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常见妙用小处方》

2012-02-13 11:28 楼主
内科疾病方--头痛

一、头痛
清眩丸
【配方】 川芎、白芷、石膏、薄荷、荆芥穗。
【剂型与规格】 大蜜丸、每丸重6克。
【功效】 散风清热,止痛。
【主治】 感冒头痛、风热头痛。
【应用】 本方为非处方药。用于头晕目眩,偏正头痛、感冒头痛、鼻炎、牙痛等。阴虚阳亢引起的头痛、眩晕不宜服用。口服,每日2次,每次1~2丸。

芎菊上清丸
【配方】 羌活、川芎、白芷、菊花、连翘、蔓荆子(微炒)、薄荷、防风、荆芥穗、藁本、黄芩、黄连、栀子、桔梗、甘草。
【剂型与规格】 水丸。每100粒重6克。
【功效】 清热解毒,散风止痛。
【主治】 肝肺胃内热积火、外感风邪引起的怕风发热、头痛、鼻塞、牙痛。
【应用】 本方为非处方药。多用于治疗偏正头痛、头晕、目眩、恶风、鼻塞流涕、口苦咽干、牙痛龈肿等症。西医诊断的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鼻窦炎、萎缩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等,有以上表现者,可用此药。口服。每次服6克,每日2次。忌辛辣油腻食物。体虚者慎用。小儿酌减。
【头痛单验方】
1.绿茶9克,川芎9克,水煎服。频饮代茶,不拘次数。
2.葱白6寸,生姜30克切片。水煎服,用于头顶或太阳穴痛。
3.白菜头2个,大葱胡3个,生姜3片,红糖12克,水煎服。
4.五味子10克,研末冲服。治疗失血性头痛。
5.苍耳子10克,水煎温服。忌食辛辣之物,治疗鼻窦炎引起的头痛。
6.白芷研细末,每日3次,每次6克,茶水冲服。治疗眉棱骨痛为主的头痛。
7.生萝卜汁5毫升加冰片1克。棉球蘸之,左边头痛塞右鼻孔,右边头痛塞左鼻孔。每日1或2次,7~10天为1疗程。治疗顽固性偏头痛。
8.臬芦叶100克,洗净切碎,水煎代茶饮。每日1剂频饮,可治疗外感头痛伴心烦口渴。
9. 夏枯草30克,水煎代茶饮,常服。治疗肝阳上元头痛、失眠、眩晕伴口苦、舌红。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02-13 11:29 2楼
内科疾病方--牙痛

二、牙痛
黄连上清丸
【配方】 黄连、黄芩、黄柏、石膏、栀子、大黄、川芎、荆芥穗、防风、桔梗、连翘、菊花、薄荷、白芷、旋覆花、蔓荆子、甘草。
【剂型与规格】 蜜丸。每丸重6克。水丸,每20粒重1克。
【功效】 泻火解毒,散风清热。
【主治】 内热火盛,风热犯上。
【应用】 本方为非处方药。多用于头晕耳鸣、口舌生疮、咽喉红肿、牙龈肿痛、暴发火眼、大便秘结、小便黄赤等症。口服。成人每次服6克,每日3次。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1/2量;3~7岁儿童服成人1/3量。忌食辛辣食物,孕妇慎用。脾胃虚寒者禁用。

二花茶
【配方】 银花30克,菊花30克,白糖适量。
【制作方法】 将2味药加水煎5分钟或用沸水冲饮。
【功效】 清热解毒。
【主治】 牙痛。
【应用】 本方适用于胃热型牙痛患者。一般表现为:牙齿剧痛、牙龈红肿、牙龈渗血、流脓臭秽、牙肿至腮。代茶频饮,每日服1剂,病愈为止。
【牙痛单验方】
1.杏仁去皮,稍加盐,水煎漱口。治疗龋齿牙痛。
2.白酒200毫升加花椒20克浸后,用花椒酒漱口,治龋齿牙痛。
2012-02-13 11:30 3楼
内科疾病方--咽喉痛

三、咽喉痛
穿心莲片
【配方】 穿心莲。
【剂型与规格】 糖衣片剂。每片含穿心莲干浸膏0.2克。
【功效】 清热解毒。
【主治】 内热壅盛,咽喉肿痛。
【应用】 本方为非处方药。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顿咳劳嗽、泄泻痢疾、热淋涩痛、痈肿疮疡、毒蛇咬伤等。口服。每次服2或3片,每日3或4次。忌辛辣食物。

养阴清肺膏
【配方】 地黄、麦冬、玄参、川贝母、白芍、牡丹皮、薄荷、甘草。
【剂型与规格】 膏剂。大瓶装60克,小瓶装30克。
【功效】 养阴润肺,清肺利咽。
【主治】 阴虚肺燥,干咳少痰。
【应用】 本方为非处方药。用于阴虚肺燥、肺肾两虚引起的咽喉干燥疼痛、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等症。西医诊断的急、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症状者亦可服用。口服。每次10~20毫升,每日2或3次。忌辛辣油腻食物。糖尿病患者不宜服用。
清咽丸(清音丸)
【配方】 桔梗、寒水石、薄荷、诃子肉、甘草、乌梅、青黛、硼砂、冰片。
【剂型与规格】 蜜丸剂。每丸重3克。
【功效】 清热利咽。
【主治】 风热邪毒,壅塞肺胃咽痛。
【应用】 本方为非处方药。适用于喉痛、喉痹等症。西医诊断的急性喉炎、慢性喉炎、急性咽炎、慢性咽炎有上述表现者,可用本丸治疗。内服。每次服1或2丸,每日2次,温开水送下。忌食辛辣食物。

