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军回到本草学伤寒====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第四十七方)

2012-01-27 17:29 楼主
建军回到本草学伤寒====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第四十七方)


118、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方六十二。[118]
桂枝一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牡蛎二两,熬 龙骨二两?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日三服。



何为火逆?116条有答案: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脉浮,宜以汗解之,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欲自解者,必当先烦,烦乃有汗而解。何以知之?脉浮,故知汗出解。
脉,微数,数为热,微为营血津液不足。这个时候千万不要用灸的办法,因为这时候的灸的热量不仅不会有益,而且是邪的能量,灸了就会烦,这应该是营血不足之烦。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这时候,灸的火热,就会对于本已经虚弱的营血津液追赶不放,与本已经很实的热相合,结果迫使血散与经脉,虽然看起来艾灸的火很小,但是内功确很有力道(所以温阳效果可不一般),使得筋骨受损,缺乏濡养,而且血很难恢复,因为血需要津液气化。哎呦,我的妈呀!不知道说的顺不顺,就这样解释下来了,完全是望文生义。
接下来,一段。脉浮,表证,应该汗解,用火灸之,寒邪没有地方跑,就像117条烧针道理一样,只能往里跑。但是烧针的热量小,只是把寒邪吓得缩了头。这里是灸的热量,很强,也随着入里。入里则火邪居于上,寒邪居于下。阴阳相隔,所以腰以下必重而痹,重为有水湿,痹则闭也。这叫火逆。前面,112条===以火迫劫之,大概也是这个意思?
再下来,一段。欲自解者,必当先烦,烦乃有汗而解。何以知之?脉浮,故知汗出解。就是这个人虽然经过一番折腾,还是脉浮,身体够好的,这时候不要再治疗了,等着自己恢复,只要心烦就好。心烦也许是下焦阴寒之气上承,上焦阳气充足,可以自己阴阳相济,汗出而解。这个解,大概会有类似小柴胡那种反应,浑身战栗汗出,这是正邪交锋的结果。
以上是116条的乱解。
118条,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上面讲了,火逆的后果,有一种可以自解,就是脉浮。但是这里医生一看,灸的办法不对,浑身已经干巴巴的,这是有内热吧,赶快下,用寒凉药。结果还不行,这个病人还有腰以下重而痹,以为有了寒湿一类症状,再加烧针。结果引起烦躁。这时候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注意,这里没有说是桂枝甘草加龙骨牡蛎汤,因为剂量变化了。桂枝甘草汤是桂枝四两,这里仅仅是一两,所以已经不是桂枝甘草汤了。有的注家非要和桂枝甘草汤扯,其实没有关系。所以,从这里再次印证,经方是精准医学。用桂枝主结气,利关节,补中益气。用甘草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用龙骨热气惊痫,心下结气,不能喘息。用牡蛎主寒热,惊恚怒气,强骨节。当然这是略说,因为药物作用机理不会这么死板!有人会说,已经热成这样了,还用桂枝,很多人怕桂枝热,其实桂枝只是“温”。
这个方子,这样理解可能会简单。桂枝振奋心阳、补中益气,推动血液外流,加强动脉血管力量。甘草稳固中洲,而且调理邪气,从坚筋骨,长肌肉的作用看,也有补气生津作用。龙骨这个药确实很神,可以沟通阴阳,牡蛎味咸入肾。
这个方子,与治112条相比(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或许是其轻症,只是烦而已,没有惊狂。
值得注意的是,桂本伤寒论原文是这样地:火逆,烧针汗之,因烦躁者,桂枝茯苓甘草龙骨牡蛎汤。而且注家也是说的头头是道。值得关注研究。同时也说明,中医需要临床实践,像我这样,依文解义,不会有深刻感悟。
当然,现在不会有人这样治疗了。但是这个方子,还是有很多关于惊悸、失眠等报道,属于拓展应用,也是很好的临床经验。
(声明:我是一个一天中医也没有学过的门外汉,最近利用业余时间,糊涂经方学感,一为加深记忆,二为归纳分类,三为同道指导。所以,这里面的观点基本大半是错误的,希望中医人士大加斧正,更希望不误导像我一样的爱好者!!!)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01-27 19:28 2楼
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也就是说此症是一个上热下寒的病症,阳气浮于上,阴气沉于下。我的理解是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亦是引阳下达而归于阴处,阳气能够下降则阴气能够上升。此方重点在于用龙骨牡蛎敛浮越之阳气。
2012-01-27 21:06 3楼
微为营血津液不足。这个时候千万不要用灸的办法.

我看不懂脉像知识
不知自己脉像,
现在感觉上是营血津液不足
就是用灸的办法。
灸完,心慌心悸失眠。
刮痧心里清凉。
2012-01-27 22:04 4楼
龙骨牡蛎补心阳。
⬅ 关于秘方:论咳嗽秘方 老茶馆 《凡见集》之神效解肌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