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治平老中医针灸医案五则

2012-02-14 22:29 楼主
血吸虫性肝硬化腹水
197 1年夏,夏老师带领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在江苏省姜堰市(原泰县)人民医院实习,内科病房邀请会诊。患者为20余岁的男性民办教师,患血吸虫性肝硬化腹水,脾已切除,放腹水两次,均又迅速腹水如故,倚卧床上,不能平卧,也不能转侧,腹部大得出奇,四肢消瘦如柴,背部已无法针刺。当即予针刺期门、日月、水分透气海、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穴,以后每日针刺1次。约10 d,腹部中央凹进,腹围亦缩小。因夏老师在门诊带实习生,无法每日亲临病房针刺,乃嘱实习生为之治疗。约2星期,患者家属求夏老师亲自针刺,夏老师随即前往。见患者腹大又如以前,仍以前穴针刺,至水分透气海时,患者高兴地说“成功了”,夏老师问其何以知道“成功”?答日:“每当先生针此穴时,其针感一直放射到外生殖器尖端,当夜小便较多,但学生针时则无此针感,夜尿也不增多。”夏老师即找来实习生当场操作,原来她将水分向下斜刺,针在腹水中荡漾不着边际。于是夏老师将针尖提至皮下,沿皮向下透刺,针尖从脐摹底部顺利通过(因脐不仅不凹陷,反而外突),外观也可感到针尖所到之处,当针尖达到气海时,患者针感又达到外生殖器,嘱学生如法无讹后,仍由该生为其针刺。2个月后,患者腹水消退,腹部平坦如昔,每日上街散步2 h。

按血吸虫性肝硬化腹水属中医学“臌胀”范畴,乃血吸虫感染后久延失治,病至晚期所致。病位在肝,并累及脾肾等脏,多属本虚标实之证,乃临床疑难杂症。方中期门为肝之募穴,亦是肝经与脾经、阴维脉之交会穴:日月为胆之募穴,亦是胆经与脾经之交会穴。而肝经、胆经为表里之经脉,故针取二穴可养血柔肝,健脾渗湿。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阴陵泉为足太阴脾经合穴,而胃经与脾经为表里经脉,故远取其二经之合穴可健运脾胃以制水:亦寓“见肝之病,当先实脾”之意。腹为阴,三阴交是足三阴经交会之枢纽,取之可疏肝健脾,益肾利水。水分属任脉而位近小肠,功能分清浊而为治腹水之要穴,可通利水道,利尿行水。气海善调下焦之气,助三焦之气化以行水。水分、气海二穴亦为局部取穴,而针刺时则一定要运用透刺法,使针感每次均放射至外生殖器尖端,即所谓“气至而有效”。类似的透穴针法夏老在临床诊治疑难杂症时每多用之往往效如桴鼓。上述诸穴共奏疏肝健脾益肾、调气行水利尿之功。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02-15 20:32 2楼
喉痉挛
1967年,夏老师在江苏省淮安县宋集公社巡回医疗时,一日晚,一农民抱一约近l0岁之女孩急匆匆来诊,并大呼“救命”。这时听到患者喉间发出哮声,不能讲话,用听诊器听其胸部,反无哮鸣声,于是明白其声在喉。急刺天突、合谷、少商,哮声立减,2 min后鸣声消失,患者即能讲话。
按:喉痉挛相当于中医学“急喉风”范畴,是由于喉部的运动神经受刺激后,致喉部肌肉反射性痉挛收缩,使声带内收,声门部分或完全关闭而出现以吸气性呼吸困难、喉间喘鸣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危急之证。一般以局部刺激引起的反射性喉痉挛为常见,由于小儿喉腔小,炎症时黏膜稍微肿胀就可致声门阻塞又因小儿喉软骨软,咳痰能力差,喉气管内的分泌物不易排除,小儿神经系统不稳定,容易发生喉痉挛。夏老师认为该病病位在喉,乃外感风邪,肺失宣肃,痰气上逆,阻塞气道之证。急则治标,故急取手太阴肺经井穴、咽喉急症之要穴少商针刺以祛风清肺,利咽止哮;针泻合谷疏泻风邪;天突是任脉与阴维脉在咽喉的交会穴,为咽喉病近部必取之穴,可宣肺清咽,消塞散结,祛痰开窍,降逆顺气。诸穴合用,则痰消气降,其哮自除。
2012-02-16 20:18 3楼
后天性聋哑
夏老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工作期间,于1959年冬率针灸教学组一行8人,前往江苏省大丰县开办针灸学习班,同时开放门诊。曾治疗一名19岁女性聋哑患者,患者于7岁时因病高热,热退后即出现聋哑,不能讲话。当时为之针刺耳门、听宫、翳风、哑门、中渚、侠溪穴,每日1次。至第4天听力完全恢复,旋即开口讲话,初说时生硬不清楚,两天后语言清楚流利。患者有问必答,一时轰动全县。这是夏老师迄今为止所见到的唯一真正痊愈的聋哑患者。
按:该患者乃儿时感受温热毒邪,内传耳窍,损伤经脉,气血阻滞所致,属后天性聋哑。治当通络开窍立法,聋哑兼治。手、足少阳经脉均绕行耳部并进入耳中,故近取手少阳经之翳风、耳门和足少阳经之听会,远取手少阳经之输穴中渚和足少阳经之荥穴侠溪,可疏导少阳,行气活血。配以手太阳经与手、足少阳经交会穴听宫,以通络开窍启闭。更取“入络于脑、统率诸阳经”的督脉经穴哑门以通窍醒神利舌。诸穴共用,同奏行气通络,启闭开窍之功。
2012-02-17 21:40 4楼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夏老师在江苏省海安县中医院工作期间,先后治疗2例下肢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小腿痛甚,夜不能寐,昼不能行,均在针灸阳陵泉、阴陵泉、地机、漏谷、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丰隆、悬钟、三阴交、丘墟等穴的同时服用身痛逐瘀汤加金银花、蒲公英各30 g,约治2个月而愈。

