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不出单验方那片海——写在“古今单验方选评”100集之际

2012-02-10 12:20 楼主
说到单验方,自古以来在中医界都被视作“奇”,与正统的中医之“正”似乎有一条界线,但是这条界线又模糊不清。因为不少大牌的医生除了按正统的治疗方法之外,都多少会使用单验方。为什么?

主要缘于单验方里面的确不少有特殊的效验。叶橘泉先生使用单味蒲公英、车前草等治愈疾病的经历,在中医界传为美谈。干祖望先生还曾专门写过一篇“单方一味,气死名医”。张学文先生曾有用黑木耳拌蜂蜜治愈胃柿石症的医案。太多太多名家使用单验方了,即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在黄芩条下有:“予年二十时,因感冒咳嗽既久,且犯戒,遂病骨蒸发热,肤如火燎,每日吐痰碗许,皆以为必死也。先君偶思东垣治肺热如火燎,烦躁引饮而昼盛者,气分热也,宜一味黄芩汤,以泻肺经气分上火。遂按方顿服,次日身热尽退,而痰嗽皆愈。药中肯綮,如鼓应桴,医中之妙,有如此哉!”他父亲李言闻以一味黄芩治愈他的肺热吐痰,难怪他忍不住发出感叹。

我在选评中已经将单验方的局限性,使用单验方的原则、注意事项作过详述。这里再次稍作梳理,简述如下:

1.单验方的来源问题 本来民间有大量单验方流传,但是我选择的是已经记录在书籍上的。主要是古代医家的著作,近现代名家医案、医集、医论、医话,各种医学报刊、杂志,少数是文学作品。毕竟来源要相对可靠,古今医家写书,多有“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等宏论指导,可靠性比单纯口耳相传似乎大些。但是历代书籍,良莠互现,很多是限于历史条件,很多是限于著书者水平。

2.单验方的组成问题 古今的单验方,大多比较原始,粗俗,朴素。有的土得掉渣,有的丑的不忍睹,有的臭的不堪闻,有的俗不可耐。无庸讳言,古今的单验方至少80%—90%并不能直接拿来使用。或许这个比例还可以更高。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选评它们呢,这主要是使用单验方在中国是非常普遍的事情,单验方里有大量智慧结晶需要去探求,有不少独具巧思,独具慧眼的东西需要我们整理出来。我总是相信,民间常常卧虎藏龙,民间智慧里蕴藏有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的独特、高妙。大隐隐于市,大音希声。除了接受正统,我们何妨俯身捡拾一些民间单验方,当然是具有价值的单验方。

3.单验方的选取问题 我选取单验方,药物繁琐的不作考虑,当然不选出来不是表示没价值。因为我要将单验方推广运用于民间,如果有繁复的药味,宁愿直接去找医生了。药物顶多三五味,且是毒性较低的,最好是药食两用的品种。我们必须知晓很多时候“养生当用食补,治病当用药攻。”尽可能多选取一些瓜果蔬菜及生活中易于觅到的物件,多选取一些简单治疗方法。总的来说,多食物少药物,多外用少口服,多无毒、低毒之品,少大毒、剧毒之味,多简捷廉价少繁琐价昂。还要符合卫生要求和伦理规范。当然核心必须高效。狼毒枣治疗骨结核杂志上有,为什么没选,一是狼毒毕竟大毒之品,另一是多数药店不备此物。生泥鳅食用治疗肝炎为什么没选,生食动物,有太多隐忧存在,里面的细菌、寄生虫等问题,假如熟食,比方泥鳅鱼治疗小儿盗汗,我看也可研究选用。蜒蚰定喘,好多书籍上有,为什么没选,因为在普通民众心里,蜒蚰(鼻涕虫),是肮脏之物,假如能变换形式,或可选用。当然我还是选用了白鹅血治疗噎膈的方子,很多时候也不能过于被上述框框限定。

4.单验方的地位问题 单验方只能是辅助、佐以治疗存在的,千万不要无限量地拔高。不要越俎代庖,不要舍本逐末。它不能替代医院、医生。我已经多次讲过。但它可以为医生广开门径,熟悉掌握之,非徒广见闻,启心智,实亦可添一助手,参谋。借用一句古语:“若熟之以资顾问则可,苟奉为治病之法,则执一不通矣。”

5.单验方的推陈出新 单验方尤其是古代的,大多已经陈腐、僵冷了,大多数实际已经死亡,不可通过抢救复活了。我们难道还要抱残守缺,因循守旧?肯定不是,我们对待那些已经僵死了的,就让它们永远长眠吧。但是也有一些单验方,还有一丝气息,还有一点体温,假如给予抢救发掘,或可重见天日,或可恢复蓬勃的生命。有适当的变通,即焕发生机;有适当的改造,就可重新启用;有契合的组装,就可繁殖再生。青蒿素等的例子历历在目,所以陈旧落后过时的东西死的就死去吧,但是并非全部死了,有的经过擦拭一下灰尘,有的洗去蒙上的积垢,可以成鲜活的生命。有选择,有转化,有组装,有变通。完全可以老树长新枝,旧瓶装新酒。《学习的革命》说“:一个想法是旧成分的新组合,没有新的成分,只有新的组合。”但是要明白,僵死的东西不能勉强,不能拼凑弄活的。大多数单验方只有史料价值,可供研究之用,不可能直接拿来就用。我们要有眼光,有胸襟,有魄力跟胆略来研究单验方。

