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氏脏腑按摩秘笈中 段朝阳

2012-05-26 12:31 楼主
段氏脏腑按摩秘笈中
作者 段朝阳
段朝阳先生,继承家学,著《段氏脏腑按摩技法》和《段氏脏腑保健按摩》,将秘传古老技艺奉献社会,成为脏腑按摩传播和倡导者,荣获“全国养生保健特技能手”称号和“中华养生保健技术传承奖”。“脏腑推拿”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01脏腑按摩手法多以通经降浊为主,因浊降清自升,故而用意亦多为降。
102脏腑按摩务必力入内而忌浮于表,因其是消脏腑内之浊,而非美体表之肤。这也是段氏脏腑按摩与现代的减肥推油按摩的区别所在。
103气与血相维附,同样邪气与恶血也是相维附的。
104中医学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因此邪气与瘀血同样相合,邪气以瘀血为载体而结,按之瘀血消则邪气散,气通血活病自除。
105诊病当先明脏腑,治病要决在气血。能使周身之气通而不滞,血活而不瘀,气通血活,何患疾病不除?
106“健运三经”,腹部肾、胃、脾三经,正浊气的升降之道,正气的贮藏 与浊气的排泄皆归三经,故运之可通腹之经,调脏腑之气。
107师传:按摩之手如猴手状。其意为按摩时手的着力部位应为手掌的边缘,即五指指腹、小鱼际、掌根、大鱼际。
108脏腑按摩以近距离治疗为主,但根据需要亦可远距离选经择穴施治,远近配合以获最佳效果。
109按摩疗法重在细微处见功夫,现代人施术多重于面,而忽略于点,往往细节更会决定疗效。
110脏腑是人体健康之本源,养生贵在养脏腑,脏腑健则体康心宁。
111调腹通经,宜先通腹左,而后腹中,再则腹右,腹左通则气降,腹中通则气和,腹左难通需用功,全腹通则气顺症消。
112脏腑按摩应先通经,后消灶,实际操作二者同行,只是意识有别而亦。
113情志所伤,因心动气,初不外气乱气结,轻少可自调,于身无碍,多久则厚积,损伤经脉,气结血瘀,诸证则生,必扰身心,即需外内除之,亦需心变御之,身心并调,方获安康。
114脏腑按摩遵循中医整体观念,治病求本原则,故其法对人体是整体调理,通脏腑之经,清脏腑之浊,修脏腑之损,平脏腑之衡,补脏腑之虚,还脏腑之原,故有异病同治,多病同治之功效,为难得养生保健之秘法。
115因浊物致盲肠易留难行,故有双手揉推之法,此法需双手协调配合,左手大鱼际按,右手四指推,对盲肠形成挤压之势,若内有浊物可生声响,促其上行于结肠,此式操作难度大,学者需用心体悟。
116“清理盲肠”之式,皆因其生理结构特殊,浊物致此易留而行,故按而推之。其独特双手揉法,一挤一送,即可将其内浊物向上推送,又可防再归小肠,甚是妙用,为段氏脏腑按摩之独有技法。
117人们常认为阳虚为气虚之极,阴虚为血虚之极,本人认为无论阳虚还是阴虚,皆应为气虚,即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不足,只是其因不一,其症不同。
118按摩指力应穿肌入脏,透骨入髓,久而不衰,柔而不疆,才合深透持久之法。
119做脏腑按摩,随施术于表,但心必入脏腑其内,才能力、意、能入其内,而通其阻,化其浊,修其形,补其虚,还其本。
120何为按摩?自古即命名为按摩之法,可见古人之酌见,此二操作手法当为该疗法之方法中之精要核心,足具概括此术之理法,故而命之。按为静,摩为动,按摩为动静结合之术,而今人施术多动少静,合今人浮躁之心,然其效距古远矣。
121“翻江倒海”之式,若头天揉动有声,第二天揉动无声,此为浊气归位所致,即治疗出来的浊气又回到原来的位置,这时可从背部或胸部寻找,即治背或治胸使浊散而出。