清咽茶
【配方】 板蓝根20克,金银花15克,苦桔梗15克,麦冬15克,菊花10克,茶叶3克,甘草3克。
【制作方法】 将桔梗、甘草研为粗末,放入麦冬、板蓝根同煎。煎成浓汁后,再加入茶叶、银花及菊花花瓣、阴干,共研粗末,纳入纱布袋中,袋口结扎,便于泡沏。
【功效】 清热解毒,利咽润肺。
【主治】 肺卫热盛,感冒初起咽痛。
【应用】 本方可有效预防感冒,咽痛,有预防春秋两季上呼吸道感染的作用。咽痛、口干也可服用。播音员、教师常饮,有防治咽炎的功效。以上1份可分6次服用,儿童可酌减,每日1次。

蒲公英粥
【配方】 蒲公英30克,大米50克,白糖适量。
【制作方法】 将蒲公英洗净,水煎取汁弃渣,加大米煮为稀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沸后服食。
【功效】 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主治】 咽喉肿痛。
【应用】 本方为传统清热解毒药,有天然抗生素之称。蒲公英有抗感染、抑制病毒、细菌的作用。临床上可作为上呼吸道感染及多种感染性疾病的辅助治疗。每日1剂,可连服5~7天。

萝卜橄榄汤
【配方】 萝卜100克,橄榄50克。
【制作方法】 将两味药加500毫升水同煎取汁。
【功效】 利咽解毒。
【主治】 咽炎。
【应用】 本方适用于外感风热型咽炎患者。一般表现为:恶寒发热、咽痛口干。代茶频饮,每日服1剂,连用5日。
【咽喉痛单验方】
1.野菊花10克,水泡服代茶频饮,不拘时间。
2.胖大海,水泡服代茶频饮。
3.金银花10克,牛蒡子6克,桔梗6克,射干6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4.丝瓜络,水煎服。每日1个丝瓜络。
5.荸荠汁500克顿服。治热伤肺胃,咽干喉痛。是夏季理想的清凉生津保健方。
2012-02-13 11:31 4楼
内科疾病方--胃脘痛

四、胃脘痛
气滞胃痛冲剂
【配方】 柴胡、枳壳、白芍、甘草、香附、延胡索等。
【剂型与规格】冲剂。每袋10克。
【功效】 舒肝和胃。
【主治】 肝郁气滞,肝脾失调胃痛。
【应用】 本方为非处方药。多用于治疗胃痛、腹痛、胁痛等症。西医诊断的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消化性溃疡等。见上述临床表现者,可用本方。口服。每次1袋,每日2次,开水冲化服或遵医嘱。忌恼怒。孕妇慎用。
加味左金丸
【配方】 醋炙香附、白芍、醋炙延胡索、醋炙青皮、陈皮、枳壳、当归、柴胡、郁金、黄芩、姜炙黄连、甘草炙吴茱萸、木香、甘草。
【剂型与规格】水丸剂。每100粒重9克。
【功效】 疏肝和胃。
【主治】 肝火犯胃的胃痛。
【应用】 本方为非处方药。多用于治疗因肝火犯胃所致的胃痛、胁痛、呕吐、痞满、腹痛等病。西医诊断的急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胆囊炎等有上述证候者,可用本方治疗。口服。成人每次服9克,每日3次,空腹温开水送下。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量的1/2,3~7岁儿童服成人量的1/3。忌气恼和辛辣食物。

元胡止痛片
【配方】 延胡索、白芷。
【剂型与规格】 片剂。每片重0.3克。
【功效】 理气,活血,止痛。
【主治】 行经腹痛,胃痛,胁痛,头痛。
【应用】 本方为非处方药。应用范围甚广,如胃脘痛、胁痛、头痛、胸痹、痛经等引起的胀痛、刺痛、窜痛、跳痛等症;以及西医诊断的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肋间神经痛、血管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神经官能症、冠心病、心绞痛、痛经等见上述症状者,可用本药治疗。口服。每次4~6片,每日3次。孕妇及阴虚火旺者慎服。

柴胡舒肝丸
【配方】 柴胡、香附、陈皮、枳壳、川芎、芍药、炙甘草。
【剂型与规格】 水丸剂。每50粒重3克。
【功效】 疏肝理气,消胀止痛。
【主治】 肝郁气滞血瘀。
【应用】 本方为非处方药。可用于治疗胁痛、乳癖、痛经等病。西医的慢性肝炎、胆病、慢性胃炎、溃疡病、肋间神经痛、胃神经官能症、乳腺小叶增生等症,有上述表现者,均可服用。口服,每次服6~9克,每日3次,空腹温开水送服。孕妇慎用。服药过程中如出现舌红少苔、口燥咽干,或夜难安寐等阴虚证,则应停服。
【胃脘痛单验方】
1.甘草200克,研细末。每日3次,每次1.5~2克,温开水送服。连服3周,治疗溃疡病胃痛。
2.土豆洗净,去皮切细捣烂,取汁1杯,每日清晨空腹内服。
3.猪肚1个,生姜20克,胡椒10粒,炖烂,分3天吃完。治疗溃疡病,连服7次,可以治愈。
4.高粱米粥,去米,取汤温服。
2012-02-13 11:31 5楼
内科疾病方--腹痛

五、腹痛
附子理中丸
【配方】 制附子、党参、炒白术、干姜、甘草。
【剂型与规格】 蜜丸。每丸重9克。
【功效】 温中健脾。
【主治】 脾胃虚寒。
【应用】 本方为非处方药。凡脾胃虚寒所致的胃脘痛、腹痛、呕吐、泄泻、霍乱等疾患均能收到良好疗效。成人每次服1丸,每日2~3次,空腹温开水送服。小儿用量酌减。忌生冷食物。孕妇忌服。