6.单验方的考证 只做简单的考证,不作繁琐的纠缠。单验方这本书上有,那本书上有,更早的书上也有记载,我就不一一去考据了。那是医史文献研究者干的事情。我要干的是整理、分析、研究、验证、推广。把个案变成大样本,运用中西医学知识来剖析,可能的话纳入循证医学范畴,我主要从实用出发考量。

7.单验方的神秘性 秘方高明的是可以顿挫病势,达到如汤沃雪、效如桴鼓般的神奇疗效,著名的云南白药秘方,季德胜蛇药秘方,同仁堂的很多秘方,都是得到业界公认的。实在厉害,建议申请专利,搞成国家保密配方吧。但有一种情况必须注意,“有腹无藏墨,诡言神授,目不识丁,假托秘传。此欺诈之流也。”在我看来,秘方既是一种商业目的,更是一种宣传手段。“秘方”的称谓改作“效方”或许更妥帖。但是人都有追求神秘的天性,说“秘方”似乎显得技高一筹。实际绝非如此。有个别秘方可能是某个人,某些人一生的心血,但是一代代流传,后代不学习,不发展,只能沦为昨日黄花。多的是祖传秘方,多的是几代家传,多的是《石室秘录》《秘传眼科七十二症全书》等等名称,多是托名,多是拉大旗,扯虎皮罢。陈修园《医学三字经》曾托名叶天士,求的是早日流行,流行开了,收回本名。这主要是糊口、销售的一种手段。藏秘方秘术秘书者,挟技而自重,挟术而自负,挟方而自傲。实际东抄西抄,东拼西凑而已,大多不学无术,大多保守而死板。

8.单验方的搜集整理 “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 爬罗剔抉,刮垢磨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是精华与糟粕如油入面,如何剔除,如果要去除,有时候就会倒洗澡水,连盆里的小孩一起倒掉。我一人哪怕天天在单验方里遨游,还是游不出单验方那片海。梦想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不是易事。欢迎更多有志之士加入单验方的搜集整理工作,这需要学识基础,需要满腔的热情,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

9.单验方的学习分析法 取其神髓,去其皮毛;取其立意,去其形式;学的是视角,学的是思维。拣的是吉光片羽,拾的是零金碎玉。单验方里的奇思妙想对我们临床拓宽思路极其有益。假如能径直拿来用,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丝丝入扣,恰合病情,有何不可?

10.单验方最好是医生使用或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单验方只要写出来就会有不少民众选用。但这大大不妥,这种治疗属于等而下之的治疗层次,我是万万不提倡,不支持的。为什么?“不谙五运六气,检遍方书何济。”非医学人士,往往对中西医学不了解,对中西医的基本知识都不清楚,什么病不知道,病分几型几期不知道,对药物作用及组方原理不了解,对患者的体质更不能把握。此种情况下借助单验方去疗疾,非常危险。哪怕治愈,侥幸、碰运气的成分太大了。我祈愿深谙中西医学的医生参与单验方的搜集整理、分析研究、验证使用中来。如能既知道单验方的适应症,又对患者病情又能悉数明瞭,对患者体质、心理状况能细致把握,懂得单验方的加减化裁,懂得“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单验方可能会真正收获良效、创造神奇!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02-10 23:30 2楼
非常好!!!!!!!!!
2012-02-11 10:39 3楼
10.单验方最好是医生使用 单验方只要写出来就会有不少民众选用。但这大大不妥,这种治疗属于等而下之的治疗层次,我是万万不提倡,不支持的。为什么?“不谙五运六气,检遍方书何济。”非医学人士,往往对中西医学不了解,对中西医的基本知识都不清楚,什么病不知道,病分几型几期不知道,对药物作用及组方原理不了解,对患者的体质更不能把握。此种情况下借助单验方去疗疾,非常危险。哪怕治愈,侥幸、碰运气的成分太大了。我祈愿深谙中西医学的医生参与单验方的搜集整理、分析研究、验证使用中来。如能既知道单验方的适应症,又对患者病情又能悉数明瞭,对患者体质、心理状况能细致把握,懂得单验方的加减化裁,懂得“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单验方可能会真正收获良效、创造神奇!
2012-02-11 17:28 4楼
老师所言极是!
2012-02-15 21:28 5楼
这篇文章我非常赞同,看来我有点小瞧金老师了。非常精辟!
2012-02-17 14:40 6楼
杏林争春 说:
这篇文章我非常赞同,看来我有点小瞧金老师了。非常精辟!

不容易啊,没那么尖酸了,居然嘴巴变甜了。
2012-03-26 23:45 7楼
谢谢楼主。有没有集成版的啊。
2012-12-05 07:13 8楼
希金师专著出版!
⬅ 献出家传正骨方,请评点 老茶馆 北京患者万分感谢论坛讲师老中医郭永来老师千里隔空的妙手回春诊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