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机制如何结合易经文化?

2012-01-28 10:05 楼主
1:中医理论必须走出客观唯心主义泥潭

中医理论体系形成受到《易经》文化影响,这是不容质疑,但是最初的中医如何将《易经》文化引入医学体系,这是一个很难解答的问题,因为在古代社会受到历史条件限制,在机制研究上是相当困难的事情,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易经》对于天地间气象物候学规律的把握虽然已经成为体系,但涉及到生命体就不能完全依靠类相归纳法,用现在科学思维看,就是外部无机界和有机界的生命系统虽然不能完全隔离开,但生命体自身已经演化成相对独立系统,自身已经具备自组织能力,产生出自身的运动规律,如果用无机界研究的《易经》原则机械地用于人体生命运动规律归纳是绝对不可能的,况且对于宇宙大生命演化的统一规律把握在当时也是模糊的,这在古代经典中都可以看出这一点。

开始的研究者要想贯通这种文化,又不能不去深入研究这种文化的源头,如果搞不清这种源头,理论体系的建立就缺少最根本的基石,后面一切理论体系都是无源之水,毫无说服力,这种宇宙万有统一理论的机制研究在古代谈何容易,虽然中医《易经》两种古代文化已经基本脱离了原始宗教的“鬼神”设教范畴,开始进入客观的自然现象观察研究,但是如何解答最原始问题上,也自然陷入一个思维“黑洞”。

老子对于所谓“道”的认识客观描述为“恍兮惚兮”,《说卦传》也是“幽赞神明而生蓍”;《黄帝内经》作者更是客观“故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古代圣贤对于易文化和医文化认识非常客观,真正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知之者”

后世研究者对于这种搞不清的最源头课题如何解答,自古至今也是无法解决,要想搞清这一理论源头问题,在不具备高级检测工具的情况下,只能苦思冥想,这种苦思冥想引发研究者进入“内证”状态,试图依靠这种研究方法来搞清宇宙本源问题,这种思潮在古代社会各种文化中都有,并非只在中国,佛教,道教在这一“内证”一途中走的很深,深度几乎到了现代人根本无法认识的程度,于是滑向宗教领域,原始的中医“至真圣贤”都是这类研究者,藏医理论中的胚胎规律把握也是从此而来,中医藏医源头都是从此而来,我们不能绝对否定古圣贤的“内证”方法,但是,现在要思考的问题时,现在我们这些研究者,“内证”者能否达到圣贤的“内证”程度,如果不能就会纷纷陷入一种奇怪的思潮,首先绝对假定古代先贤的“内证”结果正确,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反证这一自己搞不清的源头的正确,由于自己永远不能达到仙佛境界,无法把握认证内证的“道体”,于是就开始“尊古崇圣”,陷入一种从自己心中萌生的不可知,但又感到绝对正确的法则,命名为“道”,“太极”“心易”“太一”“以太”等等搞不清的名词概念作为理论推论的起点,来证明自己命题的正确,其实“尊古崇圣”背后是让人来认可自己,而不是圣贤本意,这种思潮就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

受到这种思考影响,中医理论自《黄帝内经》《难经》问世之后,很快就进入这种客观唯心主义主义思潮,董仲舒罢黜百论,独尊五行之后,导致后世医家曲解经典原型,将五行当做“一条筋“统摄中医理论,努力压缩捆绑内难体系,于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五行生克理论统治了整个中医历史过程,导致研究者对于两部经典越来越糊涂,易医的太极八卦河图洛书本来很朴素的观念都笼罩上神秘的外衣,逐步使中医研究背离经典精神,滑向哲学数理推论的客观唯心主义泥潭中去。

中医理论发展到今天,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趋势已经开始,中医理论每一个看似公理性的原则都被质疑的情况下,我们要反思我们中医发展的历史,调整我们研究的思维模式,必须摆脱客观唯心主义的思维误区,才能给传统医学输入新鲜的血液,才能使古老中医焕发出新的时代生机。

2:原始中医如何汇通《易经》体系

走出易医流派的客观唯心主义思考是很不容易的事情,这是因为在搞不清机制的前提下,先贤直接使用了截面性研究方法,《易经》文化如此,中医文化当然也是,

A:易经文化的原始模型

《说卦传第一章》:“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经文中“幽赞神明”也就是无法搞清宇宙生命本源的意思,因为不可能追溯宇宙起源,只能用现在可以观察的截面法来研究。