小建中汤
【配方】 桂枝5克,白芍12克,炙甘草5克,生姜3片,大枣6枚,饴糖30克。
【制作方法】 上药加水约800毫升共煎,沸后改文火煎至500毫升,去渣留汁。再煎第二煎,去渣留汁,混匀两次煮好药液,分两次服。
【功效】 温中补虚,和中缓急。
【主治】 脏腑虚寒,腹痛隐隐。
【应用】 本方适用于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温喜按,劳累、受寒、饥饿后加重。伴有大便溏薄,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常见于西医诊断溃疡病患者。

六曲茶(神曲茶)
【配方】 炒六曲、藿香、槟榔、炒山楂、白芷、法半夏、蔻壳、香附、砂仁、桔梗、麦芽、陈皮、炒苍术、姜制厚朴、紫苏、茯苓、甘草等。
【剂型与规格】 茶曲剂,每块7.5克。
【功效】 健胃消食,散寒祛湿。
【主治】 停食着凉,脾胃不和腹痛。
【应用】 本方是非处方药。有健胃消食之功。可以治疗食积腹痛,脘腹胀满,嗳腐呕恶,大便腥臭,咳吐白痰、头痛、恶寒,舌苔厚腻等暑湿感冒或停食着凉症。成人每日2次,每次服1~2块。开水泡茶饮,或加生姜2片,水煎服。小儿酌减。阴虚火旺及孕妇忌服。

正气天香散
【配方】 干姜5克,紫苏10克,乌药10克,香附10克,陈皮10克。
【制作方法】 上药水煎服。
【功效】 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主治】 寒凝气滞腹痛。
【应用】 本方适用于腹痛发病急剧,得温痛减,遇寒更甚,口不欲饮,畏寒,手足逆冷。此药应温服,每日1剂,分2次服。
【腹痛单验方】
1.大青盐炒热,装布袋,置于神阙穴(肚脐)处30~40分钟。用于腹痛喜温喜按者。
2.生姜末20克,红糖20克,水煎温服。治受凉腹痛。
3.乌梅5个,1次吃。每日2或3次,适用于蛔虫腹痛。
4.胡椒40粒,研末,温水送服。
5.葱头250克,切碎炒熟,热敷神阙穴,治疗腹痛隐隐不止。
6.红糖30克,鲜姜30克,切细末,同煎,热服取微汗。治腹痛属寒者。
2012-02-13 11:32 6楼
内科疾病方--腰痛

六、腰痛
甘姜苓术汤
【配方】 干姜15克,甘草10克,茯苓25克,白术10克。
【制作方法】 上4味药加水800毫升武火煎10分钟,改文火煎20分钟。滤出药汁,加水500毫升再煎25分钟后,滤出药汁,与第一次药汁合并,混匀后分早、晚两次温服。
【功效】 祛寒行湿,温经通络。
【主治】 寒湿腰痛。
【应用】 本方适用于腰部冷痛沉重,渐渐加重,遇阴雨天气疼痛加重,静卧休息疼痛难以缓解者。

活络效灵丹
【配方】 当归15克,丹参12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
【制作方法】 上4味,加水分两次煎服。
【功效】 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主治】 瘀血腰痛及外伤引起腰痛。
【应用】 本方用于治疗腰痛如刺,痛有定处,活动受限,痛处拒按,有时甚至痛不能转侧。部分病人有外伤史。方中当归、丹参养血活血,乳香、没药可行气止痛。治疗瘀血性腰痛可连续服7剂。并可适当随症加减。

猪肾陈皮馄饨
【配方】 猪肾1个,陈皮10克,酱油、食盐各5克,姜、葱各3克,胡椒粉少量,白面100克。
【制作方法】 将猪腰洗净,剥去脂膜,切碎,放入陈皮末、姜、葱末,调入食盐、酱油,做成馅。白面加水和面,做成馄饨皮12个,包入馅,煮熟即成。
【功效】 益肾补虚。
【主治】 下元虚损腰痛。
【应用】 本膳有补虚壮气、止消渴下痢的作用。凡下元虚损、腰痛、尿频量多、均可以选用。

薯蓣粥
【配方】 生怀山药500克(10份量)。
【制作方法】 将山药轧碎过箩,每次取20~30克山药粉,放入锅里,用凉开水调匀,置火上,边加热边用筷子搅拌,二三沸即熟。
【功效】 补气益精,固肾和中。
【主治】 脾肾两虚腰痛。
【应用】 山药益肺补脾,固肾益精。凡因脾肾气虚而致虚劳、消渴、劳热咳嗽、二便不利等羸弱虚损症,皆可食用。

地黄花粥
【配方】 粟米100克,地黄花20克。
【制作方法】 ①将地黄花阴干,捣碎为末,每用干品约3克;②将粟米以水浸泡一宿,次日捞出,加水煮粥,将熟时将花末加入,搅匀,再煮令沸即成。
【功效】 补肾润燥。
【主治】 肾虚腰痛。
【应用】 本品有滋肾、清热、除烦、止渴的作用。可治疗消渴及肾虚腰痛,作为早餐较为适宜。

食栗补肾方
【配方】 生栗子250克(10份量),猪肾1个,粳米250克,陈皮6克,花椒10粒,食盐2克。
【制作方法】 ①猪肾洗净剖开,剥去脂膜,片去腰臊后,切成1厘米见方的小块。陈皮洗净待用;②粳米淘洗干净,同猪肾、陈皮、花椒一起下锅,加水约2 500毫升,置火上煎煮成粥。煮熟拣出陈皮,加入食盐调味;③鲜板栗放阴凉通风处阴干,待用。
【功效】 补肾健脾。
【主治】 肾虚腰痛。
【应用】 本膳能补肾气,健脾胃,强筋骨。适用于肾虚腰痛、脚软、小便频数以及年老体弱者。每次取生栗子10余枚,剥壳食肉,然后再吃一碗猪肾粥。经常食用,有较好疗效。

