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呼唤回归公益 公众期待“健康”的尊严

2010-03-06 22:40 楼主
2月23日,卫生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我国新医改方案得以最终确定。但这显然不能改变历年来“两会”代表、委员对医改问题高度关注的“传统”。“两会”召开前一周,围绕医改问题频繁释放出的“信号”以及民众的高度关注也再次印证了医改仍是本次“两会”的“主角”之一。3月5日,本报邀请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医务工作者就医改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医改成功是全国人民的悲剧”这句话到底是真话还是假话?

“医改如果成功了,是全国人民的悲剧!我敢这么说,就甘愿受千夫所指,不怕被人骂!”3月3日,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青州尧王制药总经理宗立成在回答记者有关“医改”问题时爆出惊人之语。(3月4日《扬子晚报》)

翻阅去年全国两会有关医改方面的报道时我们发现,3月9日,就是这位制药企业老总就“医改”问题做客“新华网”时称:“这是民心所向,也是我们政府关爱民生的一大工程。现在‘医改’的主要方向就是维护广大群众的利益,这个初衷好啊!”时隔一年,同一时段,同一问题,宗立成的态度却来了个大颠覆,究竟这次吐的才是真言,还是像网友说的完全是帮企业说话,是“医药公司的政协委员”呢?老百姓或许会问:我们到底该听哪句话?到底哪句才是真的?有读者指出,宗立成自己是药商,当然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讲话。宗的回应是:“我是全国政协委员,到北京来就是为全国人民说真话的!”

在我看来,宗委员前后的两段谈话应该都是真话,去年的“民心所向”和今年的“成功悲剧”当是其在的特定语境和自身利益调整博弈之后的心迹流露,更是其在这整整一年时光煎熬反思权衡后出于不同社会层面欲求而发出的真实反应。但是,审视前后这番雷人言论炮制者的身份,我们明显感觉到这绝非是一个肩负为百姓代言、为民众鼓与呼的政协委员为全国人民说真话的正确角度。

众所周知,喧嚣多年的“医改”是一个不仅涉及广大群众利益,而且涉及众多相关行业整体产业链利益格局重新划分的复杂问题,因此,虽酝酿多年,但依然难以出台。但其造福于民,体恤民生的设计初衷依然可以得到社会的普遍公认,也正因为如此,公众对于“医改”的所有进程才充满了期待。此番宗委员的“真话”,从另一个角度对万众期盼的医改方案早日出台增添了极为不利的语境障碍。

“言为心声,语为心境”这是古人早就告诉我们的真理。民间还有句俗语叫“屁股决定脑袋,”非常形象的概括了一个人言语的原始处境和根本动力,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再次去品读这位政协委员前后两段谈话时,“‘医改’成功是全国人民的悲剧”到底是真话还是假话?相信大家都会做出自己理性的判断。

我们这个社会需要真话,但在事关公众幸福和尊严面前,这种貌似“真话”的所谓真话,还是不雷人为好。

本报记者闫晓鸿

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

袁方 陕西省政府参事

健康权是一项基本人权。健康公平常常被看成是一个社会核心价值的体现和公平正义的象征。医疗卫生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医疗卫生事业具有公益性,这是由医学的特殊性决定的。不管是什么社会制度,医疗卫生行业都应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30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教训之一就是,政府在公共医疗卫生领域严重缺位,财政对卫生的投入逐年减少。很多公立医院为了生存和发展,过度治疗,盲目趋利,加剧了群众的看病就医负担。有的地方政府甚至为了“甩包袱”,把医疗机构一卖了之,完全推向市场,放弃了政府的责任。实践证明,这样的做法既违背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宗旨,也不符合中国国情。只有让医疗卫生事业回归公益性,才能真正解决看病就医难题。

解决13亿人的健康问题,是一道世界难题。作为一个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口大国,中国要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没有公益性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支撑,是难以想象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是中国特色医疗卫生发展道路的基石。

引入社会资本应落到实处

周虎子经济师、文化学者

公立医院改革必须且只能引入社会资本。之所以出现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就是因为现在医疗机构和专家的数量不能满足市民需求。那么,要建更多的医疗机构,资金从哪来?主要来源就是政府和社会资本。目前来看,政府的钱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引入社会资本。此外,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体制不同,存在竞争关系,引入社会资本后,公立医院将更加注重自身服务建设,对促进整个医疗市场健康发展大有裨益。引入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社会一直反对的设备租赁融资,若一台超大型设备在一家医院内不能发挥应有的功效,使用效率比较低,那为什么不可以与其他医院共享呢?原来大家都认为,社会资本应投入到康复、护理等特需医院中,但实际情况是医院的宗旨都是服务百姓,政府无需对社会资本的引入强加限制。