按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累及四肢(多为下肢)中小动静脉的炎症性、节段性和周期性发作的慢性闭塞性脉管疾病,早期(局部缺血期、营养障碍期)可有肢端麻木、酸痛发凉,相当于中医学“痹证”范畴:后期(坏死期)患肢肢端坏死、脱落,相当于中医学“脱疽”、“脱骨疽”。此例患者尚属早期,乃气滞血瘀之证。治予行气活血,通痹止痛。阳明经多气多血,故主取足阳明胃经之合穴足三里、络穴丰隆、经穴上巨虚及下巨虚,再配以胃经之表里经足太阴脾经之漏谷、合穴阴陵泉、郄穴地机及足三阴经交会穴三阴交以通行气血,化瘀止痛:更取筋会阳陵泉、髓会悬钟及足少阳经原穴丘墟以疏经通络,柔筋活血。针灸同时,予以中药身痛逐瘀汤加金银花、蒲公英煎服。其中,身痛逐瘀汤乃清代医学大家王清任之方,有活血祛瘀,祛风除湿,通痹止痛之功。方中秦艽、羌活祛风除湿,桃仁、红花、当归、川芎(川I芎制剂可用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活血祛瘀,没药、炒五灵脂、香附行气血,止疼痛,牛膝、地龙疏通经络以利关节,甘草调和诸药。金银花、蒲公英均为苦甘性寒之品,功专清热解毒,而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内毒素、抗炎、解热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等方面的作用。
2012-02-18 17:17 5楼
中毒性肠麻痹
1967年,夏老师赴江苏省淮安市宋集公社巡回医疗,诊得一名70岁女性患者(江苏省涟水县人民医院确诊为肠麻痹),先腹泻2 d,继则大便不通,饮食数日未进,腹部胀大如大鼓,高高隆起,叩之中空有声,听不到肠鸣音,不放屁,烦躁难忍,呻吟不已。当即为之针刺天枢、气海,浅刺留针,但双侧上巨虚却强刺,间歇运针。留针3 h,腹部听到肠鸣音,再过0.5 h,患者要大便,其实并无大便,只是连续放屁,屁止时即腹胀缓减如平时,调理3 d康复。

按本病属中医学“腹胀”范畴,其病位在大肠。患者因腹泻而致肠腑气机失畅,腑气不通,气聚作胀。考《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合治内腑”,故取大肠下合穴上巨虚及其募穴天枢,可通调大肠腑气:气海理气导滞,疏通下焦气机。
⬅ 偏方治病慎之又慎 老茶馆 求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