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想想中医药之传统、现在和将来之二

2012-03-25 10:53 楼主
看看想想中医药之传统、现在和将来之二

本主题共分为六个部分,从认识传统“六经”辨治到近代中医药临床以及个人的临床思想认知,分别取名为“看看想想中医药之传统、现在和将来”之一、之二、之三、之四、之五、之六,望有闲暇之余者,目睹无妨互为借鉴。

原题————试论《伤寒论》与六经

六经的主证、主脉之来源

一、六经论*
六经辨证是外感辨证的一种方法,包括三阴三阳六种症候。三阳证是指外感发病初期,正气未衰,症状表现为亢奋的现象,三阳证——太阳、阳明、少阳就是阳证的三个类型,大多属于热证、实证。三阴证的病变过程,是指患者正气趋衰,症状处于衰退现象,三阴证——太阴、少阴、厥阴就是阴证的三个类型,大多属于寒症、虚证。
正确运用“六经”分证方法,不仅辨证有了依据,而且还能使我们掌握外感病变的规律,用于临床治疗,有其重大的意义。
*注解:本段论述取于安徽中医学院、医学院《中医临床手册》之中——“六经辨证”部分内容。该本出版时间1965-6第一版、1974-4第二版。本段论述保持了原文词句。

二、三阳经主证*

1、太阳病(表证)
太阳病(小肠、膀胱经)是一般热性病证的初期阶段,病邪全在体表即称为表证。原文第一条说:“太阳之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就是太阳病的主药脉证。同时仲景还根据病情发展上的差异,在太阳病中举例中风、伤寒和温病三种主要症候,中风腠理开疏“表虚”,伤寒肌腠闭塞“表实”,温病精血先损而外感化热“表热”。太阳病不愈,传入阳明(大肠、胃经),或入少阳(三焦、胆经),或直接入三阴经(脏腑相表里)。

2、阳明病(里实证)
明阳燥实(胃、大肠),由于外感传里热盛阳亢“里实证”。壮热多汗,烦渴引饮,脉洪大,胃肠尚未燥实者为之“经证”,神昏谵语,腹痛痞满,燥实便秘属于“腑证”。明阳病,一是肺、胃热盛竭阴,二是上汗下尿损津,二者是造成胃、大肠阴亏血燥,阴津水分贫乏而燥结不通的根本原因。

3、少阳病(半表半里)
少阳病(三焦、胆经),按传统中医理论介于太阳与阳明之间,其实应该是表寒证和里热证摇相呼应,难分难解,见状寒热来往,恶寒发热(发热倒冷),口苦咽干,目眩,胸肋苦满,心烦吐逆,不思食饮,可见尿黄,苔白薄,脉眩。病理较为复杂,治则务必解表清里,热、寒兼施用药,也称之解表和里(和解之法)。
*注解:如上所述“二、三阳经主证”来至吉林省《名老中医经验选编》之中“试论《伤寒论》六经” 内容之部分,作者王海滨(1907——1984年),生前曾任‘长春中医学院教授、“伤寒”温病教研室主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长春分会副理事长等职。该本著作于1985年。本段论述在保持原文本意的同时,并尽可能的保持了原文词句。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03-25 11:48 2楼
疾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深浅轻重的不同,又有兼夹,合病,并病之异
⬅ “鞕”作何解? 老茶馆 浮针治疗酸胀痛效果立杆见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