此次发布的《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决定由各省(区、市)分别选择1至2个城市或城区开展试点。公立医院改革目标之一为“加快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院。”我认为,这是一个令人欢欣鼓舞的好消息,在实际操作中,应充分调研、科学论证,让引入社会资本多元化办医真正落到实处。

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巩四海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主任医师

我们的医生应该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服务,而不能通过医疗服务,谋取自己的经济利益。我们的医疗机构不能办成牟利的场所,一定要维护它的公益性质。国家应该明确医疗卫生机构是社会公益性的机构,它承担着公共服务的职责。同时,政府应该保障医疗卫生机构必需的人员经费和建设经费,不能让医生通过医疗服务赚钱来筹措他的工资和医院的建设。卫生部门应该加强对医疗卫生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增强他的责任感、荣誉感、使命感,在一个宽松合理的体制机制保障之下,树立忠实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再一方面就是加强监督,对一些严格按照国家政策制度规定执行的单位,就要给予鼓励、奖励,对于违反国家政策规定的,就要给予批评和处理。

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尤为重要。医生作为医疗服务的供给者和医改的主体,服务质量的优劣,不但关系到医疗服务的需求者的健康,也关系到医改能否实质性推行下去。从现在的现状来看,人们觉得维护医院的公益性和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是一种矛盾。但是在新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必须认真解决好这个矛盾,如果医改只强调积极性,不强调公益性,那就失去了医改的方向,这也是过去医改的一个教训;如果只强调公益性,不强调积极性,那可能医改也不会取得真正的效果。(本版稿件除署名外由本报记者赵争耀采写)

管办分开加强监管

薛英医药销售代表

公立医疗机构改革的严重滞后,已经成为新医改的瓶颈。公立医疗机构的垄断和以药养医机制的存在,造成了药品使用环节的严重扭曲,使得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难以推行。同时,由于上述诸项改革政策分由各个政府部门执行,彼此之间缺乏有机协调,难以建立一个公平高效、覆盖整个医药卫生全行业的管理和监管体系。

要推动和深化上述各项改革,必须彻底解决卫生行政部门与公立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机构的政事不分、管办不分等根本性问题。只有通过“政事分开、管办分开”,才能解除卫生行政部门与公立医院的“父子”关系,使公立医院真正成为市场主体,接受市场的检验,接受消费者的检验。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公立医院的独立法人地位,进而完善公立医院的法人治理结构。其次,“政事分开、管办分开”是有效监管的基础。在“父子”关系中监管者的公正性是值得怀疑的,监管效果可想而知。这既是公立医院效率低下、形象欠佳的重要原因,也是“医闹”产生的根源之一。最后,医疗领域中社会资本的进入也有待于“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否则,民营医院就无法与公立医院享受同等的待遇,也无法公平竞争。

彻底切断医药利益链

刘天良教育工作者

“医药分家”就是把院内药房从医院内剥离出来,交给社会医药公司经营管理,这不是一个新的设想,过去也积极推动过,但都无功而返。除制药行业反对以外,医疗机构对此也多持反对态度,这是“医药分家”不能推动的根本原因。其实,医药分开的本质应是:医疗专业与药品专业分开;医疗机构与社会药店分开;医生开处方与销售药品分开;实现医生开方,药店卖药的合理专业分工。医生应以诊断、开方、手术、治疗的医疗行为获得收入,社会药店应以销售药品和合理用药咨询服务赚取利润,所以,医药分开的实质是医药分业。

我认为,如果医院和药房分开后独立经营,药房是以销售药品为盈利目的的,所以,他们还会想尽一切办法进行销售。他们消费的群体还是患者,患者拿药还是要根据医生的处方去拿。在这一环节药品销售商还会通过提成或者行贿的方式直接与医生进行交易,再度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最终受益的是医生和药品批发商及零售商,受害的还是病人。

医药分开应彻底切断医院、医生开方与药品销售之间的直接经济利益联系,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医改的目的,这样才能实现老百姓能看的起病的目的。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健康提示:初春乍暖还寒小心得上“红嘴唇” 老茶馆 医改需要医生支持 改善待遇保证医护人员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