《说卦传第二章》:“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这段经文中明显提出上中下三部理论,这是古人通过天文历法学和气象物候学研究得出的一种对于地球生物圈的一种非常自然的划分法,根本不带有任何神秘成分,这一理论被引用到《黄帝内经》中就是五运三部说,而五行理论只是子概念“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的发挥而已,并没有将五行概念放大到宇宙万有的层面上使用,这是显而易见的。

B:先天卦序演化论愿意

《说卦传第三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意思是说关于天地万物的生成演化规律,我们现在无法知道,只能从现在向后推测,也就是“逆数”。“逆数”本意就是从现在观察的现象逆行研究过去的过程,但是大家想一想,在当时的社会下,科学工具还没有发展到今天的程度的情况下,这种宇宙演化命题探讨有没有可能搞出结论,绝对不可能。《黄帝内经》作者也很明白这一点,引用“太虚寥廓”“揔统坤元”这样形象的语言来概括,而不去深究其原理,,这与老子的“恍兮惚兮”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古代先贤对于自己没有能力认知的内容暂时不做细究,能够掌握现行内容造福苍生就行了。

C:先天卦理论成为客观唯心主义

随着人类智慧的发展,人们不满意这种对于源头机制的认识,到宋代邵康节又开始探讨这一问题,但是当时历史条件下根本不可能,邵康节是很具有探索精神的人,大部头的《皇极经世》写出来,可见他付出的心血有多大,但是他的这种研究探索结果成立不成立,现在自然科学证明是错误的,因为当时他只能靠单纯的哲学思辨和数理逻辑,根本无法实证,如果读过现代地球物理学的人一看就知道这部经典根本不可能解开宇宙规律,也因为邵子遇到这样的大难题,自然也就提出“心易”来,一下子滑向客观唯心主义泥潭,所谓的先天易随之成为一种神秘的半宗教学问。这种思潮先设定“恍兮惚兮”其中“有物”做最原始的概念,展开判断推理,其结果可想而知也,现在看易医中大部分内容都是这样“恍兮惚兮”出来的,要想探知“有物”不可能,就像中医“命门”命题一样,自己永远无法解释自己。

D:后天序的断代研究

面对如上的问题,当时的先贤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最早意识到先天卦理论不足的是文王,他面对先天卦的这些难题,直接放弃演化论研究,也就是放弃“逆数”,直接开始“数往者顺”,创造出后天卦序来,也就是可以实际观测的气象学机制研究,这一理论到孔子时期还在使用,看《说卦传第五章》:“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洁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这种卦序就是现在也可以实际观测得到,研究过气象学的人一看就明白,根本没有神秘成分在,其中不足之处就是只有现象归纳没有机制研究。

《黄帝内经》作者也是这种思维,对于宇宙生命演化论搞不清的情况下,干脆放弃这种探源思维,提出“不以数推,而以象谓”的方法,采取截面研究法,这些内容被详尽地保留在《素问》里面。

但是医学研究的这种截面性研究归纳出的医学结论只能是生理层面的内容,不可能延伸到组织学层面和胚胎学层面,但是很多医家开始对于人体演化论的内容开始探索,由于没有现在科学手段,只好继续走“内证”一途,于是出现《灵枢经》,《黄帝外经》等内容,之后继续衍生出《道藏》来,逐步成为宗教式的道教流派。社会一般大众也就没法理解了。直到现在中医理论还是出于断代性研究的生理层面归纳范畴,没有向更深的组织学,胚胎学发展。更为可怕地是继续使用董仲舒的罢黜百论,独尊五行的怪胎五行论,把《黄帝内经》理论扭曲的连生理层面研究也成了不可能,中医研究要到何种地步可想而知。

中医研究到现在上不能看天,天体物理学研究已经相当发达,人们不可能接受古代的天;中不知道人,现代生理学组织学生物化学揭示深层结构,中医内部也自己质疑开不能全面归纳人体脏器的五行论;下不知地,地球物理学研究人们更不能接受中医的地。

中医和易经说了几千年的天地人都被质疑了,从中演化出来的所谓术数学,医学更不能接受,就连中医界内部也不可能接受,原始中医汇通易经的历史大概如此。


3:现在中医应如何发展

当我们知道了中医历史研究的过程后,我们要客观地对待中医理论发展。

其一,中医断代研究法得出的《素问》应用几千年印证了其合理性,最起码在生理层面具有很大的合理性,规律的把握很正确,只要搞清其规律背后的机制,就能推陈出新,走上现代化的道路,《灵枢经》的组织学结论针灸法验证其合理性,只要结合组织学搞清其机制,也就走出了其尴尬的局面,至于胚胎学机制下的《黄帝外经》可以汇通胚胎学研究,引导中医进入脏腑演化论层面研究。

