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的“脾”脏究竟是什么?

2010-04-22 23:15 12楼
结合清末及近代中医名家的观点与现代医学的认识,关于中医脾脏到底是什么?浅谈拙见如下

似与胰腺相同

“中医脾的运化功能,实际上是指肠、胃的消化、吸收功能。结合西医的认识,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虽主要在小肠进行,但还须有消化腺如胰腺、肝脏及消化液如胰液、小肠液、胆汁和消化酶等的参与。延伸来说,脾的运化功能,实际上囊括了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非单指某脏、某腑。”已如上述,那么中医的脾脏是否就是西医的胰腺?二者有何关系?

胰腺是位于腹后壁的一个狭长腺体,横向位于腹上区和左季肋区。胰的前面隔网膜囊与胃相邻。胰是人体第二大消化腺,由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组成。胰的外分泌部能分泌胰液,内含多种消化酶(如蛋白酶、脂肪酶及淀粉酶等)有分解消化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作用。其内分泌部即胰岛,散在于胰实质内,胰尾部较多,主要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浓度。胰的分部可分为头、体、尾3部和胰管。

《素问•太阴阳明论》载:“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行其津液。”《素问•厥论篇》载:“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素问•奇病论》载:“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根据现代解剖的观点,与胃以膜(隔网膜囊)相连最近和最密切是胰腺,而并非是脾,胰腺直接位于胃的后面。虽脾位于左季肋部,位于胃的左下方、胃底与膈之间,脾由胃脾韧带等韧带支持固定,但终不如与胰腺联系最近、最密切。再从生理功能上讲,饮食物入胃以后,经初步消化后的食糜下降至小肠---十二指肠,刺激胰腺分泌消化酶,经胰管将消化液、酶与胆汁汇同注入到十二指肠参与消化。此可理解为是胰腺“为胃行其津液、行其精气”,而并非是脾脏。

胰,最早谓之(月臣)[非此字,键盘无此字,而用此字代之。当为(月颐)字去掉后面的‘页’字而成],日本人谓之“膵”。按《玉篇•肉部》:“(月臣),豬(月臣)也。”《广韵•之韵》:“月臣,豕息肉。今谓之豬月臣。”《集韵•之韵》:“月臣,豕脾息肉。”猪的脾息肉即是月臣(胰)。《本草纲目•兽部•豕》:“月臣,音夷。亦作胰。时珍曰:一名肾脂。生两肾中间,似脂非脂,似肉非肉,乃人物之命门,三焦发原处也。肥则多,瘦则少。盖颐养赖之,故谓之(月臣)。”

膵,胰脏(腺)的旧称,历代字书如《玉篇》、《广韵》、《集韵》等未见载录。实际上,“膵”字系由日本人自己创造的汉字,称为“膵臓”。《中华大字典•肉部》:“膵,胰也。亦谓之甜肉。日本谓之膵。”日语的词汇有3种,即日本固有的词汇、汉字和外来语。所以日本的词汇,一部分有汉字,一部分有假名(日本的字母叫假名),一部分有汉字加假名,还有一部分是自造字及外来语。膵,就是日本人自造汉字,但不读脆(cui)音,有自己的读音。“膵臓”,上写假名すぃぞぅ。近代中医名家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有一治消渴之名方“滋膵饮”,即是以猪胰子治糖尿病。《医学衷中参西录•治消渴方》:“滋膵饮,治消渴,生箭芪五钱,大生地一两,生怀山药一两,净萸肉五钱,生猪胰子三钱切碎。”

中医经典《难经•第四十二难》载:“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主裹血。”说明脾是有解剖基础的,但其记载之重量不可信,而“扁广三寸,长五寸,犹为近之。”(张山雷《难经汇注笺正》语),与现代解剖的实际大小、长短差不多。

《经》中之“散膏”为何?清末及近代医家,多参以西说予以解释。如

张山雷认为系指胰腺组织,在其著作《难经汇注笺正》云:“谓有散膏半斤,则脾不中虚,膏何可贮?今西国学者,谓胃后有甜肉一条,长约五寸,头大向右,尾尖向左,正中有一汁液管,斜入小肠,上口之旁,所生之汁,如口中津水,则古所谓散膏半斤,盖即指此。古之所谓脾者,固并此甜肉而言,此甜肉之汁,运入小肠,原与胆汁入小肠之定同路,亦所以助消化者,正与古人脾司运化之义符合。”

