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阴三阳开阖气化理论阐释

2012-05-15 23:28 楼主
三阴三阳开阖气化理论阐释
主要是指三阴三阳的气化规律和运气气化规律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开阖枢是指人体三阴三阳生理功能、病理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的概括。
太阳主开、少阳主枢、阳明主阖,分别代表阳气的一种状态,“太阳”,就是阳气很盛大的意思。“太阳主开”,指的是太阳主开功能的启动,阳门打开,阳气得以逐渐地释放出来。“少阳”少者小也,未大也。少阳,初生之阳,未大之阳。“少阳主枢”,少阳是阳气由太阳状态转化到阳明状态的节点,就象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边界口一样,也很像剪票口。“阳明主合”,阳明,两阳相合为阳明,阳气到了极盛时就会转衰,就需要节约,需要保留火种,阳气就要进入蓄积收藏的状态。
“太阴为开”阳气升发释放到一定程度后,就逐渐衰减,要从升发转到收藏,由出转到入,从浮到沉。太阴开机启动后,阳气进入真正的潜藏状态,要休养生息,就象人工作了一天需要休息、睡觉一样。收藏到一定的程度,少阴枢转开合,厥阴闭合收藏之门,太阳开启功能打开,阳气又开始工作,要进入升发、宣布状态。周而复始。

生理上:
三阳经内应膀胱(大、小)、胃、胆的气化功能变化。三阴经内应肺(脾)、肝、肾(心)的气化功能变化。
开阖枢传变规律,主要体现在三阴三阳经传变方式。
一是太阳——太阴传,太阳、太阴在开阖枢中皆属气机中的开机。
“开机”,是指人体精气的运行、敷布、转输利用及排泄等功能的总和。
开机失职必然影响到人体的异化过程。从广义的角度看,凡是人体的消耗功能失常,都可归纳为开的病。从气化的角度看,凡是开机失司,往往表现为气机不利的病理,太阳开主要偏重在布气,太阴开偏重于运化水液。二者的联系主要体现在气与水的关系上。气行则水行。故临床上治太阴的水湿,往往须辅以解表发汗,即所谓的开“太阴”之用也。
阳明——厥阴传:阳明、厥阴在开阖枢中皆属于阖机,所谓“阖机”是指人体精气的吸引、贮藏、利用等气化功能,阖机失职必然影响到人体的同化过程,故从广义的角度看,凡是人体贮藏功能失常,都属阖的病理。
由阳明和厥阴在阖机中属阴阳表里关系二者共同组成人体的阖机,因此,一旦其中某方发生失常,便易导致疾病的互相传变,而且互为病理因果关系,故治疗上必须互治。
阳阖和阴阖之间的关系:阳明主精气化源,厥阴之阖必赖于阳明,精充神才守舍,气血足方能内藏,心包火才不致上扰。故治厥阴亦当从阳明治,如肝血虚,阴血失敛,虚火内扰,当资其阳明化源,肝血藏则心包络火自敛,此正所谓“阖阳明即所以阖厥阴”也。
少阳——少阴传:少阳、少阴二者皆属枢机。所谓枢机,从广义上讲,指人体的调节功能。人体的调控系统所包含的表里向外的调节,以及气血阴阳的枢转等,都属于枢机的范围。少阳枢机失常的疾病,少阳居半表半里,枢转表里之气,故凡表里失和的病症,如呕吐、结胸、往来寒热等,无不责之于少阳。 另外,因少阳主表里之间,气行于筋的关系密切,筋又主束骨。所以少阳失司则筋驰骨摇,足少阳经上的阳陵泉为筋之会,主治筋之病,由此可知。
少阴枢机不利引起的病变,少阴居阴分之中,为三阴之枢,手少阴心经主血脉,足少阴肾经为元气之根,少阴受损则为脉力不继,或脉结不通。
由于少阳和少阴在枢机中属于阴阳表里关系,二者共同组成人体的“枢”病理生理整体。一方发生病变,便会极易导致疾病的互相传变,故治疗上必须互治。
阴枢与阳枢的关系:少阳偏于枢气,少阴则偏枢血,二者的联系主要体现在气与血的关系上,由于手少阴心主血,足少阴肾主水,故一旦少阴枢机不利则脉结不通,水火不济,只有枢机正常,生气运转,这样气行则血行,气血流通,心肾才能互济,这就是“枢”少阳即所以枢少阳的意义,这也可能也是“胆病治心,心病治胆”的理论依据吧。




