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眼科六经法要

2012-04-07 09:26 12楼
(2)眼的病变多来源于脏腑经络疾病
目得脏腑之精气濡养而能明视,脏腑阴阳盛衰,正邪的争持都将通过经络的传导而影响到眼。造成目病。经络本身的疾病也必然涉及目病。如
《灵枢·经脉》说“大肠于阳明之脉是主津液所生病者,目黄、口干” 、“膀胱是太阳之脉,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 、“胆是少阳之脉
,是主肾所生病者,头前,颔痛,目锐眦痛” 、“肾是少阴之脉,是动则病, 饥不欲食.....目??无所见”说明十二经脉所生的病,几
乎都有眼病。
在眼科诊断方面,《灵枢》说从赤脉的趋向可以辨病在哪一经,《灵枢·论疾病尺篇》曰“诊目病,赤脉从上下者,太阳病;从下上者,阳明
病,从外走内者少阴病”。《灵枢·经筋》曰“太阳为目上网,阳明为目下网”。
后世医家继承了《内经》的思想和方法,不论内伤或外感所致目病,都与经络有关,如《东垣十书》说“青白?见于大眦,乃是太阳少阳经中
郁遏” 。《儒门事亲》又引《内经》说“目之内眦,太阳经也,太阳经之所起,血多气少;目之锐眦,少阳经也,血少气多;目之上纲(网)
,太阳也,亦血多气少;目之下纲(网),阳明经也,血气俱多.....故血太过者,太阳阳明之实也,血不及者,厥阳之虚也”、《医宗
金鉴》指出“外邪乘虚而入,入项属太阳,入面属阳明,入颊属少阳,各随其经之原上头入脑中而为患于目焉”。由此可见,说明眼的病变与
经络有关,为眼科六经学说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012-04-07 09:26 13楼
2、眼科六经学说的特点
(1)按伤寒六经分证,以六经命名各种目病。历代眼科医家和有关医籍,以症名命,眼科六经学说,按六经命名,如太阳目病,阳明目病,少
阳目病,太阴目病、少阴目病、厥阴目病。显示了分经论病,执简驳繁,根据全面的特点。
(2)将八纲辩证贯穿于始终。在分经论治中,均以表里、虚实、寒热、阴阳加以论述。三阳病,多属于热证、实证、阳证、三阴病多属于寒证
、虚证、阴证、从表里来讲,邪在经络出现表证,邪在脏腑出现里证。表证辩其表虚,表实,才能确定解肌或发汗的治法;里证辩其里虚寒和
里虚热,才肥正确运用扶阳或养阴之法。如太阳目病中,太阳表虚伤风,团桂技汤;太阳表实伤寒用麻黄汤;太里虚用小建中汤;太阳里实用
大黄黄连泻心病;表里俱虚用桂技附子汤加乌贼骨;表里俱实用麻杏石甘汤;表寒里热用桂枝加大黄汤。从八纳中,其病机是由表入里,由寒
化热,由实转虚的转化规律。
(3)病情的发展变化,按伤寒六经传变方式归纳。目病的发展变化,与邪气之强弱,正气的盛衰有关,其传变规律是:
2012-04-07 09:26 14楼
①由表传里:

循坏传:六经的次序相传,太阳阳明 少阳 太阴 少阴 厥阴。但最多见于太阳传阳明,如太阳目病,伤风或伤寒,本伤
寒治法不疗,两目反硬痛红肿,结目多十黄者,宜桂枝二越婢一汤,说明太阳目病传至阳明,阳明化热,故用越婢汤之石膏清胃热。里清则痛
昂自肥由表而出。
越经传:大多数是病邪旺盛,正气不是所致。太阳伤风症,报用挂技汤不解,血轮反加赤痛,以便量,大便结,心下痞,肢干而硬者,予以大
黄黄连泻心汤,说明太阳邪热内袭,传入手少阴心经引起血转赤痛;心热移于小肠,小肠有热而引起小便黄,也体现太阳邪热内陷,侵袭是阳
明胃腑,热留于中,出现心下痞,大便结,眵干而硬的阳明热结现象。
直中:病邪直中,起病就出现三阴症状,以太阴、少阴多见。如寒邪伤人,闭寒玄府,说明寒邪乘虚直中少阴,如气轮血丝满布,梗痛羞明,
目佥硬泪热,眵稠而多,涕稠而黄者,此风热直中手太阴肺之表现。
2012-04-07 09:27 15楼
②合病
二经或三经同时受邪,如三阳合病之头痛,太阳头痛在眉头,头顶,脑后边项痛;阳明头痛在前额,眼眶;边牙及颊面;少阳头痛在两头角,
连耳根及耳心,用紫葛解肌汤。如白珠血丝作洪红色,涕清如水,泪涌如泉,畏光,无眵,目眉头痛,脉沉紧者,属于太阳与少阴同病。
(4)以经来统率脏腑。举六经可以概据脏腑,举脏腑正能概据六经。如“心”专指心脏的功能,没有注意到经络,如果说手少阴心,则经络和
心脏都包括了,少阴目病,包括手少阴心和足少阴肾经引起的各证候,在探计眼病中,从六经的证型来分析与哪一经有关,或者牵涉到其它经
脉,或者从六经追循到脏腑,或从脏腑搜索到六经,使病情更加明显,使思路更加开阔。
(5)反映了传寒六经的病理变化。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各经病变常累及所系脏腑,而出现该脏腑的特其有的证候,如膀胱为足太阳之腑,太
阳经病不解,传入于腑,影响膀胱气化功能,以致出现水气内停的蓄水证;胃与大肠为阳明之腑,胃肠燥热,腑气不通,就会出现胶满疼痛,
拒按,便秘症,胆为足少阳之腑,胆火逆,则出现口苦,咽干、目眩等症;三阴以腑病为主。太阳病脾腺阳不振,寒湿不化,出现水湿积聚症
候或湿热郁久化热之症;少阴病多为心肾衰,表现心肾阳气/阴血不足的症候,厥阳病多为寒热错杂。肝气上逆的证倏。三阴症以脏病为主。
(6)从眼中自觉异色来辩证。根据五脏主五色的理论辩眼病及证候。如眼前出现红色,多为手少阴心所主,血溢络外之证,宙物模糊不清;
眼中常见黄花,多系脾虚所致;眼中出现黑花,多为肝肾不足所致;眼前出现白色闪光,多为肝热或肝风所致;眼前出现红晕(红绿彩班),
多为肝热或肝风所致。
(7)从眼的五轮八廓所属脏腑来分经。五轮中的肉轮属是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所主;血轮属手少阴心经所主;气轮属手太阴肺治所属手
太阴肺治所主;风轮属是厥阴肝经所主;水轮属足少阴肾经所主。八廓是以白睛上四正四隅八个方位,反映眼与六腑的关系。分别以后天卦命
名,乾廓属于手阴明大肠,坎谆属足阳明胃,既廓属于厥阴心包,震廓属命小,巽廓属足少阳胆,离廓属手太阳小肠;坤廓属足阳明胃,兑廓
属手少阳三焦。从五轮八廓出现的证侯,分别纳入六经病变中。
(8)六经分证结合标本中气(中见)。从五轮八廓的病变追寻到六经,从六经追寻到本脏本腑,而脏腑之间表里相传,其相传的道路就是经络
,经络之间表里相传,中途交会谓之中见。因阳经入里络脏,阴经出表络腑,故阳经之中见为脏,阴经之中见为腑,由于中见为两经之相合,
故从一经必见另一经的症形;尊《内经》以六气为本,以脏腑六经,中见为标的理论,将其运用治病,这样思路才宽。如太阳目病第九节“目
病伤风,不畏光,无眵,风轮上起失白色?膜,甚至遮盖膣神者,于桂枝附子汤中重加海螵蛸以治之,或兼点湿化丹”。此太阳标热而本寒,
太阳少阴从标从本治,此处即为从本治。
(9) 六经分证中,纳入了卫气营它的理论。如太阴目病弟三节“气轮血丝满布,梗痛羞明眵稠而多,涕稠而黄者,桑菊饮主之,??散去豆
豉主之”。为风热伤手太阴肺的卫分正证,桑菊饮主之。阴明目病第四节”阳明目病,畏光、鼻干、眵干;知苔白厚,脉洪而数,每日辰时前
额剧痛,过时则额痛减者,人参白虎汤加白附子主之“。为风热伤阳明气分之症治,阳明目病第五节“坤两廓血丝特甚,色赤而紫,畏光,眵
稀不结硬者,主以血府逐瘀汤”。为阳明血分的证治。
(10)以六经为纲,以杂病为纬。六经贯穿始终,可将一切杂病及外伤引起的眼病等列在六经中,以纬线来探讨,三阴里虚目病多列入纬线中
,但仍不离六经之纳。列入经线者多用经方(张仲景),列入纬线者多用时方。
2012-04-07 09:27 16楼
3、眼科六经学说的内容
(1)太阳目病:因太阳经脉主一身之表,外邪侵袭,太阳首当其中,其病多为表证,或暴露
于外的部分,病变部位以白晴为主,分为太阳伤风证与太阳伤寒证。
①太阳伤风证
证候:凡目暴病,白晴(气轮)红赤,色泽鲜红,大眦内震廓(白睛鼻侧)血丝较粗,或赤脉自上而下,沙湿痒痛,或黑晴(风轮)上出现星
点?者,兼有微恶风,汗出,鼻鸣,头项边顶痛,或偏头痛,脉浮等,可用桂技汤加减治之。
2012-04-07 09:28 17楼
②太阳伤寒证