张锡纯也认同此说。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治消渴方》说:“盖膵为脾之副脏,在中医书中名为散膏,即扁鹊《难经》所谓脾有散膏半斤也(膵尾衔接于脾门,其全体之动脉又自脾脉分支而来,故与脾有密切关系)。有时膵臓发酵,多酿甜味,由水道下陷,其人小便遂含有糖质。”

叶霖《难经正义•四十二难》注云:“胰,附脾之物,形长方,重约三四两,横贴胃后,头大向右,尾尖向左,与小肠头为界,左之小尾,与脾相接,中有液管一条,由左横右,穿过胰之体,斜入小肠上口之旁,与胆汁入小肠同路,所生之汁,能消化食物,其质味甜,或名之甜肉云。”

清末及近代医家,多接受西说,而倡中西汇通。在解剖方面有时多以西说来验证古代中医的理论,但始终未能相合。

时贤赵洪钧《中西医结合二十讲》云:“脾是很晚才发现的器官。《素问•太阴阳明论》说:‘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说明脾确有所指。后人又说脾在胃下。故脾很有可能是胰腺,也可能就是西医所说的脾。”

由于胰腺的位置较深,前方有胃、横结肠和大网膜等遮盖,所以古人很难发现胰腺这个器官。由于古代解剖不精细、不完善,有很对缺陷,古人并未发现胰腺。

由于古代解剖的局限性,对于脾和胰腺的区分不是特别明了,甚至将胰腺隶属于脾脏。这在古典医籍和古代字书中可见一斑。中医的基础理论,两千多年以来,一直是由古代哲学阴阳、五行学说和天人相应观等思想来统帅的,所以中医已承认脾脏的生理功能特点和病理变化,并一直指导临床实践,而且疗效确切。若将脾脏的功能再转嫁回胰腺,将打乱中医固有的理论模式,不利于指导临床,并从感情上也难以接受。

胰腺“其质味甜,或名之甜肉”、“亦谓之甜肉”等说法,是否是甜肉?不知有哪一位学者真去尝试之,以验证其真伪。否则以讹传讹,贻误后人!

另外根据现代解剖,在脾的附近,特别在胃脾韧带和大网膜中存在副脾,出现率为10%~40%。副脾的位置、大小和数目不定。由于个体差异和古代解剖的局限性,这个副脾是否就是《难经•四十二难》之“散膏”?不得而知,待日后有志之士继续探索之。

