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方运用举例-陈瑞春

2012-03-21 17:27 楼主
仲景方对外感、内伤病皆可通治。只要辨证得当,疗效一般是好的。兹采集临床实例数则,举例如下。

一、治长期恶寒
宋某,男,43岁,干部。病者于1984年感冒后,继之而起的是背部恶寒,且越来越严重。自觉终日背部似冷水浇样,稍有微风吹拂,骤然毛骨悚然。就诊时正值国庆节前夕,病者穿两件厚毛衣,外套呢子服,头戴夹帽,面色青苍,神态疲惫。饮食尚可,两便正常。手足清冷,脉象缓弱,舌苔薄白而润,舌质淡。查阅病历,前医屡进附桂八味等,从温肾滋补,反复治之罔效。细思之,其背恶寒,手足虽清冷,参合脉象缓中有弱,非沉而无力,尚未及肾之真阳虚羸,且背为太阳经脉循行之处所。病者除此一症,别无其他体征。病仍属营卫不和,在表之阳虚,拟桂枝汤加附子:
桂枝、白芍、制附片各l0g,炙甘草5g,生姜3片,大枣3枚, 嘱服2剂。
药后,病者面色红润,背恶寒显著减轻,宽衣摘帽,精神好转,病者告谓,遍身微微汗出,但不怕风,背部如日浴暖呼呼的。脉缓有力,舌质红润,白苔退。守原方再进2剂。
服完4剂后,病者恢复如常,面色红润,精神爽快,身着衬衫,语言洪亮,脉象和缓,遂拟桂枝汤合玉屏风散:
桂枝6g,白芍l0g,生黄芪15g,白术、防风各l0g,炙甘草5g,生姜3片,大枣l0g。
嘱服10剂,以资巩固。后追访一切正常,未复发病。
本案值得提出的是,背恶寒非肾阳虚,迭进附桂八味等罔效,可以证实。然桂枝加附子汤,为治汗后阳虚之剂,正是因其脏无他病,病虽日久,仍属营卫不和。所以,服药取效甚捷。

二、治盗汗如流
曹某,男,16岁,学生。时值盛夏,患孩每晚入睡后汗出如水,精神不振。询其家族,无肺结核传染史。胸透为肺纹理增粗,肺部感染,左下肺有一阴影。血象:白细胞14x109/L,中性0.88。据此检查所及,确属肺部感染无疑。细诊脉象缓而浮软,舌质淡润,舌苔白腻。处方桂枝加龙牡汤:
桂枝、白芍各9g,生龙牡15g,炙甘草5g,浮小麦20g,
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分两次服。
服药后盗汗明显减少,复查胸透,肺纹理增粗,白细胞8X109/L,中性0.44。脉象缓软,舌苔白腻稍退。原方加藿香10g,嘱再进两剂,药后盗汗止,饮食增,一切正常,遂停服药。后访未复发病。
本案肺部感染,表现为盗汗特甚。汗出为营卫不和,故仍从调和营卫而中病。实践证明,白细胞高并非皆热证,用桂枝汤后其病奏效,说明白细胞高,不能尽施甘寒清热药,所谓热证者炎症也,更非定论。

三、治心慌悸动
胡某,男,32岁,干部。患者于1985年5月、6月间,因感冒并发心肌炎,主院治疗一个多月,症状缓解出院。惟期前收缩(即早博,每分钟少则3~5次,多则12次以上)一直未能
控制。自述心悸动,烦躁特甚,夜间噩梦纷纭,精神疲乏,动则胸闷气短,饮食欠佳,口燥心烦,脉缓而浮弦,舌苔薄白而润。拟以小柴胡汤加味:
柴胡10g,北沙参、生黄芪各15g,法半夏6g,条芩10g,炙甘草5g,生龙牡各15g,
花粉10g,代赭石15g,郁金10g,浮小麦30g,大枣5枚,水煎服。
服上药7剂后,期前收缩基本消失,精神好转,食纳增加,脉缓有力。嘱再进上方7剂,药后诸症悉平,取得近期疗效。
本案期前收缩为心肌炎所致。然而从烦躁特甚这一特征来看,虽其因果关系不同,但烦躁、悸动之征,不能不与少阳火热炎上,致使心气被扰,神则不安有关。所以,师其法而不泥其方,用小柴胡汤加龙牡,仍是于和解之中寓有通阳、泻热、重镇之义,与病机是颇为切合的。还必须指出,烦躁一症,除少阴之反烦而外,大多都由郁热所致,故取柴胡、黄芩之宣达清泄;用沙参、黄芪、花粉又有益气清热之意,因而抓住烦躁而悸动,从和解镇定着手,然其与治反烦着眼于虚者,又迥然有别。