杜仲腰花
【配方】 杜仲12克,猪腰250克,绍酒25克,葱50克,味精1克,酱油20克,醋12克,干团粉20克,大蒜10克,生姜10克,食盐5克,花椒1克,植物油20克。
【制作方法】 ①杜仲加清水熬成浓汁约50克,去药渣,加入淀粉及各种调料,兑成芡汁分为两份待用;②将腰子从中剖开,去肾盏、脂膜,切成腰花,放入盘中,调入1份芡汁。姜、蒜切片,葱切成葱花;③炒锅烧热后,放入油至八成热,放入花椒、腰花、姜、葱、蒜片,快速翻炒。将熟时,倒入1份芡汁,翻炒均匀,起锅即成。
【功效】 补肾健骨。
【主治】 肾虚腰痛。
【应用】 补肾强骨、降血压为本膳的药用功效。适用于肾虚腰痛、阳痿、尿频、夜尿增多以及肾炎、高血压等。

羊脊骨羹
【配方】 羊脊骨1具,肉苁蓉30克,草果3个,荜茇6克,姜、葱、食盐各5克。
【制作方法】 将羊骨剁成小块,肉苁蓉洗净切片一同放入锅内,加水煎煮。煮沸后,放入草果和荜茇,改文火炖。熬至肉烂汤浓,撇去浮油,加入姜、葱、食盐,稍煮即成。
【功效】 温阳益肾,强腰健骨。
【主治】 肾阳不足,腰酸腿软。
【应用】 本品有补肾强腰、益精助阳的作用。适用于下元久虚、腰肾受损、腰腿酸痛、不能久立等。此羹性温,只适用于虚寒证,阴虚有火者忌食。
【腰痛单验方】
1.核桃仁60克,以黄酒100毫升加红糖20克浸泡调匀,内服。治疗阳虚腰痛。
2.威灵仙研细末,每次服6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治寒性腰痛。
3.八角茴香炒香研末,饭前黄酒送服6克,每日2次,治疗腰痛刺胀。
4.可在痛处敷伤湿祛痛膏,治疗寒湿腰痛。
5.杜仲10克炒,煎水,每日1剂,分2次服,治肾虚腰痛。
6.桑寄生30克,水煎服,每日1剂,治各种腰痛。
7.多克自热炎痛贴,取一贴,摇匀,撕去自热贴两边的纸,露出胶膜,将黑色一面,置于治疗部位,将粘胶紧贴皮肤,用于各种腰痛。
2012-02-13 11:33 7楼
内科疾病方--发热

七、发热
补中益气丸
【配方】 炙黄芪、党参、蜜炙甘草、升麻、柴胡、当归、白术、陈皮。
【剂型与规格】 蜜丸剂,每丸重9克。水丸剂,每30克约500粒。
【功效】 补中益气、摄血。
【主治】 脾虚气弱,中气虚陷。
【应用】 本方为非处方药。可用于治疗内伤发热、久泄、脱肛、尿血、癃闭等多种疾病。西医诊断的子宫脱垂、内脏下垂、重症肌无力、肌肉萎缩、功能性子宫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只要辨证属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或中气虚亏诸证,均可运用本药。口服,成人每次服1丸(9克),每日2~3次,空腹服。肾虚者不宜用。病后津气两伤者,不宜单用本方。
知柏地黄丸
【配方】 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萸肉、怀山药、丹皮、泽泻、茯苓。
【剂型与规格】水蜜丸。每瓶60克或360粒。
【功效】 滋阴清火。
【主治】 阴虚内热。
【应用】 本方治疗内伤发热,骨蒸潮热,五心烦热,盗汗心烦,失眠多梦,便干尿少,舌红而少津无苔,脉细数。每日2次,每次30粒或6克。

蚌肉苦瓜汤
【配方】 苦瓜250克,蚌肉100克,盐10克。
【制作方法】 将活蚌清水养2天,去净泥味后,取其肉与苦瓜加水共煮汤,加入盐煮至熟。
【功效】 清热解毒,润燥止渴。
【主治】 阴虚内热,虚火上炎。
【应用】 本品能清热解毒,滋阴止渴。适用于阴虚热盛患者。可作为佐餐食品,或作为汤菜。

石膏粳米汤
【配方】 生石膏60克,粳米60克。
【制作方法】 上两味以水煎煮,煮至米烂熟即可食用。
【功效】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主治】 肺胃热盛,气阴已伤。
【应用】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为本品之治疗功效。主治温热病、壮热、口干烦渴、脉洪大者。肺胃燥热口渴多饮、善饥、多尿者也可选用。每日服1~2剂,趁热饮之为宜。

瓜皮花粉饮
【配方】 西瓜皮15克,冬瓜皮15克,天花粉12克。
【制作方法】 将上3味以水煎汤,去渣留汁为饮。
【功效】 清热解暑,消渴利水。
【主治】 肺胃内热,暑热伤人。
【应用】 本方有清热解渴,去暑散热的作用。可治疗发热、口渴、多饮、尿浊量多。夏季饮用,也可祛暑利尿,止渴保健。

石膏乌梅茶
【配方】 石膏150克,乌梅20枚,白蜜3克。
【制作方法】 将石膏捣碎,纱布包裹,与乌梅同以水煎煮,过滤取汁,去渣,调入白蜜。
【功效】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
【主治】 肺胃燥热,烁伤津液。
【应用】 本方用于热邪伤津,肺胃燥热、口渴多饮、汗多、身热不退等,均可频频饮用。