太阳开机病,人体的太阳开机功能受到限制时,太阳病就出现了。外因:如果人体受到风寒侵袭体表时,太阳经脉受邪,气血流行不畅,筋络拘挛不疏。风寒束表,卫气被遏,不能正常发挥其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的功能,症见:脉浮、头项强痛、恶寒。人体的这种病态就是阳气的太阳状态受到抑制。我们把束缚阳气流通的东西搞掉,让阳气按自然规律运转起来,就把病治好了。由于邪气在表,从体表驱除最省力(祛邪要有路),要解表;又受到风寒的侵袭,寒则温之,要用辛温解表的药。 内因方面:由于水饮、湿等障碍了阳气的外出,阳不化气,水液的代谢谢失调,从而导致水液代谢谢障碍相关的疾病,如<伤寒论>太阳篇中水气、痰饮、蓄水等症,小青龙汤、大小陷胸汤、五苓散等方可据病机选用。
阳明合机病变:阳明的功能是使阳气收降,阳气收降以后,天气变凉、变燥,所以阳明与秋天相应。如果阳明当降不降,当收不收,就会阳亢而无所制,天气会变得奇热且干燥。医学上阳明病的最大特征就是热和燥。举例:胃属阳明,喜润恶燥,以降为顺。如果胃气不下,食物在肠胃不能及时消化吸收,大便不能正常排出体外,能不变质发酵?能不发热?消化吸收不能正常进行,人体能不缺乏水分?治疗方法:凉之、润之。白虎汤是最具代表性的方剂。
少阳枢病,它的异常表现在开合的异常。枢机影响到开的一面,它的的病变就表现在太阳里;枢机影响到合的一面,它的病变就表现在阳明里。《伤寒论》:“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是言邪犯少阳,人体气血虚弱,阳气卫外无力,腠理疏松,外邪乘虚侵入所致。是外邪由表如里,由寒转热的中间过渡阶段,其病性属热,其病既不是在太阳之表,又不在阳明之里,而是在半表半里之间。邪如少阳,正邪分争,枢机不利,影响到脾胃的气机升降和受纳运化功能,出现往来寒热、胸肋苦满、口苦咽干、目眩、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食等症状。宜用和解之法,典型少阳证用小柴胡汤。少阳枢机病影响到开则是少阳太阳合病,用柴胡桂枝汤。少阳枢机影响到合,就是少阳阳明合病,用大柴胡汤或柴胡加芒硝汤,少阳病变症很多也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此处论其常也。
太阴开机病变,太阴主开,开的是阴门(收出藏之门),阳气入内转入收藏。阳气为何入内?一是为了阳气本身的休养生息;二是阳气内入可以温养脏腑。太阴病篇提纲条文“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第227条:“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汤辈。”都说明了脏腑失去温养是太阴病的主导。内寒则胃不能腐熟食物,脾不能运化精微,所以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是水液不能被吸收利用的表现。不渴,是因有寒则代谢谢慢,人体水分需求少,自身水分尚未到明显缺乏的程度。
太阴开机失调,阳气得不到休养,人体的能量得不到贮养、蓄积,阳气就会真正衰少,就会病情加重,转入少阴病。
少阴枢病,它也是影响开或影响合。少阴枢机的重要性比少阳枢更进一步,它同时主导水与火的枢转。如果枢机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水火的调和,水太过必寒,火太过必热。
所以,少阴篇的核心就是一个寒化与热化的问题。
中医上有个“体”“用”的问题。“体”是器质性的,属阴;“用”是功能性的,属阳。 三阳的病变主要是阳用发生障碍,即功能出了问题。 三阴的病变就伤害到“体”了,有了器质损害。 所以阳证很少死人,病到了少阴、厥阴那就进了危险期了。
由于少阴病变是在太阴病的基础上发展来的,在太阴阶段阳气没有得到很好的贮养、蓄积,内脏没有得到很好的温养,阳无阴不生,阴无阳不长,这时阳气已相当衰弱,当少阴的开机发生病变后,不能正常进入太阳状态,阳气陷而不举(故其脉沉),不能正常敷布,温煦功能丧失,不能充达于四末,故见手足寒冷。



这就是“天人合一”、“远取诸物、近取自身”的妙处。
余则不论。
中医不单是要学的,更是靠悟出来的。古人云:垂法诲人,只能使人规矩不能使人巧。读经典是为了借先贤的知识来改善我们的观点,以提高我们的觉悟和智慧、能力。一些道理我们悟不透并不一定别人悟不透,一些事我们做不到别人并不一定做不到。

建议:没有高智商、高远渊博的见识、坚强的毅力、慈悲为怀的心地,没有对中医的无限热爱的人,请远离中医。扬名立万、升官发财的机会多的是,否则可能会误己害人!



“肝左脾右”,也是外人攻击中医的口实,难道我们的祖先不懂生理吗,他们没有进行过解剖吗。中医论五脏讲究“体”、“用”,古人认为:肝之体在右,而其气化之用先行于左,故肝脉见于左关;脾之体在左,其气化之用先行于右关。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05-15 23:57 2楼
开、合、枢的另一类解释多谢分享!
2012-05-16 06:12 3楼
王家祥 说:
开、合、枢的另一类解释多谢分享!