四、治掌心发黄
史某,女,23岁,演员。病者于1986年来南昌演出,就诊时诉,手心发黄已一年多,并多次做肝功能检查,未发现肝病,诊视其两手掌心,按黑白分肉为界,属掌心内部分全部发黄,深如蜡黄,两脚底心亦如此发黄,不痛不痒,脉象和缓,舌苔薄白,饮食、两便均无不适。月经正常。诊毕沉思,因其手足心均发黄,可以否定化妆品刺激过敏。四肢属脾,脾色为黄,姑从脾湿入侵之意试治,拟五苓散加味:
茵陈15g,白术、泽泻各10g,茯苓15g,猪苓10g。嘱服5剂,医院代煎。
服上药后来诊,诉其黄色从手心开始变淡,脚底心亦变白,要求再服药。又宗原方进7剂。离昌前来诊,察其手足心发黄的肤色均变淡白,接近于正常肤色,没有任何痕迹,遂将原方再抄一张,嘱其再服10剂,以资巩固。3个月后来信告之。因沿途演出不便,未再服药,现病情完全好转,黄色退尽。
本例属何病,病名谓何,难以确定。因为黄疸的定义是身黄目黄,故不能成立。《巢氏病源》亦无此病名,所以暂且以“掌心发黄”而称之。

五、治历节风痛
余某,女,38岁,幼教老师。患者1982年起,四肢关节疼痛。就诊时,左手小指、无名指关节及腕掌关节肿大,右手小指、右脚踝关节肿痛。遇阴雨天疼痛更甚,两下肢疼痛、浮肿。脉缓略弦,舌苔薄润。类风湿因子阳性。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
桂枝、知母、白芍、麻黄、制附片、白术各l0g,炙甘草5g,防风l0g,生姜3片,
秦艽、姜黄各l0g,桑枝15g,忍冬藤20g。每日1剂,陆续服20余剂,症状缓解,疼痛减轻。
因患者欲求速效,去外地用药棒敲打治疗。近一个月停服中药,疼痛又甚。关节明显肿胀,入冷水痛不可忍。脉缓而细,舌苔白润。遂守原方加味:
桂枝6g,白芍、知母各l0g,麻黄6g,制川、草鸟各6g,白术、制附片各l0g,
炙甘草6g,防风、牛膝、干地龙、秦艽、当归各l0g,生姜3片。水煎每日1剂。
从1982年冬天起,至今为止,断断续续服用本方近200余剂。现能坚持全天工作,肿胀的关节明显消失。
经5年多的治疗,控制了关节疼痛变形,且肿胀的关节基本消退,类风湿因子转阴。桂枝芍药知母汤有桂枝汤意调和营卫,有麻黄附子甘草汤意,使之温散定痛,伍入知母滋润,使辛温而不燥,加川草乌温散定痛,并酌加祛风活血药,以原方为基本,随症加减,是治疗本病的重要途径,值得总结提高。

六、治齿衄不止
吴某,男,34岁,工人;病者1985年4月就诊,主诉齿龈出血已近两年,血小板减少,而且白细胞偏低,经常容易感冒偶尔出现低热。诊视所见,面色少华,精神疲惫,饮食不佳。每日刷牙出血,无论是吃馒头、吃苹果都出血,终日口中有血腥味。经多方治疗罔效。血小板62x109/L(有时40X10’~50X109/L),白细胞4.7X 10/L(有时3X109/L左右),脉浮弦,舌质淡,苔白润。拟益气养阴着手,选用竹叶石膏汤加味:
生石膏20g,竹叶10g,北沙参20g,麦冬10g,法半夏6g,
炙甘草5g,生黄芪20g,白茅根15g,粳米一撮。每日1剂,水煎凉服。
服上药7剂,牙血减半,吃馒头不复出血,精神好转,食量增加,口中血腥味消失,大便正常,脉象缓而有力,舌淡白润。嘱继服上药1周,每日1剂。经两周治疗,牙血基本停止,精神好转,停药观察。1986年7月复查血象:血红蛋白152g/L,白细胞6.9X109/L,中性0.62,淋巴0.38,血小板98X109/L,牙齿再未出血,感冒亦减少,多次随访,病未复发。
本案长期牙血,且有气虚之证,虽牙龈属胃,出牙血属胃火实热居多,而胃热气阴两虚亦不少,故借伤寒瘥后劳复方治之。竹叶石膏汤方有清虚热、益津气的功用。而在一派清热养阴之剂中,重加黄芪一味,与石膏、北沙参相伍,实际就是变温补为清补,对鼓舞胃气,清热而不伤气有独特之功。临床证实,服用上方食量增加,胃口改善,即使重用石膏,亦无伤胃之弊。用本方治血小板减少,多能获效,不仅止血快,血小板、白细胞回升亦有同步之效。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小建中汤加白术治疗习惯性便秘20例 老茶馆 乌梅丸的临床应用--陈瑞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