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公立医院改革新路 美国名医坐堂“浙二”

2010-02-26 12:33 楼主
昨天上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会议室,一场跨越大洋的视频会议正在举行。

一方是国内著名医院浙医二院,另一方是排名全美第三位的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医学中心。双方共同宣布,国内最大、最先进的国际医学“联合诊断中心”正式启用。浙江甚至全国的患者,今后在“浙二”就能享受到国际化的医疗服务。

在中国医改进入攻坚阶段、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启动的关键之年,这场跨越大洋的牵手有着不同寻常的意味,让人们产生了更多期待――中国医院能否以此次合作为契机,深度开展国际医学合作,探索出一条大型公立医院借力登高、改革发展的新路?

预约电话被打爆

联合诊断中心的工作,早已在去年年底悄然启动。

2009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万众瞩目中破冰启航,浙医二院也迎来了建院140周年。作为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百年老院,浙医二院如何实现新的跨越?这是医院掌门人王建安教授必须回答的问题。

反复思量之后,王建安教授认为,在新医改的大背景下,走国际合作之路是“浙二”提升竞争力、服务大众的必经之路。

“因为,新医改的最终目的一定是让普通大众受益,让他们无论在哪里都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对浙江百姓来说,不但要让他们得到省级水准的医疗服务,更要让他们能得到国际水准的服务。”

于是,与浙江大学有着多年良好合作基础的UCLA,成为了“浙二”的首选目标。从去年6月开始,在省政府和浙江大学的大力支持下,“浙二”开始和UCLA频繁商谈合作大计。

2009年9月22日,双方的第一个合作成果“诞生”:这一天,浙医二院与代表世界医疗领先水平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医学中心联手成立的“抗过敏中心”正式开诊。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中心抗过敏专家林美佑博士(Erina May Lin)担任中心主任,并于每周二下午现场坐诊。

初次合作,便让“浙二”感受到了国际合作的巨大前景:中心开诊的当天上午,来预约林美佑博士看病的电话几乎被打爆,一个上午就接了50多个电话。过敏性疾病国际标准化诊疗规范的引入,让许多病人纷纷慕名而来。

之后,中心增设了周四下午的由浙二专家坐诊的联合专家门诊。到现在为止,在中心就诊的患者已有500多人次,预约等待人数近千人,许多疑难病人由此受益。

7岁的大庆男孩佳佳,就是其中的一个幸运儿。从2008年开始,佳佳开始反复腹痛、腹泻,最终出现了腹水,肚子鼓得像个小皮球。一年多来,佳佳的父母带孩子跑遍了各家大医院,血液检查、免疫检查,腹部CT、胸部CT,骨髓穿刺、腹部穿刺……尽管每次检查佳佳都痛得泪眼汪汪,光检查费就耗费了10多万元,但是怪毛病始终无法确诊。

2009年年底,一家人找到了林美佑和浙医二院专家。在这里,佳佳最终被确诊为嗜酸细胞胃肠炎(一种过敏性疾病),不是肿瘤。如今,佳佳病情已经得到控制,现在一切都很好。为此,佳佳父母还特意在春节前几天从老家发来短信表示感谢。

疑难杂症越洋诊断

初次合作即获成功,增添了双方开展进一步合作的信心。2009年12月,双方在经过反复会谈之后正式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决定开展从临床到医学研究的全方位合作――在2010年底前在“浙二”筹建联合诊断中心,实现国际远程诊断会诊,包括临床科室、病理、放射、检验等诊断。

一个月之后,UCLA医学中心又将“浙二”确定为在中国唯一的综合性公立医院合作单位。

根据合作计划,联合诊断中心的地点将选在浙医二院和由“浙二”负责运营管理的正在建设中的杭州滨江医院,后者由UCLA医学中心负责设计、人员培训和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最终达到美国国家检验室标准。在中心建立之前,双方将于近期联合在杭州市区的“浙二”本部,为病人开展联合诊断服务。

也就是说,病人今后到“浙二”看病,如果是疑难杂症或是病人有需要,将能通过远程会诊系统,由UCLA医学中心医生进行联合会诊。联合诊断的服务范围,将主要围绕UCLA医学中心排名全美国前十位的优势学科进行设置。

“现在之所以有很多疑难疾病,主要就是因为发病原因搞不清楚,无法开展有针对性的治疗,”王建安教授说,成立联合诊断中心的目的,将能进一步提高现有疑难疾病诊断的准确率,从而提高病人治疗的成功率。