五汁饮
【配方】 鲜苇根汁、荸荠汁、麦门冬汁、梨汁、藕汁各30克。
【制作方法】 将鲜苇根、麦门冬洗净,压汁去渣。荸荠、梨、藕洗净,分别去皮,榨汁,并将各汁和匀凉饮。不喜凉者,可隔水炖温服。
【功效】 清热养阴、生津润燥。
【主治】 热病伤阴,烁伤津液。
【应用】 本方有凉润清热的作用,适用于燥热灼伤肺胃、烦渴不止、咽干多饮症等。热病后期用之,有生津救液作用。脾虚便溏者慎用。

石斛露
【配方】 鲜石斛100克。
【制作方法】 将鲜石斛洗净,切成1厘米长的小段,放入烧瓶内,加入清水适量,盖上瓶塞,接好冷凝管。对烧瓶加热,煮沸后收取的蒸馏液即是石斛露。
【功效】 清热养胃,生津益阴。
【主治】 肺胃燥热,伤津烁液。
【应用】 本方有生津养胃、清热益阴的作用。适用于热病伤津、肺胃燥热、消渴多饮、口干咽痛、消谷善食等。以此代茶,频频饮用,很有效果。
【发热单验方】
1.天花粉125克,加工成粗末。每日15~20克,开水冲泡,代茶饮,治身热、口渴、烦满等症;久服效果明显。
2.田螺数百只浸泡过夜。除去泥沙污水,取澄清的泡田螺水,上灶煮沸即可饮用。有清热生津止渴作用;治烦渴多饮。口舌干燥等;久服有效。
3.鲜桑椹50克,洗净榨汁。治热盛口渴;每日3次。
4.雪花梨一丁,去皮切薄片,放入碗中,加凉开水浸泡半日,再榨汁。治热病烦渴,口干烦躁,每日可顿服数次。
5.鲜藕汁1 000克切片,捣烂如泥,纱布取汁。有清热止渴,凉血止血作用。用于口燥咽干,热病烦渴,痰中带血等症。每日2~3次,每次顿服,连服5~7天。
6.生芦根1 000克压榨取汁,有清热、生津、止渴、止呕作用。适用于外感病燥热伤津患者。每日5~6次,每次10~15毫升。
7.陈仓米50克煮粥,加入鲜地黄汁150克,搅拌均匀即成;有补肾益阴作用。治疗阴虚发热乏力、口渴、消泻、尿频、腰膝酸软等症,可以经常服用。
2012-02-13 11:34 8楼
内科疾病方--感冒

八、感冒
风寒感冒冲剂
【配方】 麻黄、紫苏叶、葛根、防风、白芷、桂枝、桔梗、杏仁、陈皮、 生姜等。
【剂型与规格】 冲剂,每袋8克。
【功效】 解表发汗,疏风散寒。
【主治】 外感表实,风寒束肺。
【应用】 本方为非处方药。可以用于风寒感冒。症见发热头痛、恶寒、肢体酸痛、无汗、咳嗽、鼻塞声重,流涕、痰多清稀色白,喘咳气急,苔薄白而滑等症。西医诊断流感,急性支气管炎见以上症状者均可应用。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本品含糖,糖尿病病人忌服。服药期间应多饮白开水,清淡饮食,忌生冷油腻,勿令汗出过多。
一般温开水冲服,每日3次,每次1袋;3~7岁儿童服1/3成人量;7~12岁服1/2成人量。

风热感冒冲剂
【配方】 金银花、板蓝根、连翘、桑叶、菊花、荆芥穗、薄荷、牛蒡子、桔梗、杏仁、芦根等。
【剂型与规格】 冲剂,每袋10克。
【功效】 疏风清热,利咽解毒。
【主治】 风热犯肺,病邪在表。
【应用】 本方为非处方药,为辛凉清热解毒之平剂,服用安全,无毒副作用。临床上对外感风热表证,风温、乳蛾等,症见发热有汗,鼻塞、头痛,咽痛咳嗽,多痰,口渴均可应用。西医诊断为流感、急性支气管炎、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以及流行性腮腺炎见以上症状者可使用。成人口服每日3次,每次1袋;小儿酌减,开水冲服。服药期间应多饮热开水,避风寒,清淡饮食,忌食生冷油腻。

参苏片(参苏感冒片)
【配方】 党参、苏叶、葛根、前胡、半夏、茯苓、陈皮、甘草、桔梗、枳壳、麦冬、桑白皮。
【剂型与规格】 片剂,每片重0.5克。
【功效】 扶正解表,疏风散寒。
【主治】 元气内虚,外感风寒。
【应用】 本方为非处方药,是治体虚感冒之药。方药配伍温而不燥,作用温和,有扶正祛邪之功。可用于体虚感冒、发热恶寒、气短乏力、咳嗽痰白、胸闷倦怠、舌淡苔白等症。西医诊断慢性气管炎、大病之后反复感冒者可以选用。成人每日3次,每次4~5片,温开水送服。儿童酌减。服药期间忌生冷油腻食物。风热感冒及素体强壮、内热炽盛者不宜使用。

感冒清热颗粒
【配方】 荆芥、薄荷、防风、柴胡、紫苏、葛根、桔梗、杏仁、白芷、地丁、芦根。
【剂型与规格】 冲剂,每袋12克。
【功效】 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主治】 外感风寒。
【应用】 本方为非处方药,可用于风寒感冒、发热头痛、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等症。市场上销售的产品有含糖和无糖型两种,糖尿病患者应选用无糖型颗粒剂。一般开水冲服,每日2次,每次1袋。身体虚弱,虚汗,自汗者不宜选用;脾虚便溏者应慎用,或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午时茶冲剂
【配方】 苍术、柴胡、羌活、防风、白芷、川芎、广藿香、前胡、连翘、陈皮、山楂、枳实、麦芽(炒)、甘草、六神曲(炒)、桔梗、紫苏叶、厚朴、红茶。
【剂型与规格】 冲剂。每袋重10克。
【功效】 解表和胃。
【主治】 感受风寒,内伤食积。
【应用】 本方为非处方药。多用于恶寒发热、内有食积,或伴有呕吐泻泄等症。口服。每次10克,每日1或2次,开水冲服。无饮食积滞或风热感冒不宜服用。糖尿病患者应选用无糖型。