先生见笑了!前几天在网上看到相关的贴子,就准备把自己的理解整理一下。本来想发一部分的,结果昨晚误操作全发上了。后半部分没写完,还发了点牢骚,很遗憾。
2012-05-16 12:27 4楼
mlgwyh 说:
先生见笑了!前几天在网上看到相关的贴子,就准备把自己的理解整理一下。本来想发一部分的,结果昨晚误操

期待更多精彩。
2012-05-16 15:19 5楼
“太阳为开”、“太阴为开”非是,“关”误作“开”,闗、開形似易误,当为“太阳为关,少阳为枢,阳明为合;太阴为关,少阴为枢,厥阴为合。”其内容见于《素问•阴阳离合论》、《灵枢•根结篇》及与其有相关内容联系的《素问•皮部论》。

开、阖、枢,当为关、阖、枢。
2012-05-16 16:18 6楼
先生学识渊博,在下拜服!先生能谈一谈自己对此论的见解吗,最好是能验之临床的体会,希望先生不吝赐教。谢谢
2012-05-16 18:03 7楼
俺的天啊,六经理论新理论如雨后春笋而出,仲景在世的话也会目瞪口呆。
2012-05-17 00:05 8楼
mlgwyh 说:
先生学识渊博,在下拜服!先生能谈一谈自己对此论的见解吗,最好是能验之临床的体会,希望先生

河间金栋答曰:

“太阳为开”、“太阴为开”非是,“关”误作“开”,闗、開形似易误,当为“太阳为关,少阳为枢,阳明为合;太阴为关,少阴为枢,厥阴为合。”其内容见于《素问•阴阳离合论》、《灵枢•根结篇》及与其有相关内容联系的《素问•皮部论》。

关(闗-閞)、阖、枢者何义?
关,取义于门闩;阖,取义于门扇;枢,取义于门轴

《素问•阴阳离合论》及《灵枢•根结篇》论三阳有关、阖、枢,合为一阳;三阴亦有关、阖、枢,合为一阴。此一阴一阳作为人身之两重门户,外以拒邪气之侵,内以固精气之失。此乃三阴三阳(即关阖枢)之生理。

根据经脉的循行规律,三阳经脉之太阳经行于身之后为关,且在三阳经中相对地处于浅表部位,主禁津液及于毛孔,故主关;阳明经行于身之前为阖,且阳明经相对地位于体表的深层,具有闭阖收敛作用,故主阖;少阳行于身之侧为枢,且少阳经则处于两经的表里之间,具有枢纽的作用,故主枢。此即“太阳为关,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之含义。三阴经脉亦如此。

“阴阳离合”是《内经》阴阳学说的重要理论,其核心是阴与阳的可分性及其统一性。以人身阴阳而言,外之阳再分为三,即太阳、阳明、少阳;内之阴再分为三,即太阴、少阴、厥阴,这就是相离。而三阳为一阳所化,三阴为一阴所化,都各具有统一性,这就是相合。三阳相合为人体屏障,如人身之门:太阳为关,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共同主司御邪作用。三阴关阖枢主人体封藏:太阴脾藏营,少阴肾藏精,厥阴肝藏血,各有所主,是为相离;而营、精与血互化互生,同为生命之基质,是为相合。所谓三阴离合,即寓有脾肾肝分工合作同主精液封藏之义。

在病理上,三阳经之关折则“肉节渎(溃缓)而暴病起矣”,阖折则“气无所止息,而痿疾(悸病)起矣”,枢折则“骨摇而不安于地也”。三阴经之关折则“仓廪无所输,膈洞”,阖折则“气绝而喜悲”,枢折则“脉有所结而不通”。

阴阳离合论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伤寒论》在对外感热病进行辨证论治过程中,既充分运用了这一理论。如基于三阳相离的观点,仲景指出:发热恶寒者属太阳,治宜汗解,以麻黄汤、桂枝汤类主之,吐下则禁忌;但热不恶寒者,治疗宜清下,以白虎汤、承气汤等主之,汗则禁忌;寒热往来者属少阳,治宜和解,汗吐下均为禁忌。三阳界畔分明,违背它就会诛伐无过。这种理论对于温病亦然。如叶天士说:“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辨卫气营血,与伤寒同”。在《伤寒论》中,三阳相合则见于二阳或三阳合病的例子。这就是因邪气过盛或正气虚弱所致,宜从阳之相合而治。如太阳阳明合病用葛根汤,太阳少阳合病用柴胡桂枝汤等。

