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衄者愈的问题

2010-02-28 21:11 楼主
太阳病篇有: 太阳病,脉浮紧,发热, 身无汗,自衄者愈。

①这个要流多少血, 才能自愈?

②如果邪能随汗解, 邪也能随着鼻血的流出而解, 那么对比一下。 我很有点怀疑, 现在所有的书中对“邪随汗解”的解释。
如果是麻黄证, 邪在表, 假如鼻血开始流了, 那表上的邪就能很快跑到鼻子那里了?

这个邪到底在哪里? 到底是啥?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02-28 22:16 2楼
你问的问题很好。看来是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学习了。
张仲景在此所说的邪气,其实就是指的是脉中的心阳之热,在正常情况下,心阳由卫气的开合才能正常的透散于脉外,起到温煦与营养的作用。但是感受寒邪后,心阳得不到外泄,内郁于里不得外泄,则会从衄血得以外泄。这时正常的发泄途径,但是内郁之热不能从鼻子的出血得意外解,则会从身体的其他部位来排泄,如从阳明,从少阳。这里的排泄也就是张仲景所说的传经的问题了。
2010-03-01 23:08 3楼


先生的这个解释, 我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

如果按照这个思路去理解, 寒邪郁表时, 用汗法, 可以让汗出, 心阳得以外泄, 邪随汗解(这个我比较赞同)。 如果自衄, 心阳之热也随之而解。

问题: 自衄者愈, 这时候, 郁表的寒邪, 也是否解了? 也就是表, 在自衄之后, 也不再有郁了?

如果答案是"是“的话, 寒在郁表之后,并不是一直存在于表的。 郁过之后, 心阳不得外泄。

中风是卫强荣弱,阳浮而阴弱。
伤寒是阴阳俱紧, 应该是卫荣俱强才对。 这个强是一种不正常的状态, 汗过之后, 荣变成正常, 阳随汗泄。 荣卫处于一种正常状态就是和。
如果衄, 也是类似于汗的过程, 这个血应该流的不会太少, 一滴两滴肯定是不行了。 我见过别人鼻子大出血, 最后是烧公鸡的尾巴毛, 吹到鼻孔才止住血的。
这个应该算是衄了。

假设衄之后, 血液减少, 荣回归于不紧的状态, 卫阳也随之而泄, 荣卫和, 病愈。

综合下来, 表所被郁之寒, 在郁过之后就不存在了。 所以, 这个所谓在表的邪, 并不是一只存在的。 不知这样理解对否?
2010-03-02 07:41 4楼
你的理解是对的,但是有几点需要注意。
1·至于为什么从衄而解。是因为在人体之中,看不见得物质要吸附于有形的物质之中,才能发挥正常的作用。所以在这里的理解,要结合这个道理。气附于阴中,阳附于血中,所以心阳在随血运行到全身各处,但是阳血的运行是靠卫气来完成的,所以卫气感受寒邪后,不能正常的运行,致使心阳内郁,郁热外泄而衄。
2·至于伤寒的阴阳俱紧,再次并非指的是营卫,而是脉位,是以左右手来分阴阳的。伤寒的营是强的,但是卫气是偏于较弱的。卫气具有开腠理的作用,感受寒邪后,卫气运行减弱,腠理不开,心阳不透,机体失温故出现恶寒。这与中风的卫强是相反的。所以张仲景用麻黄来运行卫气,就是增强了卫气的运行力度,有利于开腠理。但是有一点需要记住,此时的卫气不是虚弱,而是运行减弱,如果卫气真的虚弱了,就不能用麻黄汤来发汗了,需要改为柴胡类方剂了。
3至于衄血后,营卫相合的问题。因为病人如果能到衄血的地步,相比时间比较长了,脉内的气血津液过多了,不能发泄而引发的衄血。在这过程中,卫气的运行负担加重,本身感受寒邪而减弱,加上脉内的津液增加,更增加了卫气的运行负担,所以在衄血以后,津液心阳而已外泄,卫气轻松了,也就恢复正常了。
4·至于张仲景还有一条是衄血用麻黄汤,那是急性的,治疗上还是要用麻黄汤发汗后,心阳得泄而衄血自止。所以张仲景提出“阳气重故也”,就是一个道理。
2010-03-03 21:13 5楼


如果是这样,我对麻黄证的理解, 就要重新理一次。 原来可是一直认为寒邪一直存在的。
对于营卫,可能理解还有问题。柴胡证这里现在还没具体细学 。

先生这个解释, 有些在书上是没有的。
2010-03-03 21:24 6楼
说一下我的看法,对于这个问题,我并不觉得太玄乎,也不用太钻牛角尖。衄及衄乃解者,盖汗血同源也,其在内则为血,在外则为汗,当人体发热,血液加速时,本当由汗出而解,今因毛孔闭塞而汗不得出,故血则从人体血管最薄及人体最表之处溢出,故为之衄,血出之后,其体内之热也相对消散,其轻者经人体自我调节后毛孔得开则可愈,重者则热虽得暂时消散而毛孔仍闭,则不久又将发热也,故仍宜用麻黄汤解表发汗。这是第一;你说关于邪的问题,本来就没有这个问题,你只要仔细读了祝味菊先生的《伤寒质验》就应该能明白。祝味菊先生在《伤寒质难》一书中云:所谓风气者,即自然气候,风寒暑湿燥火,即六气也,其实不外气候变化而已,风之刺激皮肤,寒之收缩毛腠,暑之蒸发汗腺,湿之障碍放温等,虽足以诱起疾病,然非疾病本身,其实为无机之邪,着人之后,邪量只有消散不复加增,其证候即疾病之表现,皆为人体自我调节机能反应之表现,所谓伤寒、温病、暑病,不过想象之邪也,其所以名之者,皆以愈病之药性而反溯之也。这是第二。
我个人的看法就是这样。
2010-03-03 21:33 7楼
补充一下,关于这个问题,个人的看法,实际上就是对邪的看法,只要懂得什么是邪,就不会越搞越糊涂。个人以为:祝味菊先生在这方面辨得最明。说老实话,我以前也曾把邪当成真的存在了,越学多就越糊涂。后面我觉得不能这样学中医,所以一直在寻找真正能说明中医医理的书。等仔细研读《伤寒质难》后,很多问题才得到解决。所以,我觉得这本书才是真正能解决中医医理的书,建议读一读。
2010-03-03 22:08 8楼


请问经方先生这本书, 哪个版本比较好? 现在网上有人民军医出版社的, 其他的版本好像没了。 人民军医的书实在不敢恭维, 有点不敢买了。
2010-03-03 22:32 9楼
其实临床中看到很多病人,如果太阳表实,无汗。恶风,怕冷。典型麻黄证。
还有也不是每个病人都衄血,只是有人人衄血。
表邪厉害,邪气找出路,是不是平时有人有流鼻血的人容易衄呢?
自衄者愈?是不是衄血者只是病轻而没有完全治愈呢?
针灸中,表实,刺风府,凤池,大椎。配合手上井穴点刺出血,全部是泻法。我感觉也是给邪气找出路。
个人理解,望大家指正。
2010-03-04 21:06 10楼
回复 8# 老熊猫


我买的是福科版,质量不错。
2010-03-05 12:44 11楼
福科的最近暂时没有, 昨天在书店看过。

还是先不买了, 等以后看到再买。 现在伤寒注解有三家,看的我经常糊里糊涂的。 再来一家, 更麻烦。
等等吧。
⬅ 读书杂谈【二】 老茶馆 经方治愈高血压一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