阴或补阳。但由于肾为生命之本,所以不存在生命之本超标的法理,中医便有“肾无实证,也无泻法”之说,这就好比对于任何做生意的人来说,均不存在本钱太多的道理一样。
又如脾的阴阳失衡,可导致脾阴虚、脾阳虚,以及脾胃火盛(阳盛)。其中,脾阴虚和脾阳盛都是阴小于阳,两者均存在火势,只是前者为虚火,后者为实火;前者应补,后者当泻。虚火会导致人饥饿但却不欲食,大便的开头一段干硬,后半部分稀软甚至不成型等症候;实火则会导致食欲大且十分容易饥饿(西医称胃酸过多),大便臭且整段干硬不易拉出等症候。脾阳虚则会因阳不足而导致无力消化食物,每遇生冷食物即胃痛拉稀之类症候。而这些病症的治疗方式,也是补和泻而已。可见,以中医的目光来看,西医所称的“胃病”,事实上可分为胃寒与胃火两类。胃寒即脾之阳虚;胃火又分脾阴虚(虚火)和脾阳盛(实火)两种。
综上所述,以阴阳学说对生命形态和活动的理解,来分析人的病理病因,不仅仅从生命的整体(宏观)到生命的局部(微观),均可根据阴阳同法原理而获得诊断,而且还可以绕过微观方面的困境,并赢得治本之法。
⬅ 闻草堂中医伤寒证治日记---癃闭急症 老茶馆 {1}治病闲谈-----误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