至若急性热病后期,正气日弱,病即离阳入阴,其发展一般也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太阴、少阴、厥阴。由于三阴封藏失职,故皆可见吐利之证。其中属太阴者,用理中汤类;属少阴者,四逆汤主之;病在厥阴者,乌梅丸、吴茱萸汤主之,皆宗三阴相离立法。内脏病久,往往一损俱损,精血虚衰,常需考虑三阴并治。如肾气丸以地黄补少阴肾、山药补太阴脾、茱萸补厥阴肝,即三阴并补的例子。
2012-05-17 00:09 9楼
金栋按:“太阳为开”、“太阴为开”,《太素•卷五•阴阳合》均作“关”。

杨上善《太素•卷第五•阴阳合》注:“三阳离合为关、阖、枢,以营于身也。夫为门者具有三义:一者门关,主禁者也,膀胱足太阳脉,主禁津液及于毛孔,故为关也;二者门阖,谓是门扉,主关闭也,胃足阳明脉,令真气止息,复无滞留,故名为阖也;三者门枢,主转动者也,胆足少阳脉主筋,纲维诸骨,令其转动,故为枢也。”

萧延平按:“‘太阳为关(闗)’,‘关’字《甲乙经》、《素问》、《灵枢》均作开(開)。日本抄本均作‘閞’,乃‘关’字省文。玩杨注‘门有三义,一者门关,主禁者也。’‘主禁’之义,‘关’字为长,若‘开’字,则说不去矣。再考《灵枢•根结篇》及《甲乙经•经脉根结篇》,于‘太阳为开’之上均有‘不知根结,五脏六腑折关败枢、开阖而走’之文,本书卷十《经脉根结》与《灵枢》、《甲乙》同,则是前以关、枢、阖三者并举,后复以为关、为阖、为枢分析言之,足证明后之为‘关’‘关’字,即前之‘折关’‘关’字无疑矣。下‘太阴为关’与此同义,不再举。再按:嘉佑本《素问》新校正云:‘《九墟》太阳为关,作关’。”

杨上善《太素•卷第五•阴阳合》注:“三阳为外门,三阴为内门。内门亦有三者:一者门关,主禁者也,脾脏足太阴脉,主禁水谷之气,输纳于中不失,故为关也;二者门阖,主开闭者也,肝脏足厥阴脉,主守神气出入通塞悲乐,故为阖也;三者门枢,主转动也,肾脏足少阴脉,主行津液,通诸津液,故为枢者也。”

林亿等《新校正》云:“按《九墟》‘太阳为关,阳明为阖,少阳为枢。’故关折,则肉节溃缓而暴病起矣,故候暴病者取之太阳;合折,则气无所止息,悸病起,故悸者皆取之阳明;枢折,则骨摇而不能安于地,故骨摇者取之少阳。”

日本•丹波元坚《素问绍识》:“《太素》开作閞。按:即关字。杨曰:‘三阳离合为閞、阖、枢,以营于身也。夫为门者其有三义:一者门閞,主禁者也。膀胱足太阳脉,主禁津液及于毛孔,故为閞也。二者门阖,谓是门扉,主关闭也。胃足阳明脉,令真气止息,复无滞留,故名为阖也。三者门枢,主转动者也。胆足少阳脉主筋,纲维诸骨,令其转动,故为枢也。’坚按:《太素》与新校正引《九墟》相合。如今《甲乙》犹与《根结》偏不异,《皮部论》阳明之阳,名曰害蜚,即阖扉。少阳之阳名曰枢持,太阳之阳名曰关枢,乃与《太素》同义。开字阖字义具于《皮部论》,又《太素》载《根结论》开字亦并作閞。”

胡天雄《素问补识》:“此‘太阳为开’,关,误作开。杜甫《早行》诗:‘崩闭关其情。’杨笺:‘关,一作开。’王的次注,杜的诗作,均写成于公元8世纪60年代,王:公元762年,杜:公元769年。二字互误亦同,皆由字形相似所致。唐代‘关’简作‘閞’。但诗词一字之误,无关大旨,医经一字之误,后世以讹传讹,容易造成中医学理论的极大混乱,不可不慎。”

傅景华等《黄帝内经素问译注•阴阳离合论》:“太陽爲開,陽明爲阖,少陽爲樞:開,应作闗。形似易误。《皮部论》:‘太陽之陽,名曰闗樞。’此以門的結構与功能比類十二經的作用,其内涵可參該篇。阖取義于門扇,闗取義于門閂,樞取義于門軸。太陽在後爲闗,陽明在前爲阖,少陽在中爲樞。”
2012-05-17 00:10 10楼
繁体字:開、闗、閞。閞即闗也。閞、開形似致误。
2012-05-17 00:12 11楼
閞是多音字:⑴音变(bian);⑵音关(guan)-即关(闗)。
⬅ 单味桑叶治头汗案 老茶馆 建军回到本草学伤寒====瓜蒂散(第六十八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