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倒理法的经方症论(来自李茂春学术网)

2012-01-21 17:57 楼主
1:永远学不会的“经方汤症论”

接触爱好研究伤寒理论的中医大夫,有这样一个口头语,这个症是“桂枝汤症”;哪种症是“柴胡汤症”。。起初学习伤寒理论都是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首先背熟《伤寒论》中提到的方剂,然后看到病号时,就努力根据“经方”中的药物来对应寻找病人的症候对应关系,如果用的效果好,就是理解掌握了仲景的“经方”;用不好就算是不理解,这种思维在中医伤寒派中已经成为一成不变的法则,只要研究伤寒理论就会顺着这个思路进行下去。一般人不会怀疑这种思路有何缺陷,因为古人都是这样进行的,我们后人也应该继承这种传统。

但是,现在可以告诉大家,只要是按照这种思路研究伤寒理论,永远学不会,各种“经方汤症”研究者永远不能完全对上号。这就是为啥在后来的伤寒理论研究领域出现了各种用数字推理伤寒理论思潮的根本原因。

2:“经方症论”的核心错误

仔细研究中医经典,体会到“理法方药”的医学思维核心,就自然知道“经方汤症论”的错误在哪里,从根本上讲,是违背了“理法方药”的医学思维核心,在走“药—方—法—理”的路,这种思维也就是症候群总结的根本错误之所在,这种思维同现在的兽医界的兽医思维非常近似,见到病,啥生理,病理都不管,给每种病做个症候群的大体概括,然后寻找对应的药物试验,只要试验有点效果,就认为自己的理论对了,其实背后毫无理论指导,只是一种经验主义猜测而已,这一思维最大的错误是“依方索病”,好像疾病的发生变化是方剂原则决定的,我有什么方药,就得什么病,开始初学的人一单出现点效果,就马上迷信起来,认为自己理解了仲景的“心法”,但是时间长了,慢慢就会感到自己的“心法”原来黑漆漆一片,根本无法寻找到任何的系统秩序来,因为病有万变,而方有限,如何用有限的方剂对应无限的病变,于是就会陷入极度的糊涂状态中去。

如果一旦进入到上述黑漆漆一片的“黑洞”后,一般中医研究者就会努力摆脱这种盲区,又一种看似光明的思维出现了,好像是出现了一个思维”白洞”这就是进入伤寒理论的术数学领域,用天干地支或者用河图洛书之类的数学法则来归纳伤寒理论,努力寻找经方的数理有序性,这种思潮很迷惑人,一般研究者进入这种思维就有“悟道”的感觉,认为把握了宇宙法则,当然伤寒理论也更容易理解,但是,这样的原则较之“经方症论”更离谱了,“经方症论”还在研究观察生理病理变化现象,而术数伤寒理论思维者,干脆放弃基础的生理病理现象观察,直接用数字开方治病,好像疾病的发生是完全按照预定好的数字程序来进行的,如果一个病人得的病不按照这个数理程序进行,就是不应该的,大家仔细想一想,是这样的吗?

这两种伤寒理论思潮自古有之,而到现在更是愈演愈烈,五行数理解伤寒,易经六爻解伤寒,干支理论解伤寒,微积分,三角函数解伤寒,五花八门的伤寒理论层出不穷,就是不去研究人体生理病理发病机制和规律,甚至反对研究这些内容,看到谁去研究这些医学内容,就被认为是小术,被打到“不悟大道”的行列中去,真是啼笑皆非,也太高抬自己了吧,难道现代医学不去研究这些数字关系,都是不值一提的学问吗?

3:解析“经方症论”思维的核心错误之源

A:用方套病的错误

自《伤寒论》问世,拉开了中国方剂学理论的序幕,因此,仲景也被成为“医圣”。其方剂研究确实非常精炼经典,很多方剂在使用上只要简单对症就能见效,这是很了不起的,于是后人开始研究这种方剂的药物组合也是自然的事情;但是,大家要知道,由于《伤寒论》一书理论讲解少,主要是方剂使用上的指导,特别是六经理论讲解不清,于是引发后人对于伤寒理论两千年争议不休,特别是伤寒六经直言足经不言手经,有一半的脏器不能归纳进其体系中,但有不敢质疑“圣人”。于是开始了“经方症论”,开始用药找病的错误思维延绵不绝。

B:经络机制不清的错误

古代医家也明白仲景立论《伤寒论》取法《热论篇》,也意识到与经络有关,但是分析都是足部六经,无法将手部六经归纳进去,但又没有勇气补充其中的机制缺陷,于是给后世症候群总结流派留下了发展的空间,这就说明历代逐渐对于《内经》中的经络机制本质认识不清,不敢任意发挥,在临床上只好将手部六经联系的脏器病理硬性附会到足部六经上来,但是用小概念去覆盖大概念,如何能够做到有机结合?是绝对做不到的,由此到后来被症候群流派彻底替代也就理所当然。

