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针灸的体会与思考

2012-02-14 21:41 楼主
学习针灸的体会与思考
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针灸学是生命科学的一部分,技术技巧含量高,与哲理、中华文化的联系千丝万缕。如果能够学好并熟练应用于lf缶床,至少为我们临床治病多提供了一个手段。
针灸能引起体内多系统生理、生化水平的同步反应变化,对机体内环境具有多系统,多环节,多水平,多靶点整体调节作用,单纯用几个生理、生化指标或某一方面的单一研究就很难取得突破性进展。利用现代化科学知识和精尖技术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研究针灸,不仅仅是证实传统针灸学理论和临床疗效的科学性,而是用研究结果丰富或重构针灸理论并指导临床实践,不应该是西医学的简单注解或诠释,而是利用西医学来发展针灸学科,实现针灸的现代化。
针灸的研究包括机体功能状态、针灸时机、选穴配伍,针灸器具,施用方法和针刺手法等诸多方面,组成以上几个因素的任何变动,均可直接影响疗效。
对于传统针灸理论应有客观、正确的认识,经络、腧穴药物归经,子午流注等理论都是古代医疗实践与哲学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带有朴素,直观,感性性质,我们有必要也必须要对传统理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应借助现代生物学、物理学、生物化学、电生理学、信息与电子技术,积极跟踪生命科学的最新成果和现代医学的应用技术,探明其作用原理。例如像张颖清的“生物全息论”,祝总骧的“经络生物物理学”,孟昭威的“第三平衡系统论”和张锡均的“经络一皮层一内脏相关说”等,都是有益的尝试与努力。近年来运用功能蛋白组学、基因组学、代谢谢组学和免疫组学的子系统研究,是很好的发展苗头。利用上述方法来研究针灸是实验分析走向系统一集合研究的良好开端。
针灸科学的发展应该锁定在学术与临床应用共同提高的同一轨道上,应将其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进行统一规划,重点实施,分批、分点逐次攻关,实现文献研究,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不脱节。临床研究的工作重心应该围绕如何提高临床疗效来进行。
首先应注重经络诊断改进,在传统四诊和经络辨证、穴位反应点诊断基础上,结合经络皮肤电阻,穴位温度,良导络,耳针诊断,生物全息诊断,福尔针诊断等现代经络诊断手段,除了提高以上诊断方法的稳定性和准确度外,还应创新更实用,更可靠的诊断技术。其次,进行大样本正交设计,通过大样本观察,来确定急性期的治疗时机窗,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进一步探讨最佳穴位组,使用针刺还是艾灸,以及针或灸的操作和刺激强度,刺激量等相关问题。今后临床研究很有必要进行大样本正交设计,从而使研究结果具有更强说服力,为临床决策提供最可靠、最具临床价值的证据,是针灸研究实现科学化,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临床应用研究,应向高疗效,低损伤方向发展,临床上许多病人就是惧怕疼痛而不愿接受针灸治疗,除了操作者技术精纯熟练外,还应在针灸器具,治疗方法上做大力改进,近年来的腧穴特种疗法,如腧穴电疗、磁疗、激光疗、红外线疗,药物离子导入等,就是向低损伤发展的可喜走向。
针灸治病的作用机制与药物疗法不同,它是人体接受针象刺激后,激发机体固有的自我修复能力,通过自身有关系统的良性调整作用,改变病理状态,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针灸治疗是通过自身调节完成的,由于人体自身调节机能是有限的,所以针灸的治疗作用亦是有限的,它将取决于机体的机能状态和疾病的严重程度。针灸不能包治百病,低估和夸大针灸的治疗作用都是不切实际的。
另外,提高针灸治疗水平,需要诊断治疗两手抓,正确的诊断与对病情准确的评估是进行合理治疗的前提,在临床上应充分重视诊断意识的培养。且不可闻听西医诊断便动手扎针,将中医诊断置于可有可无的境地。中医诊断必须结合四诊合参辨证论治。西医学同为研究自然界人体生命现象的学问,只是观察事物的角度和研究问题的方法不同。现阶段临床上切实可行的是中医诊断结合西医诊断,这样可以弥补中医微观诊断的不足。
资料来源网络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单穴治顽疾9 老茶馆 针灸学习最易犯的几个常识性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