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中汤

2012-01-25 13:52 楼主
名称: 温中汤别名:温中汤
组成: 干姜8分,吴萸8分,厚朴1钱,半夏8分,白术1钱,苍术1钱,黄耆1钱,青皮1钱。
出处: 《脉症正宗》卷一。 功效:温中。
主治:
用法用量: 水煎服。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01-25 13:52 2楼
名称: 温中汤别名:温中汤
组成: 白芍药半两,桂半两,吴茱萸150个。
出处: 《鸡峰》卷十四。
主治: 痢疾腹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盏,生姜3片,煎至6分,去滓,空心温服。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2012-01-25 13:52 3楼
名称: 温中汤别名:温中汤
组成: 甘草3两(炙),桂心4两,生姜1斤。
出处: 《外台》卷十引《古今录验》。
主治: 上气喘急,胸中满,咽喉不利,气逆抢心。
用法用量: 以水7升半,煎取3升。分5服。
制备方法: 上切。
2012-01-25 13:53 4楼
名称: 温中汤别名:温中汤
组成: 白术半斤,枣半斤,厚朴5两,陈皮4两,甘草3两,干姜2两,藿香1两,茯苓1两。
出处: 《鸡峰》卷二十。
主治: 脾胃虚寒,腹中冷痛,饮食迟化,痰饮并多,寒气上奔,心胸刺痛;及伤寒阴盛脉细沉微,手足逆冷,霍乱吐泻。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盏,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2012-01-25 13:53 5楼
名称: 温中汤别名:温中汤
组成: 砂仁6g,白蔻仁6g,刀豆子9g,高良姜9g,吴茱萸3g,陈皮9g,香附9g,姜厚朴9g,麦芽9g,神曲9g,鸡内金9g,谷芽9g。
出处: 《临证医案医方》。 功效:温中止痛,理气和胃。
主治: 慢性胃炎,偏寒型。胃脘痛,遇寒加重,舌苔薄白,脉紧。
用法用量:
2012-01-25 13:53 6楼
名称: 温中汤别名:温中汤
组成: 舶上丁香皮1两,厚朴1两,干姜2分,白术2分,丁香枝2分,陈皮2分。
出处: 《伤寒微旨论》卷下。
主治: 伤寒胃中寒,脉沉迟,或紧或缓,胸膈满闷,腹中胀痛,身体拘急,手足逆冷。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盏,入葱白3寸,荆芥5穗,煎至7分,去滓,热服。
制备方法: 上为末。
加减: 如三服未快,及手足逆冷呕吐,更加舶上丁香皮2分,干姜1分炮。
2012-01-25 13:53 7楼
名称: 温中汤别名:温中汤
组成: 白术1钱(炒),诃子肉5分(炒),冬虫草5分,法夏1钱,杏仁1钱(炒),胶珠6分,云苓1钱,蔻米5分(研),炙草5分。
出处: 《揣摩有得集》。 功效:温中健脾,补土生金。
主治: 小儿脾肺虚,咳嗽不安。
用法用量: 水煎,冲入红糖3钱服。
2012-01-25 13:53 8楼
名称: 温中汤别名:温中汤
组成: 陈皮、厚朴、人参、白茯苓、黄耆、官桂、半夏、当归、川芎、熟地。
出处: 《疡医大全》卷三十三。 功效:保脾胃,助气血。
主治: 痘疮三朝,身凉不渴,口气冷,痘淡白,二便清利。
用法用量: 上加生姜为引,水煎服。
加减: 泄泻,加白术,泽泻;不止,再加诃子肉,肉豆蔻。
2012-01-25 13:54 9楼
名称: 温中汤别名:温中汤
组成: 良姜、官桂、益智仁、砂仁、木香(另研)、香附、厚朴、陈皮、茴香、当归、元胡索、甘草各等分。
出处: 《回春》卷五。
主治: 虚痛;食积腹痛,其脉弦,其痛在上,以手重按愈痛,甚欲大便,利后其痛减退。
用法用量: 加生姜1片,水煎服。
制备方法: 上锉1剂。
2012-01-25 13:54 10楼
名称: 温中汤别名:温中汤
组成: 厚朴(去皮,细锉)、甘草(锉细)、生姜(洗,切)、青州枣(切)各等分。
出处: 《三因》卷十一。
主治: 虚人老人,饮啖生冷,多致腹胀,心下痞满,有妨饮食,或刺痛泄利,气痞滞闷。
用法用量: 每服1大钱,空腹生姜汤点服,以知为度。
制备方法: 前2味捣令得所,入生姜杵匀,取出,同枣焙令微燥,入锅慢火炒令紫色,焙干为细末。
附注: 温中厚朴汤(《普济方》二○七)。
2012-01-25 13:54 11楼
名称: 温中汤别名:温中汤
组成: 干姜1分,厚朴1分,当归3分,桂心3分,甘草3分,人参2分,茯苓2分,白术2分,桔梗2分。
出处: 《千金》卷十五。
主治: 小儿夏月积冷,洗浴过度,乳母亦将冷洗浴,以冷乳饮儿,致发壮热,忽值暴雨凉加之,儿下如水,胃气虚弱,面青肉冷,眼陷干呕者。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2升,煮取9合。60-100日儿,每服2合半。
附注: 温中厚朴汤(《普济方》卷九十一引《圣济总录》)。
⬅ 赤虎子丹 老茶馆 正气温中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