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想想中医药之传统、现在和将来之五

2012-03-28 11:33 楼主
看看想想中医药之传统、现在和将来之五

本主题共分为六个部分,从认识传统“六经”辨治到近代中医药临床以及个人的临床思想认知,分别取名为“看看想想中医药之传统、现在和将来”之一、之二、之三、之四、之五、之六,望有闲暇之余者,目睹无妨互为借鉴。

六经与五脏辨治的感受

一、个人之见

针对中医药临床,有关传统《黄帝内经》、《素问•热论》、《伤寒论》等等,本人至今确实没有阅读这些古典书籍,对于“六经”辨治知之甚少,言其讨论无能为力。就近代“六经”辨证施治资料论述方面而言,个人印象也不过是象征意义性的东西而已,而且很少看到“六经”与中医药临床治疗有着什么直接明显而特殊重要的必然关系。
我所看到有关中医药临床方面的书籍,基本都是五十年代以后和八十年代中期以前的《中医临床手册》、《中医问答》、《名老中医经验选编》、《五脏与经络》、《中医方药手册》、《中草药加工手册》、《药物医疗手册》等等近代资料,受其影响和熏陶之下,在五脏阴阳五行生理、病理及其“病变机理”辨治;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燥湿辨治;脏腑相表里辨治;上中下焦辨治等方面,通过反复多年地学习、实践和认识总结,初步形成了一整套中医药临床治疗的个人思想认识以及知识体系……
对于中医药学术理论与临床实用性地诸多法理守则,如果没有通过反复地临床治疗及其成败得失比较,何以鉴别正确、先进、科学与错误、落后、低俗或者假冒伪劣之有。

二、五脏阴阳五行生理和病理“病变机理”辨治

1、阳经五行(五行相克):
(1)、是指气机、血脉生理性的循行于心、肺、肝、脾、肾脏而热能、能量、阳气、“相通”,如心阳温经通脉固肺卫表,宣肺疏肝理脾等。
(2)、而病理性的循行,则呈现为“相乘”(相克、克胜),如心火盛者乘肺,则肺为之实热证等…… 外感风热内传,或内邪气郁热结,或风寒化热,从肺、肝、脾(胃)、肾、心,即五行相克乘胜深入,直到伤血耗阴,为之热入卫、气、营、血、阴分而顺转。
(3)、病理五行“反侮”(反克),气火热邪也可从肺、心、肾、脾、肝反克(侮)乘胜为之逆转,如肝气盛者可侮肺经实热等……
(4)、病理“阳气虚衰”病症可循心、肺、肝、脾、肾依次“相虚”而气虚阳衰。

2、阴经五行(五行相生):
(1)、是指脏器生理性运化“营养物质”,宣降阴津机能而言之,从五行“相生”途径循脾、肺、肾、肝、心依次而生,运化营养物质,藏纳精气,物质基础。
(2)、从病理性角度来看,实为脾湿、肺寒同太阴经病而寒湿阴盛主证,湿寒阴盛循脾、肺、肾、肝、心“相胜”而阴胜阳衰)。
(3)、病理风寒外感,或寒湿阴盛可逆五行相生途径,从肺、脾、心、肝、肾而逆转“反胜”,如肺寒盛者可胜脾湿寒胜,脾湿寒盛者可胜心阳而阴胜阳衰。
(4)、病理“阴虚”——阴津血液、营养物质从五行相生途径,循脾、肺、肾、肝、心依次“相虚”,所以虚者补其母。

3、久盛必有来复
以上已经基本阐述到位,其实“久盛必有来复”只不过是说明病邪发展到后期走向极端而出现串经,寒、热性质反转,一般是指寒或热证时间持久极盛,必有寒热往返,反复变化,如热极者必虚而因虚生寒为之热极寒复,或寒极化热为之寒极必有热复。

4、五脏六腑辨治
(1、五脏精气内藏为里,用药总宜甘润辛利,以升为功。
(2、六腑出纳开放主表,施药总宜苦降咸下,以通降为用。
(3、五脏六腑经络相连,升降、散敛互济,表里相关。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气至病所与飞经走气 老茶馆 建军经方医案之十八:半夏厚朴汤治疗小儿干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