板蓝根冲剂
【配方】 板蓝根。
【剂型与规格】 颗粒状冲剂。每袋5克或10克。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主治】 病毒性感冒。
【应用】 本方为非处方药。多用于因病毒感染而引起的感冒、扁桃体炎、腮腺炎、肝炎、小儿麻疹等症。口服。每次5~10克,每日2~4次。对本药过敏者应停服。糖尿病患者应选用无糖型。

银柴颗粒
【配方】 银花藤、柴胡。
【剂型与规格】 冲剂,每袋15克。
【功效】 清热解毒,和解止咳。
【主治】 外感风热,肺卫不宣。
【应用】 本方为非处方药,属和解退热之剂。用于外感风热,里热壅盛,症见发热重恶寒轻,咽喉肿痛,头痛、身痛,咳嗽痰黄,舌边尖红等。西医诊断感冒、流感、急性支气管炎、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见以上症状者均可使用。成人每次1袋,每日3或4次,温开水冲服。小儿酌减。服药期间忌服辛辣刺激食品。本品含糖,糖尿病患者忌服。

羚翘解毒丸
【配方】 羚羊角、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淡豆豉、牛蒡子、桔梗、淡竹叶、甘草。
【剂型与规格】 蜜丸,每丸重9克。
【功效】 疏风清热,辛凉解毒。
【主治】 外感风热。
【应用】 本方为非处方药,用于风热感冒,恶寒发热,头晕目眩,咽痛咳嗽。流感、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腮腺炎、皮肤痈肿、麻疹初起见上述症状者亦可服用。风寒感冒患者不宜服用。口服每日2或3次,每次1丸。

柴黄粥
【配方】 柴胡10克,黄芩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作方法】 将柴胡、黄芩煎水取汁,去渣。将大米加入药汁中煮为稀粥。待熟时调入白糖。
【功效】 清热解毒,泻火解肌。
【主治】 外感引起的发热周身酸痛。
【应用】 本方柴胡有和解退热之功。与黄芩合用有明显的解热镇痛作用。对多种细菌、病毒有抑制作用。煮粥可每日1剂,连服5~7天,对外感引起的发热头痛,全身酸痛效果较好。
【感冒单验方】
1.葱白一段,豆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风寒感冒。
2.白萝卜3片,白菜头1个,香菜5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日,治疗伤风感冒。
3.连须葱白一段,生姜5片,橘皮6克,红糖30克,水煎热服,每日1剂,治风寒感冒。
4.薄荷3克,鲜芦根30克,板蓝根30克,水煎服。
5.野菊花、菊花、麦冬各5克,代茶饮,治风热感冒。
6.绿茶5克,白糖15克代茶饮。
7.薏红米30克,白扁豆30克,粳米100克煮粥;有祛湿解表作用,可以治疗暑湿感冒。每日1剂,分2次服,连服3天。
8.苏叶3克,生姜3片,红糖15克,放下杯中沸水冲泡,加盖闷10分钟即成。主治风寒感冒,鼻塞无汗。趁热顿服,每日服2剂,连服2~3日。
【预防流感单验方】
1.食醋蒸熏法:每10平米房间用醋50~100毫升,以1或2倍水稀释后加热,每次蒸熏2小时。每日或隔日熏1次,可消毒空气,预防传染。
2.大青叶、板蓝根、贯众各30克,水煎代茶饮。
3.大蒜液滴鼻:10%大蒜液,每日滴鼻3~5次,每次1滴。
4.白萝卜500克洗净切碎,以粉碎机绞汁。每日1剂,可以预防春季温热性传染病。
2012-02-13 11:34 9楼
内科疾病方--咳嗽

九、咳嗽
三拗汤
【配方】 麻黄9克,杏仁10克,生甘草6克。
【制作方法】 同一般汤剂,麻黄后下。
【功效】 宣肺散寒,止咳解表。
【主治】 风寒咳嗽。
【应用】 本方适应于咳嗽声重有力,痰白清稀,咽痒、头痛、鼻塞流清涕,骨节酸痛、恶寒无汗的风寒咳嗽。服法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

二陈汤
【配方】 陈皮10克,半夏10克,茯苓15克,炙甘草6克。
【制作方法】 同一般汤药。
【功效】 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主治】 痰湿咳嗽。
【应用】 本方适用于咳嗽痰多,痰白而稀,胸脘作闷,神疲乏力,纳差便溏,苔白腻者,每日1剂。分2次服。市场上也有成药销售。

二母宁嗽丸
【配方】 浙贝母、知母、石膏、黄芩(酒炒)、栀子(姜煨)、桑白皮(蜜炙)、瓜蒌子(蜜炙)、陈皮、五味子(酒蒸)、茯苓、枳实(麸炒)、甘草。
【剂型与规格】 蜜丸剂。每丸重9克。
【功效】 清肺润燥,化痰止咳。
【主治】 肺燥阴伤咳喘。
【应用】 本方为非处方药。适用于燥热咳喘引起的咳嗽、痰黄稠、量少、不易咳出。或干咳无痰、胸满气促、咽干口燥、声哑喉痛等症。口服。成人每次服1丸,每日2次。忌辛辣食物。外感风寒咳嗽、或痰涎壅盛者禁服。

