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感

2012-03-24 22:08 楼主
杂感

解放后,大陆实行“简化字”,港台仍用“繁体字”。如今大交流,有人喜欢“繁体字”,常喜“简繁”互换。不明原委,闹出不少笑话,今录几则,以见一斑。
“我姓余,余粮之余。你呢?”“我姓范,模范之范。”
“美容美發店”。
北京某中医专家方笺大书“白術”,未知有药可配否?
闽台两口子谈恋爱,幽会花园,女子发问:“你真的愛我吗?”男子誓言“我真的爱你。”“沒有!”“有!”女子带泣地斥道:“有!有!还说有!有了,怎么信中几十个“愛”字,竟然沒见一个“愛”字有“心”。”
除夕日,家家户户挂灯结彩,张贴春联。请看:“喜今朝玉兔歡躍九州生色”;“望明歲金龍奮起萬裏騰飛”。
广告、招牌、对联、横眉,左右书写张贴无序,确谓“今古奇观”,阅读全凭仁智。

小时,不“科学”,妈妈端着一碗饭,撒着一丁点盐花,站在墙,用手抓饭入口,随便嚼两下,就抹到婴儿嘴里。不讲“科学”,婴儿不知怎么亦能长大,三岁能吃鱼,六岁能下田,八岁能爬树,十岁能挑五十斤,十二岁能养家。如今“科学”,大专生、研究生,甚至公务员,看小病,还得父母陪。

“五四”后,提倡“我手写我口”;如今,“口”不能“说”,“手”亦不能“写”。
历史文人,创造七八万个单字,如今只用六七千。一字几十义项,如今只知三、五项。
过去,三岁小儿熟读之《三字经》,如今要专家博士去解读。“嚼饭喂儿”,本是针对“乳幼儿”,想不到现在,儿童要“嚼而喂之”、少年要“嚼而喂之”、成年亦要“嚼而喂之”;小学生要“嚼而喂之”,中学生要“嚼而喂之”,大学生亦要“嚼而喂之”,甚至连博士生都要“嚼而喂之”。著书立说,本应针对进门、登堂、入室,分别留以空间,“读书读到无字处”,让读者慢嚼细咽,“倒啖甘蔗”,方能回味无穷,何比如此简白。可惜当今社会,太多甘当“奶妈”者,太多甘当“乳幼儿”。其因何在,几十年“人误”者,今又成为“误人”者也,恶性循环,难休矣。前贤余无言说得好:“如果一个中国人,连本国浅近的文言文也不能读,那么学医也就有了困难了”(《图表注释伤寒论新义》)。
中医有儒医之称,有些文辞只须意会,不必言传。可有些医书就爱如此,不顾一“耻”。如不写“白带清稀”,而是写“阴道不断流出透明液体”;“白带臭秽”写成“白带像带鱼一样腥臭”;至于“阴痒”、“阳痿”、“早泄”更是不堪入目;“性学”之书比“黄书”更“黄”。呜呼,悲哉!

如今,什么都讲“文凭”、“职称”。当“奶妈”,亦得有职称,职称不高,尽管做得好,同工不同酬。

母鸡生蛋,天经地义,有几个母鸡生蛋而死。女人生子,与母鸡生蛋无疑,有几个生子而死,有者,仅万分之几,或几万分之几而已,“剖腹产”,当为此类孕妇而设,岂可遍地开花哉。如今剖腹产竟有占产妇百分之五十之八十者,呜呼,哀哉!为人母,不能不忍一时之痛;为医者,不能为钱字而缺德。这一代为人者,要为人类繁衍昌盛大局着想。请问,女人一代“剖腹产”,两代“剖腹产”,三代“剖腹产”,五代、十代“剖腹产”……百代时,能“产”吗?人类得有忧患意识。请问,能保十年、百年内无天灾、无人祸、无战争,届时尙若无“剖腹”,孕妇能“产”吗?“杀鸡取卵”,说笑可也,岂能动真格。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03-25 11:07 2楼
这就是所谓的科学。
2012-03-25 14:48 3楼
现在的医生,你一个小时生不下,就建议你剖腹产,这样效率高,又增加入住率,都是钱惹的祸。现在的中国,现在的中国人,那个不是为钱而活着,那个眼里不是为钱是从。难道还有多少人讲民族大义!讲优良传统!老一辈人恨日本人,现在的人恨钱!
⬅ 哈医大附一院医生被杀 老茶馆 “鞕”作何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