其二,中医天地学说已经在天体物理学和地球物理学研究成果比较下,显得空洞无物了,衍生出来的术数学也不可能进入主流文化,只能作为民间学问流传而已,要想弥补填充中医天地命题的内涵,必须结合现代天体物理学,地球物理学才能真正走出“恍兮惚兮”的状态。真正“有物”地进入研究中去,否则永远在客观唯心主义思维中徘徊。

其三:中医的“太虚寥廓”,道家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易经》的““幽赞神明”问题,现在理论物理已经远远超出古代先贤的认知范围(佛教例外),我们可以全面汇通这些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就会逐渐揭开先天卦研究现象背后的机制原理,一种新的理论体系自然就会产生出来,关于这种理论研究笔者定名为“中医时空构象论”。传统中医理论复兴的序幕就可以拉开了。

中医文化自古以来讲天人合一,讲大概念大系统,但在现代科学快速发展的今天这些话已经成为一句假大空的话,大不能达到天体物理学研究,小小不到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在这种情况下再进入哲学数理思辨的死胡同,中医就会断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此理昭然。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01-28 11:01 2楼
中医发展最可怕的地方是走成毫无理论指导,像庸俗易经文化一样的学问,大到天边,小到看不见的鬼神,无人说清,但都相信,这种稀里糊涂的思潮出现在中医中,中医就被歪曲到神秘文化中了,中医很快就被大众淘汰了,此理昭然。
2012-01-28 13:04 3楼
易经为何被例为万经之首?道理很简单,就是因为易经是研究万事万物规律的一门学问。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规律。中医亦是如此。
2012-01-28 15:44 4楼
最初的中医如何将《易经》文化引入医学体系,这是一个很难解答的问题。

确实如此。回到几千年去,来个穿越剧就明白了。

空洞的说教只会把人领入毛驴的磨道。


最终犹如欧阳锋自己找不到自己了。
2012-01-28 16:10 5楼
他无法使用中医理论来指导临床治病,却不顾别人能用中医理论治病的事实。

说白了,中医的东西聪明的人是自己悟,有机缘的靠明师点。

他既没悟性,又没明师指点,纯粹靠纸上谈兵,坐在家里空想,门外汉罢了,说些醉话。

能熟练使用中医理论治病,中医门内的人掩口笑他,他不自知罢了
2012-01-28 18:53 6楼
赤搏上阵?我很明白,就是任何中医经典不读,任何理论不学,咬定一句话“我会看病”就行了,这样的话,不如说“裸奔”更好。
2012-01-28 22:27 7楼
中医界不允许讨论《内经》不允许讨论《难经》。。一切经典全部废除,谁也不允许议论理论问题,再者这个论坛“医理探讨”也应该彻底去掉,改为“我会看病”栏目最好。
2012-01-29 01:06 8楼
为往圣继绝学 说:
他无法使用中医理论来指导临床治病,却不顾别人能用中医理论治病的事实。

说白了,中医的东西聪明的人是

我等着名师出来呢?我是多麽希望有名师出世啊。可惜都是只会讲“我会看病,我是中医”一句话的“名医”;不是“明医”啊
2012-01-29 01:09 9楼
李茂春 说:
中医界不允许讨论《内经》不允许讨论《难经》。。一切经典全部废除,谁也不允许议论理论问题,再者这

朋友要是有理性思维,请提出一个《内经》《难经》中的论题来讨论,或者写一篇关于这方面的博文公布,让论坛中的网友也有议论讨论的话题啊,啥也不写,啥也不讲,只是讲我懂中医我会看病的话,毫无说服力啊
2012-01-29 01:19 10楼
不要紧锣密鼓的给我这个半瓶子中医扣帽子,我还没有能力承受像欧阳锋这样一代宗师的荣耀啊,他起码还是当时的武林高手,我现在还不配,没有资格与欧阳锋相提并论啊
2012-01-29 01:19 11楼
不要紧锣密鼓的给我这个半瓶子中医扣帽子,我还没有能力承受像欧阳锋这样一代宗师的荣耀啊,他起码还是当时的武林高手,我现在还不配,没有资格与欧阳锋相提并论啊
⬅ 黑膏药怎么做啊 老茶馆 中医数理学:中医空间观维度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