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案中体会中医的脉证合参

2012-05-19 19:43 12楼
孙洪彪 说:
郑案,丹溪先灸气海,后用人参,数日用参十余斤而愈..

余震感叹:此种病.今常有之.医所用参不过一二钱



知此法可也。



然今时何敢涉此深水?非己之亲必不敢也!
2012-05-19 20:02 13楼
飞翔的鹰 说:
知此法可也。

大环境如此,无可奈何,飘过也就算了

如果有了可以施治的机会,却没有多掌握一些治疗方法,那就是医生的遗憾了
2012-05-19 20:07 14楼
孙洪彪 说:
2案妇人:丹溪以麻黄.羌活、荆、防、南星全蝎、乳香、没药、木通、茯苓、桔、朴、甘草、红花为末.酒下.未




来看一下入门级的小学课本,与同志者共温习。


修园云:人百病,首中风,骤然得,八方通。闭与脱,大不同。开邪闭,续命雄,固气脱,参附功。顾其名,思其意,若舍风,非其治。火气痰,三子备,不为中,名为类,合而言,小家伎、、、、、填窍方,宗金匮。




三子者,河间言五志过极,动火而卒中;东垣言元气不足而邪凑之;丹溪言湿生痰,痰生热,热生风。


岂古人乃傻瓜壶?


真中、类中古贤已经分清。
2012-05-19 20:33 15楼
飞翔的鹰 说:
来看一下入门级的小学课本,与同志者共温习。

陈修园是非常崇拜仲景的,三子在他眼里只是小家伎

但类中是谁提出来的?

不是仲景,是元朝的王履

为什么要提出类中?

是为了与真中风区别

为何要做区别?

就是因为自仲景之后的很长时期,认为脑中风的发病只有外风,后来发现不对,所以把一些不是外风引起的又归成一类,名为类中风。
2012-05-19 20:35 16楼
学有深浅,术有高下

我现在还只能学入门级的小学课本,望多指教
2012-05-19 21:10 17楼
孙洪彪 说:
学有深浅,术有高下

我现在还只能学入门级的小学课本,望多指教



圣人虽没言类中之名,论却有类中之实,“邪入于府,即不识人;邪入于藏,舌即难言,口吐涎”。


修园虽尊古中坚,然在“小学课本”中教人“火气痰,三子备”,也是认识到了此问题。


暂且不论仲景中风之名义,方之出自手否,单论风引汤之组成,已现风痰内藴之治。张锡纯先生“师风引汤之意”而创建瓴汤。


先师仲景与人规矩,巧之在于己。



与君子共勉!




2012-05-19 21:18 18楼
脉诊讲究"脉症相参",脉症相合虽急亦有希望;若脉脉症不合,病再轻也决不能掉以轻心。郑案属“虚极有盛候”,昏厥时代谢谢变慢是合理的,如脉沉弱,那是正常。现在人进入昏厥状态,脉却像剧烈运动时的洪大绝伦,不是元气将脱又是什么?这时的治疗原则是先使病人的代谢谢变慢,防止元气耗尽死亡。加附子只能会令病人代谢谢更快,加速死亡。用人参固气防脱是对的,但必须重用,如用量轻,也会使元气更加浮越促其早死也。切记:人参轻用可升提中气,只有重用才可峻补下焦真元。这种情况可重用山萸肉、龙骨、牡蛎之类,更为稳妥。我曾治一病危的肺癌患者,其人奄奄一息,本在不治,怜其家人哀求延数日之命,为处方:山萸肉120克、山药100克。强挽其即将涣散之元气而已。药后,病人神志转清,要吃要喝,三日后,其左胸部出数十个疮而逝。像这种重症处方时千万要做到万无一失才行,一味药即关生死啊!
2012-05-19 21:19 19楼
“合而言,小家伎”

指的对中风分不出火气痰3因,混为一谈者为小家

2位大侠杀到这里来了?
2012-05-20 06:13 20楼
根据不足,往下药也,除非丹溪敢用。
⬅ 芬芳培徒 代谢国恩 老茶馆 大家好新人报道多关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