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简斋

2012-04-25 18:03 楼主
张简斋〈1880~1950〉江苏省南京市人,原籍安徽省桐城县,生于南京,世局城南安 坊5号。父祖辈均从事医业,中医世家。幼年随父厚之庭训习医。悬壶伊始,时值南京 “三卿一石”名医前辈鼎盛之日,才华难展。二十年代后,张即崭露头角,至三、四十年盛极一时。他精通中医理论,临床经验丰富,擅治内科外感内伤杂病,以及妇儿科的疑难杂症。他诊断准确,用药大胆。敢于创新,不墨守成规,对一些疑难病症,确能药到病除,医名大噪。日门诊一,二百人,有时一人双手脉诊,弟子抄方,从无差错,金陵传为佳话,国民政府建都南京后,军政官商求诊者门庭若市,为南京中医界之冠。军政要员多来就诊,时人称之为“御医”。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曾亲题“当代医宗”匾额致赠以示尊崇。
张简斋热爱中医,积极为中医生存与国民政府抗争。1929年2月,国民政府第一次中央卫生委员会会议,通过余云蛐等人提出“废止旧(中)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后,他竭力反对,奔走呼吁,坚决抵制此案。此案遭到全国中医界群起抗议。同年3月,在张简斋、随翰英等人带领下,南京中医药界游行抗议、请愿,迫使国民政府撤消“废止旧医案”。1932年,张简斋担任南京市第一届国医审查委员,后又参加筹建“中央国医馆”,并捐巨资兴办“南京国医传习所”,张先后办学培养青年中医百余人,带徒授业者二十余人,为中医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张简斋迁居重庆石灰市寓所,继操医业。由于其医求精湛,誉满山城。张氏不仅应达官显贵之邀,亦应平民百姓之求。对平民应诊仍是热心服务,精细诊治,活人无数,遇有贫病者不收诊金,且送药周济。抗战胜利后,张氏回到南京,国民政府授以“立法委员”、“国大代表”等职,他坚辞不受。在医药团体,曾历任中国中医学会理事长,南京国医公会、重庆国医公会理事长,全国医学学术研究整理委员会常务委员,卫生部中医委员会委员,考试院高等中医考试典试委员,中央国医馆常务理事,南京国医传习所所长。1947年,南京爆发“五。二0”爱国学生运动,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他寄予同情,曾掩护中央大学学运负责人。他以治病救人与爱国爱人为心志,受到各界尊重,在重庆时,周恩来曾数度登门访晤。1947年冬,周恩来从南京返延安之时,又曾到张的寓所话别。1948年12月,张迁居上海继续挂牌行医。1949年5月,携眷迁居香港,1950年病逝。
张简斋一生行医四十余载,有着极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治疗上亦有创新。创立治疗“下虚受风”证和治病兼顾脾胃的独到经验和学术见解,临证治疗,每收奇效。张氏在学术思想上,根据“人以胃气为本”、“胃者水谷之海”,以及“得谷者昌,失谷者亡”等经旨,提出“胃以通和为贵”的主张(“通和”指处方用药不使滞寒之忌),并说“不论何种疾病,皆不能使患者因服药而引起胃纳呆滞,特别是对内伤杂病的调补,更应注意及此”。在处方用药时也处处照顾到胃,常以二陈汤作衬方使用。门人王祖雄1947年编《南京名医张简斋经验处方集》,1962年《中医杂志》第11号载《张简斋先生治病经验简介》,可知梗概。














回复 新鲜事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张栋梁 老茶馆 坐堂医的由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