证候:凡目暴病,白睛血丝谈红,细辞,无眵盖明,泪如泉涌,涕如清水,兼有恶寒无汗,两

眉头痛,头项强痛,脉浮紧等,可用麻量汤加减。
2012-04-07 09:28 18楼
2)阳明目病:因太阳目病未愈,邪入阳明,或风邪直中阳明化热,病变部位多在眼脸、白睛、眼眶等,分为阳明经证和阳明腑证。

①阳明经证

证候:眼脸(肉轮)红赤,肿硬,白睛红赤,以乾廓(白睛外下方),坤廓(白睛外上方)

血丝明显或粗大,,色红而紫,或如虬状,眵黄干结,泪热频流,羞明疼痛,兼有前额痛,口干欲饮,苔黄脉洪数,可用白虎汤减治之。

②阳明腑证

证候:眼脸红肿而硬,白睛丝脉紫暗,睛珠实出,眼眶胀痛,兼有大便燥结,苔黄少津,脉洪数,可用桃仁气汤加减冶之。
2012-04-07 09:28 19楼
(4) 少阳目病:病邪客于少阳,因少阳与厥阴互为表里,故常相互影响,病变部位多在黄仁、神火等,今为少阳表证和少阳里证

①少阳表证

证候:白睛?轮红素,或兑廓(外眦)赤脉较甚,羞明怕光,眼珠眼痛,兼有太阳穴痛,口苦咽干,或两耳闭气,胸胁不快,苔藻黄,脉弦,

可用小紫胡汤加减治之。

②少阳里证

证候:白睛赤脉如环似带,或混赤通红,风轮内不明洁,黑睛后下方有沉着物,神水混浊,黄仁肿胀,纹理不清,或血灌瞳神前部,或黄液上

冲,或瞳仁紧小,眼痛羞明,视物昏朦,兼有头角疼痛,或患侧偏头痛,口苦咽干,溲赤便结,知红苔黄,脉弦数,可用龙胆泻肝汤治之。

(4)太阴目病:病邪客于太阴,病变部们多在眼脸,白睛及瞳神内。
2012-04-07 09:28 20楼
①太阴表实证

证候:眼脸红肿而硬,后睛红赤而肿胀,梗痛羞明,多眵多泪,泪热如汤,眵黄而干,兼有鼻塞身热,涕稠而黄,舌红苔白,脉浮数,可用桑

菊饮或银?散加减治之。

②太阳里实证

证候:眼脸红硬,干烂结痂,白睛色黄,或视网膜水肿,兼有口干便燥,溺黄,苔黄,脉数,偏于湿热?盛者,宜用茵陈蒿汤加减治之。若眼

脸内渐起硬核,不红不痛不痒者,或白睛紫红结节隆起,按之疼痛,或视网膜有黄白色硬性渗出,兼有胸闷食少,口淡苔腻等,疾湿偏盛者,

可用二陈汤或三仁汤治之。

③太阳里虚证

证候:头痛如衰,眼脸浮肿,湿烂色白,流泪湿痒,或胞脸虚肿如珠,或视网膜水肿经久不消,视物变形,变小,兼有胶满食少,便溏,四肢

不温,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可用理中汤或茎桂术甘激发加减治之。

(5)少阴目病:病邪客于少阴,病变部位多在内外眦,黄仁及瞳神内。
⬅ 本草思辨录校释((清)周岩撰,张金鑫校释) 老茶馆 中医宝典-按摩 ch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