解肌宁嗽丸
【配方】 苏叶、葛根、杏仁、前胡、桔梗、浙贝、陈皮、半夏、茯苓、木香、枳壳、元参、花粉、甘草。
【剂型与规格】 蜜丸剂。每丸重3克。
【功效】 祛风化痰,宣肺止咳。
【主治】 头痛身热,咳嗽痰盛,风寒感冒咳嗽。
【应用】 本方为非处方药。多用于小儿风寒感冒咳嗽初起,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咳嗽痰稀、鼻流清涕。西医诊断的气管炎、支气管炎见上述表现者,可服此药。口服。1岁以下小儿每次半丸,每日2次;1~3岁,每次1丸,每日2次;5岁以上每次1丸,每日3次。忌生冷油腻食物。

百合固金丸
【配方】 百合、熟地黄、麦门冬、川贝母、元参、生地黄、当归、白芍、桔梗、甘草。
【剂型与规格】 蜜丸剂。每丸重9克。
【功效】 养阴润肺,化痰止咳。
【主治】 阴虚内热,虚火上炎。
【应用】 本方为非处方药。主要用于治疗咳嗽气喘、咯血、咽喉干痛等症。西医诊断的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矽肺、自发性气胸等见有上述表现者,可用此方。口服。饭前温开水送下。成人每次服1丸,每日2或3次。忌油腻、腥冷辛辣、烟酒。

川贝清肺糖浆(露)
【配方】 川贝、枇杷叶、麦冬、生地黄、薄荷、苦杏仁、桔梗、甘草、蔗糖。
【剂型与规格】 糖浆剂,瓶装。
【功效】 清热润燥,止咳化痰。
【主治】 燥热伤肺,咳嗽咳痰。
【应用】 本方为非处方药,是清热养阴止咳之剂。可用于外感和内伤咳嗽,症见咳嗽痰少,痰稠不易咳出,伴咽干、咽痛、口鼻干燥,痰中带血等。西医诊断急性支气管炎、肺结核咳嗽见以上症状的,也可选用。成人每日3次,每次15~20毫升。儿童酌减。本品含蔗糖,糖尿病病人忌用。虚寒性咳嗽,大便溏泄者、胃寒作呕者及婴儿慎用。

橘红粥
【配方】 橘红12克,杏仁6克,粳米50克。
【制作方法】 将橘红、杏仁加水适量煎熬。滤汁去渣,再加入粳米及适量水,同煮为粥。
【功效】 理气化痰,祛湿止咳。
【主治】 慢性支气管炎。
【应用】 顿服,每日2剂,常用有效。

腐皮白果粥
【配方】 白果15克,豆腐皮45克,粳米60克。
【制作方法】 白果去皮、心,豆腐皮切碎,与粳米同煮为粥。
【功效】 补脾益肺化痰止咳。
【主治】 肺脾气虚型慢性支气管炎。
【应用】 顿服,每日1剂,常服。
雪羹汤
【配方】 海蜇30克,鲜荸荠15克,葱、姜、蒜各适量。
【制作方法】 海蜇以温水泡发,洗净,切碎。荸荠去皮洗净,共同放入锅中,加水以小火煎。放入佐料,煮约1小时即成。
【功效】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
【主治】 阴虚内热,虚火上炎。
【应用】 本汤滋阴清热,可治疗消渴多饮、口燥咽干以及阴虚内热型的支气管炎等。顿服或分次饮用均可。

百合枇杷藕羹
【配方】 鲜百合30克,枇杷30克,鲜藕30克,淀粉3克,桂花2克。
【制作方法】 将前3味洗净,枇杷去核,藕切成片,加水合煮,将熟时调入淀粉,煮沸成羹。食用时调入桂花。
【功效】 清热润肺,凉血生津。
【主治】 肺胃燥热,阴虚内热。
【应用】 本品滋阴润肺,清热生津。适用于肺胃燥热、口渴多饮、干咳带血、口舌干燥等。作为早餐或不拘时食之。
【咳嗽单验方】
1.虑耳草15克,苏叶6克,莱菔子6克煎服,治疗慢性咳嗽痰多者。
2.熟瓜蒌30克,花椒5克,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热咳。
3.杏仁、莱菔子各10克,水煎代茶。每日1剂,频饮,治咳嗽痰多。
4.橘皮20克,盐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治气滞咳嗽痰多。
5.生姜50克,白蜜20毫升。水煎服。每日1剂,治日久体虚咳嗽日久。
6.款冬花30克,水煎服。服前药汤中加10毫升白蜜,温服。治疗久咳不愈。
7.白前或百部水煎,服时加白蜜10克。治疗久嗽不愈。
8.薏苡仁90克,水煎取汤1 000毫升,每日不拘时间,频饮代茶。治疗肺炎咳嗽痰多。
9.砂仁、生姜连皮捣烂,黄酒泡7日。每服20毫升,治疗上气咳逆。
10.天花粉30克,粳米100克煮粥去渣;有清热生津作用。治疗肺热咳嗽,口舌干燥。
11.荸荠去皮煮熟切细,放入豆浆中煮熟;有滋阴清热润肺作用,治疗肺燥咳嗽。作为食疗保健方,早餐顿服,可经常服用。
12.番石榴生果200克去核打糊状,加水稀释为24%的果汁;加入罗汉果煎液85克即可。本方有降糖润肺作用,适用于糖尿病患者。治疗肺燥阴虚咳嗽等症。
2012-02-13 11:35 10楼
内科疾病方--哮喘