对此,“浙二”抗过敏中心的汪慧英副主任医师感受很深。她说,哮喘患者的最常见过敏源是粉尘螨(一种螨虫),但是国内的常规治疗,往往以糖皮质激素常年的吸入控制患者气道炎症来缓解病人的临床症状。而脱敏疗法则是直指病根,通过注射疫苗提高人体对过敏源的耐受性,把粉尘螨对人体的刺激降到患者可以耐受的程度,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让病人从常年痛苦的用药中真正解脱出来。

根据双方的合作计划,到2012年底,双方还将成立联合医疗中心,由UCLA医学中心重点学科的临床医生定期在“浙二”为病人提供临床医疗服务。

城乡共享优质资源

近年来,病人不论大病小病都往大医院跑,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基层医疗机构冷冷清清,使得医疗卫生资源不平衡分配的矛盾急剧扩大,医疗资源不能得以合理化应用。

对此,新医改方案提出,要完善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制度。城市三级医院要与县级医院建立长期对口协作关系,提高县级医院医生水平。要开展“公立医院牵手社区行动”,提高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水平。

王建安表示,和UCLA医学中心的合作,不仅是为了引进国外先进医疗技术,更是为了在和国外顶尖医疗机构的合作中,提高自身医疗服务能力,对口支援更多地区和县级医院,并向其他省市辐射,实现医院医疗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服务更多的病人,为浙江新医改的成功推波助澜。

为了尽最大可能缓解群众看病难、满足病人的就医需求,2008年7月,“浙二”联合省妇产科医院、省儿童医院、浙大健康管理公司等率先在全省开通了可视远程会诊系统。通过这一系统,全省各地尤其是偏远地区的病人在当地医院就能请省城名医看病。

目前,浙医二院可视远程会诊系统已经在全省62家市县级医院开通运行,并延伸到了西部内陆省份,为千里之外的贵州湄潭百姓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累计为4000名外地病人解除了疑难杂症,治疗率达90%,既解决了山区、边远地区病人看病难,使他们节约了大量的费用支出,也为真正有需要的病人腾出了病床。

在王建安看来,今年浙医二院-UCLA联合诊断中心正式投入运行之后,医院可视远程会诊系统将能辐射到国内更多的县市医院,让更多病人不出县城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而浙医二院也将由此实现借力登高,逐渐成长为一家具有鲜明特色的国际知名的医院,进而带动全省医疗水平的提高。

公立,不功利蒋蕴

公立医院已经成了一个充满争议的混合体。

一方面,它履行着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职责;另一方面,它又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的源头之一。

多年以来,因为“以药补医”机制,形成了扭曲的公立医院经济补偿机制和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内在驱动,导致公立医院公益性弱化。公立医院改革,也被视为新医改中的最难点。

一个好的消息是,根据新医改方案,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的考核和激励是以服务百姓的质量为标准,而不是以营业额决定医务人员的收入。

最新颁布的医改意见里明确提出,公立医院要坚持维护、遵循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真正以病人为中心。这意味着,公立医院将从管理、运行和监管机制上全面改革,从体制上遏制“功利病”。

印度的阿拉文眼科医院年门诊量近200万人次,手术超过25万例,其中65%的患者可以获得低价甚至免费的治疗。但是,这家私立医院的资本回报率还能保持在120%-130%之间。

具体地说,阿拉文眼科医院47%的病人不支付任何费用,18%的病人支付成本的2/3,另外35%的病人则支付超过医疗服务成本的费用。用这样的方式,阿拉文眼科医院能够正常获利,还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尊重。这样的“补偿机制”,未尝不是一种思路。

中国公立医院的改革,可以从很多方面突破。例如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建立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现有公立医疗机构在医药服务的市场大多具有竞争力,因此无论在竞争来自医保机构的服务付费,还是来自政府的服务契约上,公立医疗机构大多占据优势。可以说,政府购买服务,为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壮大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浙江宁波在完善公立医院经济补助政策中,提出并建立了与公立医院扩大使用廉价药物相挂钩的经济补助制度,不仅使病人得到减少医药费用的实惠,也有效地调动了医院使用廉价药物的积极性。

重树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是解决就医难题的正道。公益而不“功利”,才有一个健康的医疗环境。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西安有条件区县将试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 老茶馆 辽宁沈阳今起基层医院全部配备国家基本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