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实习之感

2012-05-04 09:52 楼主
实习这段日子,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似乎重新体会到学医。先就拿脉诊来说,自古以来脉诊被视为中医诊病的神奇之法,神秘,深奥而不可触及,我每每看到那浮沉迟数洪滑涩脉等20多种脉象时,总觉得其生涩难懂,就连最基本的虚实浮沉迟数几种简单的脉象,在不同的病人身上也是模棱两可,不知所云。但在脾胃专科王文辉老师的指导下,在和病人面对面的交流中,在疑问—思考—发问—实践的循环中,有关脉的很多疑问在慢慢解开。简单说,其实脉与人体就像小溪流和大山的关系,人体是山,脉就是探知山里情况的溪流。

当小溪水流充足流畅时,脉则来去从容,柔和有力,节律整齐时,不难推测山中景色定是一片繁茂,那身体一定不错;当山中树木枯瘦,花草失养时,他孕育的溪流定是水枯流细而没有生命力了,那所诊之脉便是细、沉、弱了。

又比如弦脉,书山说:如端直以长,如按琴弦,主痛,主肝疾,亦可见于夏。肝属木,木主升,向上生长,一节一节地长,想想它和弦脉的端直以长,触指有紧张波动感受否不约而同的温和呢;夏季水多风多,阳气旺盛,在阳气风的混合推动下,水流经常是波纹连连起,闭上眼睛可以感受到那一层层水纹从指腹间滑过。28种脉象我未能完全掌握,但我想只要用心体会,结合临床细细推敲思考,定会对其有所理解,有所领悟。

实习期间我对湿邪的施治有了一些新的理解和认识。原来治湿不能一味燥湿,需得肺脾肾多方面同治。一要引流,为融化流动的水找一个出路;二要让环境温度适宜,杜绝其冰山形成之源;最后当然不忘用点火燥湿了。如此多方面着手治湿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在病种方面中医脾胃门诊遇到最多的是脾胃病,脾胃病是慢性病,除了要治疗外,调养也很重要。王文辉老师就经常不厌其烦地对病人重复一句话:脾胃病三分靠治疗,七分靠调养。比如较常见的胃溃疡,其吃药治疗就需要两个月,而经跟踪调查显示,若要恢复到最初状态则至少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此外,在脾胃病的治调过程中,除了饮食之外,情志亦是关键。经常忧思过度而导致肝郁,进而肝气犯胃,肝胃不和,在临床中也常见来看胃不舒服的病人常说有一点想呕,或是说两胁有点隐痛,或是气不顺之类的兼症状,在治疗中常加入一些柴胡,郁金,佛手之类的药物,效果常常是很好,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实习中老师常提治胃勿忘肝,肝胃要同治的原因吧。所以老师在看病时,常常要求病人放松心情,并告诉病人健康的生活规律和生活习惯。

“学医要多跟师,多临床,多思考。”实习的这段日子让我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05-04 10:21 2楼
向楼主求证一件事,请问楼主在实习过程中有没有发现如古籍中所说-左大顺男,右大顺女(脉经)“男左大顺,女右大宜(医宗金鉴)”——男子脉左脉略大,女子脉右脉略大的脉象特点?我为什么摸了几个人的脉象(不分男女)都是右脉略大略强?当然我不是实习生,更不是医生,只是普通爱好者。
2012-05-04 11:25 3楼
真羡慕版主,能从师学习,祝你成为一位优秀的医生!
⬅ 芳香药赋 老茶馆 此方治疗鼠标手,大家以为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