河间金栋. 2010-4-22.
2010-04-23 13:01 13楼
经云:脾胃仓禀之官---。--。又云形如刀廉与胃同膜而付其上之左腧当十一椎下闻声则动动则磨胃而主运化--。
讨论:以《内经》时代的科学性及严谨性,《内经》经的“脾”多是现代的“胰”。
问题出在后世医家著作多是个人著作,多由个人理解推论,往往是理论推理论,理论套理论,而忽视解剖及封建社会的解剖不科学,不严谨,由此造成一人错,跟着后面都错,传承上出问题了。《内经》理论到此为止还没有个人及集体能完全能理解破译,更不要说超越。站在《内经》角度,人体生理病病机阐述如此精当,不可能单把脾搞错。估计《内经》后有断代,试想,《内经》成书前至今,很多医书都传没了,何况学术。建国后,随着科技进步,(猜测)可能有不少学者有此想法,可能也提出过,然西医进入后,中医理论及中医人一直是二--,谁会听,谁会管。顶此贴后查民国章福记版的《难经》,配有版画,所绘之脾就是现代解剖之脾。估计问题就出在那一时代,西医学刚进入中国,而中医的解剖又相当落后,在西医解剖应对中医解剖名称时,就以中医当时对脾的解剖认识的脾为脾。
以经文那段话来讲,“如刀廉”没的话说,肯定是指“胰”。当时没有标点,此段话加标点有几种加法,而标点的每一种加法理解又不一样。
如:“与胃同膜而付其上,-- 在此处停顿,就不好说是脾还是胰。
又:”与胃同膜而付其上之左,-- 在此处停顿多理解为现代之脾。
又:“形如刀廉与胃同膜而付其上之左腧,---“在此处停顿可理解为脾(胰)的解剖形状,位置在胃的左腧。
又:“形如刀廉与胃同膜而付其上之左腧当十一椎下,---在此处停顿,可理解为脾(胰)的解剖形状,位置及相当于胃的左腧十一椎偏下,也可以理解为脾(胰)的左腧为十一椎偏下。《内经》之后医家著作多是个人著作,多由个人理解推论,没经过集体论证。
故:个人觉得《内经》的脾既当代的胰,错就错在经文个人理解不一样,又局限于环境。
生理功能方面您也说的很全面,有的时候是脾的功能,有的时候是指整个消化系统功能。
2010-04-23 22:32 14楼
五脏之脾,其最基本功能就是主运化水谷精微。用现代医学的话说就是吸收食物。然而脾吸收食物却与现代医学对食物的吸收定义不同。现代医学吸收食物指把食物从肠道吸收到血液,而脾的吸收食物是把食物从血液中吸收到细胞。所以脾这个藏在中医学中乃指现代医学中的胰腺中的胰岛,胰岛素和胰岛素受体,以及和他们直接相关的生物化学反应链条实现的主体。
2010-04-24 19:33 15楼
回复 9# xychen


其实很简单的。就是吸收营养提供身体的能量和创造能量的器官吗。
2010-05-26 10:26 16楼
从中医脾的功能来看胰脏可以解释脾主运化的作用,但是脾主统血的作用和西医的脾脏似乎有关。
【西医正常脾脏的生理机能至今尚未完全了解。目前,一般认为主要有如下四大生理机能:
1.破坏血细胞:脾脏内的巨噬细胞能将衰老的红细胞、血小板和退化的白细胞吞噬消灭。它还能吞噬血液中的细菌、原虫和异物。当脾功能亢进时可破坏大量血小板及血细胞。
2.储存血液:脾有丰富的血窦,可储存一定量(约200毫升)的血液,在机体剧烈运动或爬山或突然失血时,脾的平滑肌收缩,放出储存血液以补充机体的需要。
3.血液滤过作用:脾属于网状皮系统,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其结构基本上与淋巴结相似,由被膜、小梁及淋巴组织构成。其与淋巴结不同的地方是没有淋巴窦,但其中具有大量血窦,是血液循环的一个过滤器。
4.免疫功能:吞噬和清除衰老的红细胞,细菌和异物,产生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脾中的淋巴细胞还能制造抗体。】
脾不统血指脾的病理。脾气虚弱,不能摄血,则血不循经。多见于慢性出血的病证,如月经过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除出血外,必兼见脾气虚弱的一些症状。治宜补脾摄血。
西医:血小板的功能主要是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同时血小板还有维护毛细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和脾脏有关的地方是【新生成的血小板先通过脾脏,约有1/3在此贮存。贮存的血小板可与进入循环血中的血小板自由交换,以维持血中的正常量。每个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的数量每立方毫米大约200~8000,一般认为血小板的生成受血液中的血小板生成素调节,但其详细过程和机制尚不清楚。血小板寿命约7~14天,每天约更新总量的1/10,衰老的血小板大多在脾脏中被清除。】
所以中医的脾可以理解为西医的胰脏和脾脏。
2010-05-29 16:35 17楼
医学是门实实在在的学问,求真是必要的。
医学言脾本无二致。
现代医学汉译就是借中医的名称啊。
所以中医说脾和现代医学言脾一致,但还包括了胰脏。
位置——在中;
其色——主黄;
邻近——与胃相连;
功能——主营、统血,主肉。

后天卦位看——西南坤土,与中土。
病理上看——脾肿大能过脐。


本无二致,智者察同,不用多想。
⬅ 6包中药摆脱十几年的寒冷荨麻疹(呵呵报喜) 老茶馆 读书杂谈【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