C:症候群总结的错误

自清代到民国随着西方医学进入中国,东西方医学产生比较,特别是民国时期,主流学术思想直接排斥中医,中医自己也开始质疑起自己的理论体系,于是开始东西方医学汇通比较,实证主义之风兴起,只要有效果就认为正确,于是从治疗效果重新构建理论体系的伤寒理论出现,这就是症候群总结流派的出现,也就是经方症论派的出现,这一流派看起来很合理,特别是在病理症候上有直观性,但是已经远远脱离了原始的六经基础,从根本上否定了仲景的理论,因为脱离了原始理论,也自然与经络没有关系,但还是借用传统中医的名词,就成为也没有中医理论基础,也没有现代医学基础的一种理论解释,这种理论最大的错误就在于此。

D:六气派伤寒理论的错误

六气派理论起源于《阴阳离合论》中的第一段模式,认为六经不是经络,而是一种天地之气,这一派就根据这一理论为依据附会症候群思维开始缔造出所谓的易医伤寒理论,大量的数理逻辑和哲学思辨进入其中,但是这些复杂的数理逻辑又无法正确对应到人体器官结构功能的研究上来,只是一种机械的规律,搞不清时就上推到哲学辩证层面,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等等纯概念性的推理附会上来,也不知道去推就这些概念背后对应的人体脏器器官正确与否,生拉硬扯地拼凑在一起,将伤寒理论逐步拉向《易经》理论中去,几乎完全否定了伤寒理论起源于《内经》的古理。这一理论也是不知是依据中医理论还是依据现代医学理论,不得而知,是不是医学理论还有待思考。

以上伤寒理论“经方症论”的各派解析大体如此,在现代医学快速发展的今天,中医伤寒理论这种脱离人体结构功能机制研究的发展趋向,到底是不是在发展中医,还是毁掉中医,需要大家沉思;

用药套病的习惯思维,走反“理法方药”研究顺序的思潮何时能够纠正过来,这是中医伤寒理论能不能继续发展的关键,如果中医研究者总是在这种颠覆理法的思维怪圈中兜圈子,传承两千年的伤寒理论就要现在消失了,如果在医疗线上工作过的人都知道现在的现状,这种理论在主流大医院几乎没有用的了,只有底层民间还在使用,年轻一代的中医研究者能不能扭转这个局面,只要陷入这种颠倒理法的思维中,六经理论现代化也是不可能的,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01-21 18:49 2楼
中医要进行机制研究,走出以方套病的恶习怪圈,中医才会发展
2012-01-21 19:42 3楼
只看了第一条。下边的不看也罢。

桂枝证、柴胡证好像是仲景自己提出来的,不是后边的人强加的。再者,仲景“被医圣”之名当之无愧。

西学传入中原,吸引人的就是对着屁股一针,或者说是针对病原体治疗赢得了些许优势,就是这一点些许的优势打动了几千年的中医统治地位,为啥?简单,人是个见异思迁的动物,好奇呀!不喝苦水多好!而且针对病原体的治疗好像应该是显微镜的功劳。但是现在看来,只是一个噩梦,而且一发不可收拾的噩梦,这个噩梦将后来还在延续,不信,骑毛驴看唱本儿。
2012-01-22 00:09 4楼
哎,坚固的妄想如何将中医现代化
2012-01-22 10:46 5楼
对症下药与对证下药。只是一字之很差。但是理解错了,便谬之千里。“对症”是对病的表象而言;“对证”是究其发病的机“理”,辩“证”对了,也就抓住“理”了。
2012-01-22 18:07 6楼
症 证背后毫无机制研究,也是胡乱猜测,泥鳅式的辩证论治之风导致中医退居二线,是在破坏中医,自己不知道啊,还认为自己是在支持中医,习惯思维而已。
2012-01-23 18:49 7楼
作为自幼爱好中医研究中医的人,笔者希望中医走上真正复兴路,看现在全国如此多的假中医存在,实在憋不住了,只有将假中医清除出中医界,中医才能健康发展
2012-01-23 18:49 8楼
作为自幼爱好中医研究中医的人,笔者希望中医走上真正复兴路,看现在全国如此多的假中医存在,实在憋不住了,只有将假中医清除出中医界,中医才能健康发展
2012-01-23 22:58 9楼
就先问一句,学了20年你会看病么,有什么好的病案拿出来给大家看看,估计你一个都没看好过,那你就别在这里猪八戒戴眼镜装大学生了,你有意思么?一个连病都不会看的在这里扯鸡毛实在受不了
2012-01-23 23:21 10楼
李茂春 说:
症 证背后毫无机制研究,也是胡乱猜测,泥鳅式的辩证论治之风导致中医退居二线,是在破坏中医,自己不知道啊

2012-01-27 07:51 11楼
在古代,道家,佛家都有禅定功夫,其禅定功夫高不可测,期间的机制隐藏其中,儒医只是在使用层面,当道医,佛医逐步衰弱之后,人们再也不能知道道医佛医的机制在何处了,因为现在人几乎不可能到达他们的禅定功夫,于是不谈机制,只会套用古方,以图兴众之风风行,这就是现在的中医界现状,违背理法方药的原则,变为方药---理法;先生名字叫禅机定通可知修学过禅定,一看即明。
⬅ 李茂春先生,请进 老茶馆 请问生姜止呕之功是吐后止呕还是直接止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