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伤寒论38条、39条的疑惑

2010-03-09 16:42 楼主
伤寒论38条:原文∶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大青龙汤主之。39条:伤寒,脉浮缓,身不痛,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第五明言: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在这里仲景明确指出了中风与伤寒的脉证。为什么38条曰中风脉浮紧,39条曰伤寒脉浮缓?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03-09 16:57 2楼
可能中风以浮缓为常,但是汗不出,故脉浮紧。伤寒以浮紧为常,一般身痛,身不痛但重,故可能浮缓。
2010-03-09 18:44 3楼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毕生精力。奉献岐黄。学习了
2010-03-09 19:23 4楼
这是在天下论坛的过去的一段话,现转于此,以供参考。

所有的伤寒书都没有很好的来解释大青龙汤的第2条,因为他们的思路都在思考烦躁。不知道有没有想过,寒束肌表,阳气内郁而烦躁,如果水液内郁不得外达,内充于脉内,制约了阳气,会出现什么症状呢。
所以学习伤寒论要从阴阳两个方面来理解,不能被一种思路所固定。
大青龙汤证;感寒太过,卫气郁甚,一则心阳内郁,表失温薰,至无汗身疼痛,发热恶寒,阳郁化热而烦躁;一则津液失布,郁于脉内不能外达,致脉浮缓,身不痛,但重,咋有轻时(小便不利,利则有轻时)。[寒束卫气,阴阳失调]治疗宜强发汗。


注;此方证由两种含义;一是阳郁化热,一是津郁失泄,无少阴证为无手足厥寒,下利等症;无烦躁说明津液能制约阳气,并且有全身肿胀感。咋有轻时为津液从小便出则暂轻。
至于脉浮缓与脉浮紧,就是取决于阳气与津液的内郁,阳气内郁则脉浮紧,言中风是说明营虚,津液内郁则脉浮缓,言伤寒说明营盛。
⬅ 《内经》脉痿句读探析 老茶馆 治子宫内膜异位秘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