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针灸妙案赏析

2012-02-17 21:59 12楼
呵呵呵、、、、、、、、、、古人的高妙之处、、、、、、、、、、还得好好学习啊、、、、、、、、、、、、
2012-02-18 17:13 13楼
张子和
攻下派老大,刺血出血量惊人,嗯,厉害
(一)目赤肿痛
余尝病目赤,或肿或翳,作止无时,偶至亲息帅府间,病目百余日,羞明隐涩,肿痛不已,忽眼科姜仲安云:宜上星至百会,速以铍针刺四五十,刺攒竹穴、丝竹穴,上兼眉际刺一十刺,反鼻两孔内,以草茎弹之,出血三处,出血如泉,约二升许,来日愈大半,三日平复如故。
按:这是张氏自己患病,经他人用放血法治疗而愈,于是他叹曰“百日之苦,一朝而解,学医半世,尚确此法,不学可乎”。看来,他的放血疗法是学自姜氏。其中反鼻两孔内,即内迎香穴。

(二)木舌胀
昔余以治一妇人木舌胀,其舌满口,诸药不愈,余以铍针小而锐者,砭之五七度,肿减,三日方平,计所出血,几至盈斗。
按:舍肿胀,属火盛,张氏用局部放血法清热消肿而取效。
2012-02-19 14:58 14楼
李东垣
(一)东垣治一贵妇,八月中,先因劳役饮食失节,加以忧思,病结痞,心腹胀满,旦食则不能暮.两胁刺痛,诊其脉,弦而细,至夜浊阴之气当降而不降,撑胀尤甚。大抵阳主运化,饮食劳倦,损伤脾胃,阳气不能运化精微,聚而不散,故为胀满。先灸中皖,乃胃之募穴,引胃中生发之气上行阳道,又以木香顺气汤助之,使浊阴之气自此而降矣。
按;此印东垣从阴引阳法,灸中院募穴,以温补脾胃阳气。

(二)东垣治参政年近七十,春间,病面颜郁赤,者钦酒状,痰稠粘.时眩晕,如在风云中,又加目视不明。李诊两寸洪大、尺弦细无力,此上热下寒明矣。欲药之寒凉,为高年气弱不任.记先师所沦,凡治上焦,譬犹乌集高颠,射而取之,即以三棱针于巅前眉际疾刺二十余出紫黑血约二合,许时觉头目清利,诸苦皆去,自后不复作。
按:此即东垣从阳引阴法,针刺局部出血,以泻阴火。
2012-02-20 15:59 15楼
古人之法,今可借鉴。
但应以人而宜,千万不可照抄照搬。
2012-02-20 21:05 16楼
罗天益

东垣的学生,针灸也从脾胃论治,重灸也善针药。
罗天益,宇谦甫,元时.(约生于公元l220一1290年)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他是李东垣的学生,继承东垣学说,又集诸家之长(如当时针灸学窦汉卿、禹讲师等),著成《卫生宝鉴》25卷。在针灸内容中,还收入刘完素、张洁古、从他自己的论述和医案来看,他是一位针灸并用、重灸又重泻络的针灸学家

(一)虚中有热治验
建康道按察副使奥屯周卿子,年二十有三,至元戊寅三月间病发热、肌肉消瘦、四肢困倦、嗜卧盗汗、大便溏多、肠鸣不思饮食、舌不知味、懒言语,时来时去,约半载余。请予治之,诊其脉浮数,按之无力,正应王叔和浮脉歌云,脏中积冷荣中热,欲得生精要补虚,先灸中脘,乃胃之经也,使引清气上行,肥腠理;又灸气海,乃生发元气,滋荣百脉,长养肌内;又灸三里,为胃之合穴,亦助胃气,撤上热,使下于阴分;以甘寒之剂泻热,其佐以甘温,养其中气.又食粳米、羊肉之类,固其胃气,戒于慎言语、节饮食,惩忿窒欲,病气日减。数月,气得平复。遂二年,肥盛倍常。
按:此是罗氏脾胃内伤灸法之例。
2012-02-21 20:28 17楼
(二)中风治验
予自五月间,口言涡斜,灸百会等三穴,即止。右手足麻无力,灸百会、发际第七穴,得愈。七月气塞涎上不能语,魂魄飞扬,如堕江湖中.顷刻欲绝,灸百会、风池等左右倾车二穴,气遂通,吐涎半碗,又下十余行,伏枕半月,遂平复。自后凡觉神思少异于常,即灸百会、风池等穴,无不立效。
按:此罗氏中风灸法,用于自身而获效之例。
2012-02-22 17:10 18楼
引申触类。应用无穷。佛曰。“百个法门。同归方寸。”
2012-02-22 17:30 19楼
这都是真的医案吗。
2012-02-22 20:38 20楼
(三)右肩臂痛治验
安抚初病时,右肩臂膊痛无主持,不能举动,多汗出,肌肉瘦不能正卧,卧则痛甚。经曰:汗出偏沮,使人偏枯。予思《内经》云,虚与实邻,决而通之;又云:留瘦不移,节而刺之,使经络通和,血气乃复;又言陷下者灸之,为阳气下陷入阴中。肩膊的痛,不能运动.以火导之,火引而上,补之温之,已上证皆宜灸刺。谓此先刺十二经之井穴,于四月十二右肩臂上肩井穴内,先针后灸二七壮;及至疮发,于枯瘦处渐添肌肉,汗出少,肩臂微有力。至五月初八,再灸肩井,次于尺泽穴各灸二十八壮,引气下行,与正气相接;次日臂膊又添气力,自能摇动矣。时值仲夏,暑热渐感,以清肺饮子补肺气,养脾胃,定心气。

按:此是罗氏先刺井穴通经泄热,后灸臂穴引气下行,先针后灸之例。
⬅ 专病专药:桑叶与“兔子眼” 老茶馆 专病专药:二丑粉与小儿食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