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学科优势 丰富工作内涵

2012-02-02 15:54 楼主
“青衿之岁入医门勤求博采,饱学之时施仁术厚德济生。”作为一所以中医药为主干学科的全国重点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简称北中医)积极整合中医学科优势和文化理念,创新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形式,丰富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内涵,近7年未发生重大危机事件,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及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环境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树立学生培养整体观提高人格素质

发挥中医优势,在无形中完善学生人格

《黄帝内经》对于心理与生理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个性心理特征的种种分类,对于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地位以及对于心理治疗的意义,提出了很多颇有价值的见解。此外,“整体观念”、“大医精诚”等人文精神,对于大学生建立健康和谐心理,形成乐观、积极、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人生态度有着重要意义。

北中医各专业的学习中,都有大量中医学课程,在全校公选课中,还专门有《中医心理学思想》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在中医情志理论的实践中,心灵得到滋养,心理品质不断优化,人格不断完善。

全员参与,在研究中提升自身心理素质

学校师生广泛开展与心理学相关课题的研究。近3年间,由教师主持的国家级、部局级等心理学相关课题就有19项;学生在研的教育部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有14项,如《北京中医药大学在校大学生抑郁高危人群的中医心理干预方案研究》等。

同时,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针对部分学生生命意识淡薄,感到空虚、无聊、无意义的情况,积极开展探索生命意义与价值的相关研究,并申报了首都大学生思政教育课题等,从工作角度出发,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全员参与相关心理学研究的良好氛围,使更多北中医师生的自身心理素质在心理学实践中得到提升。

发掘传统体育中的养心思想

学校在体育教学方面也开展了大量传统养生体育项目。传统体育课上教授的太极拳、八段锦、长拳、初级剑、初级刀等,刚柔并济,融汇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坚持练习,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通过姿势的调整、呼吸的锻炼、意念的应用使身心得到锻炼,在动静转化中达到形神舒畅、轻松宁静、心神安和的效果。对大学生陶冶性情、完善自我人格、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是大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的宝贵资源。2008年,学校根据五禽戏、易筋经等传统健身功法配合五行配五脏理论编创的中华传统健身操,其健美身心的良好效应不仅在奥运志愿者身上得到展现,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贯彻系统论思想构建学生心理成长支持系统

把好入学面试关,抓好第一课堂教学

严把“入学关”,在本科生自主招生面试阶段及研究生复试阶段,加入心理测试内容,以考察学生的心理素质。为使新生更好更快地融入大学生活,学校开展了入学教育、专业教育、新老生座谈会、新生适应性团体辅导等活动,有效帮助新生渡过适应期。

还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生活教育——成功人生的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人际交往心理学》等10门心理素质教育类课程。在课程教学方式上,通过游戏、案例讲解、小组讨论、团体训练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有效提高了教学的互动性、趣味性,把心理教育过程变成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调整、自我成长的过程。

开展双色主题教育,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双色主题教育是指以赤诚红色为代表的爱党爱国教育和以高尚白色为代表的大医精诚的医德医风教育在实践载体上的有机结合。其实践载体是指在红色主题和白色主题指导下的社会实践活动,是青年学生接受主题教育,进行体验学习,把爱党爱国教育和医德医风教育内化为医学生思想信念和道德意识的必经阶段。

目前,学校共有注册学生社团58个,社团注册成员近3000名,其中,以岐黄志愿者协会统领的9个志愿者分会,每年的志愿者注册人数稳定在2200人左右,约占全校学生总数的20%。

10年来,学校参与志愿服务的总人次超过1.6万,服务时间达到70万小时,先后荣获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组织奖、北京市青年志愿服务杰出集体、全国百支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等十多个荣誉称号。2009年11月30日,在首都防治艾滋病志愿者活动周上,17名岐黄志愿者有幸与胡锦涛总书记一起参与活动并接受胡总书记亲切慰问。这些活动的开展满足了大学生精神和心理需求,是他们展现天赋和才华、释放内心的激情、增强竞争意识、获取自信心的机会。这一切都构建起了学生心理成长的校园支持系统。

应用“治未病”思想探索心理危机预防新途径

北中医将“治未病”思想,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之中,坚持把预防放在首位,积极探索处理心理危机事件的有效方法。

一是“未病先防”,坚持普及宣传和心理普查,在预防心理危机上占据主动。

通过各种媒介定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如以一年一度的“心理文化月”为重要载体,组织心理讲座、团体辅导、素质拓展训练、电影沙龙、心理游园会等系列活动;宣传心理咨询中心和北京心理危机干预与研究中心的免费热线。

学校每年还开展两次心理普查工作。在每年9月对全体新生进行心理普查,建立学生心理基础档案;在每年6月,对全校各年级学生进行心理跟踪普查,建立电子心理档案。两次普查都会根据普查结果及时安排约谈和辅导,向学院提交《需特别关注学生评估备案表》,定期跟踪了解需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二是“既病早治、防微杜渐”,完善危机干预机制,构建快速反应通道。2011年,学校完善了“学校—学院—班级”三级危机预防工作体系,建立起“发现、监控、干预、转介、善后”五大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系统。并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全员危机预防与干预队伍,发挥朋辈互助的功能,在全校范围内建立起以防范大学生自杀为重点的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

三是“瘥后防复”,跟踪评估,建立心理危机干预后体系。

大部分心理危机干预后的学生,还面临着支持系统的恢复、心理状况的维护、精神疾病的复发等问题,如果心理保健工作没有跟上,就可能因种种原因再次引发心理问题,因此学校把这部分学生作为管理、关注的重点,对当事学生进行必要的监护和追踪观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跟踪评估。对于危机事件发生时,或参与或目睹了危机事件的周围同学,进行关注和必要的帮助,并不断加强心理危机个案的研究工作,对危机产生原因、特征及应对策略进行研究。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疗效,防止了心理障碍或疾病的复发。

“辨证施治”打造温暖育心工程

北中医坚持“以学生的幸福”为本的德育观念,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幸福的内涵,体验幸福的境界,拥有创造幸福的能力。

经过调研,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来自人际、就业、家庭等多方面。针对这些问题,学校积极商讨,辨证施治,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针对贫困生,学校密切关注他们的生活学习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使其安心求学、健康成才。学校保障各项资助款项到位,为贫困生开设绿色通道和爱心捐助站,积极设立研究生助管和本科生勤工助学岗位,对他们进行技能培训和心理辅导,树立他们自强自立的信心。还让学生参加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英国大使馆共同主办并资助的大型公益项目——希望工程激励行动BC计划,有21个项目入围前200名,9个项目获得了立项资助。通过项目实践帮助他们提升能力,成为有责任心、爱心的行动者和公益文化的倡导者。

面对学生因就业压力带来的焦虑、茫然等各种心理问题,学校积极开展就业指导与宣讲工作,并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依托学校现有的国家职业指导师资源,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大量职业指导咨询工作,帮助学生认识职业、认识自身,合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以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此外,还建立了“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33个,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使学生增强就业的信心。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神仙玉女粉 老茶馆 @微博·中医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