十、哮喘
三子养亲汤
【配方】 苏子10克,白芥子10克,莱菔子10克。
【制作方法】 同一般汤药。
【功效】 祛痰降气,宣肺平喘。
【主治】 痰浊阻肺哮喘。
【应用】 本方适用于喘咳痰多而黏,咳出不爽,胸中窒闷,恶心,纳差,口黏无味,苔白腻,脉滑者。水煎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麻杏石甘汤
【配方】 麻黄3克,杏仁10克,石膏15克,炙甘草6克。
【制作方法】 水煎服。
【功效】 清热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 风热犯肺哮喘。
【应用】 治疗喘促气急,伴咳嗽,痰稠色黄,难以咳出,甚至胸痛,烦闷口渴,身热汗出,恶风,脉浮数。每日1剂。

苏子降气丸
【配方】 苏子、半夏、厚朴、前胡、橘皮、沉香、当归、生姜、大枣、甘草。
【剂型与规格】 水丸剂。每13粒重1克。
【功效】 降气化痰。
【主治】 痰涎壅盛于肺的哮喘。
【应用】 本方为非处方药。主要用于治疗痰涎壅盛、咳喘气促、胸膈满闷、咽喉不利、头目眩晕、腰痛足软、身体倦怠等症。西医诊断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心病等见上述表现者,可用本方。口服。每次服3~6克,每日2次。空腹,温开水送服。忌生冷、肥腻饮食。避风寒。

哮喘敷贴饼
【配方】 白芥子30克,延胡索30克,细辛15克,甘遂15克,新鲜姜汁50克,丁香3克。
【制作方法】 前4药研为细粉,用姜汁调制做成药饼6只,药饼中放丁香末。
【功效】 温肺降逆,化痰止喘。
【主治】 哮喘缓解期。
【应用】 将药饼敷于百劳、肺俞、膏肓穴上,冬春每隔5天1次,夏季每隔10天1次,每次敷2小时,共3次。敷后局部多见潮红充血现象,少数患者甚至起疱,水疱可用龙胆紫药水涂于患处处理。

萝卜籽杏仁汤
【配方】 萝卜籽20克,杏仁20克。
【制作方法】 先将萝卜籽炒熟,同时去掉杏仁的皮、尖,用水1碗半煎至半碗。
【功效】 理气降逆,清肺化痰。
【主治】 支气管哮喘。
【应用】 本方适用于肺虚型患者,痰多气促者尤为适宜。每日服1剂,分2次服,连用5日。

【哮喘单验方】
1.地龙100克,烘干研成细粉。每次1~3克,每日3次。饭前吞服,连用3天。有治疗哮喘、清热、镇痛、平喘之功。
2.玉竹3~5克,雪梨1个切片,水煎加白糖30克,每日1剂,分3次服。可以久服作为药膳保健方,适用于各种哮喘。
3.胡桃肉,生用3~5克,每日3次。本方可以久服,有补肾敛肺作用,适用于哮喘缓解期肺肾气虚者。
2012-02-13 11:36 11楼
内科疾病方--呃逆(打嗝)

十一、呃逆(打嗝)
丁香散
【配方】 丁香1~3克,柿蒂10克,良姜6克,炙甘草6克。
【制作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 温中散寒止呃。
【主治】 胃中寒冷呃逆。
【应用】 本方用于呃逆声缓,胃脘得热则舒,得寒则痛且呃逆更甚者。每日1剂,分2煎服用。

益胃汤
【配方】 沙参12克,麦冬10克,生地黄10克,玉竹克10克,冰糖20克。
【制作方法】 水煎服。
【功效】 生津养胃平呃。
【主治】 阴虚内热呃逆。
【应用】 本方治疗呃逆声促而不连续,口干舌燥、舌红而干有裂纹,脉细数者。方有甘寒生津之功,热病后期也可应用。每日1剂。剂量依病情体质酌情,每剂分2煎服用。

芦根竹茹汤
【配方】 鲜芦根100克,竹茹30克,蜂蜜适量。
【制作方法】 将芦根、竹茹加适量水煎煮,加入蜂蜜。
【功效】 清热降逆。
【主治】 呃逆。
【应用】 本方适用于胃中燥热型呃逆患者。一般表现为:虚燥者,呃声急促而不连续,口干舌燥,烦躁不安,舌红而干;实燥者,呃声洪亮,冲逆而出,口臭烦渴,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苔黄。温服,每日1剂,分2次服,连用3日。

刀豆生姜红糖水
【配方】 带壳老刀豆30克,生姜3片,红糖适量。
【制作方法】 用老刀豆、生姜煎水去渣,加入红糖搅匀即成。
【功效】 温中降逆。
【主治】 呃逆。
【应用】 本方适用于胃中寒冷型呃逆患者。一般表现为:实寒者,呃声沉缓有力,膈间及胃脘不舒,得热则减,得寒则重,食欲减少,口不渴,舌苔白润。虚寒者,呃声低弱无力,气不得续,面色苍白,手足不温,舌淡苔白。饮服,每日服2剂,连用5日。

砂仁粥
【配方】 粳米100克,砂仁5克。
【制作方法】 先将砂仁研为细末,再将淘洗净的粳米煮粥,熟后加入砂仁细末,再煮一二沸即成。
【功效】 温中散寒降逆。
【主治】 呃逆。
【应用】 本方适用于胃中寒冷属于虚寒者呃逆患者。温热服食,早晚各1剂,连用3日。
【呃逆单验方】
1.柿蒂10克,丁香3克,生姜5片水煎温服。适用于胃寒呃逆症,每日1剂,分2次服,连服3天。
2.柿蒂3~5个,刀豆子15~18克水煎服,适用于各种呃逆。每日1剂,分2次服。
3.鲜芦根、鲜麦冬、梨、荸荠、藕各等份,切碎榨汁。治疗胃热呃逆,凉饮,不拘次数,连服一周。
⬅ 为什么要读《名老中医之路》 老茶馆 拜师的纠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