122因胃肠的蠕动较缓慢,故腹部手法频率不必太快,要做到深透而缓和。

123背部膀胱经有脏腑之气输注的腧穴,脏腑之病气同样可输注这些穴位,脏腑按摩虽以腹部为主,但也非常重视背部治疗。一是消散邪气,二是清除病灶,三是整复脊柱。

124何谓按摩“到位”,在脏腑按摩疗法施术中,使某个施治部位气动或气通可认为在这个部位的施术达到了最佳效果,称之按摩“到位”,但由于病证的不同,可能一次或多次才能达到要求,需施术者感觉而定。
125“舒肝和胃”之式,不但调理肝胃之气,而且有降心肺之气的作用,起到静心安神之功效。

126腹部按摩要控制好气的升降,以防止气机的紊乱,不然有可能导致患者的不适。

127腹部气海穴部位的硬块在民间称作“病疙瘩”,临床发现有此块者多有高血压,或肾气亏虚、身疲力乏。

128胸部病因主要是气、火、风,腹部病因主要是脾胃不和、肝气不舒,下肢病因主要是寒湿。

129中医讲“辨证论治”,所以中医治疗疾病是很难做到标准化的,按摩疗法也不例外,但根据按摩疗法本身的特性,是可以总结一些有规律的常规操作程序和方法尽量做到标准化,再结合不同疾病的特殊性辨证施治,这样标准化与特殊性相结合的模式,更利于保证效果和学习推广。

130深透之力达于腹内,会产生酸、麻、胀、热之感,抬手血流直下双下肢,也称作得气感,为邪气、寒气下行之象。

131人体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为经络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由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均与腹部有着密切的联系,奇经八脉中冲、任、督三脉,同起于少腹胞中,即"一源而三歧",带脉缠腹束腰,阴阳二维、二跷的循行与分布亦与腹关系密切。

132腹为五脏六腑之宫城。五脏六腑就其所居处的位置而言,虽然分居于胸腹之中,然而位于胸中的心、肺二脏与腹中的大肠、小肠二腑,通过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所以腹部不但直接包括脾、肝、肾三脏和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六腑,而且位于胸中的心肺二脏亦与腹部有着密切的关系。

133脾胃位于通过上下的中焦,胃的生理特点主降,脾的生理特点主升,同时心火的下降,肺气的肃降和肝气的发生,肾水的上奉等,也无不配合脾胃的升降来实现其升降运动,这说明脾与共同主宰完成人体气机的升降功能,实为整体气机的枢纽。

134体内气动可有声可无声。有声,动可耳闻,西医称肠鸣音,肠动声响,但有时据其变化非循肠而行,故脏腑按摩称为气动。无声,气动有形,需静心凭指触而感,非一日功而得。

135从中医大肠“变化出焉”的功能来看,并只是单单排泄糟粕,而更重要的是在排泄的同时还要汲取里面的营养物质直接转化为肾中精气,补益肾精,故段氏脏腑按摩疗法非常重视对结肠的施治。
136按摩腹部时,对体虚者多用掌按法,动作要缓,多补少泄;对体壮实者多用指点法,动作刚猛,多以泄为主。施术者需仔细因人、因病而辨,用心施术,以求实效。

137纵观段氏脏腑按摩腹部技法,有刚有柔,有重有轻,有表有里,有深有浅,有线有点,有面有线,有分有合,有上有下,有单有双,有补有泄,各种技法的结合实现了全面多层次对腹部各各部位的调理。

138“通调腹部”之式,起到调和整个腹部气机,以及缓解重手法刺激的作用,动作要缓慢而有节律。

139“抓拿腹壁”之式,意在消除腹部较厚的脂肪和软化僵硬的腹部肌肉,以达到“水落石出”的作用,另外还起来消脂减肥和疏通皮部经络的功效,主要适用于腹部肥胖和坚硬的人群治疗初期。

140依据“生物全息”理论,腹部同人体的其它部位(如:手、足等)一样,也是整个人体的一个缩影,不同的部位代表不同的组织器官,即在腹部有人体各个组织器官的相应“反射区”存在。

141腹者,五脏六腑之宫城,气血生化之源泉,气机升降之枢纽。故万病腹中生,治万病还需从腹治。
142一个人肚子大,并不等于不健康,只要肚子里空空无物(无滞气瘀血导致形成的硬块、条索)、柔若婴腹,则多表现无疾。

143“海底捞月”之式,是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当上腹之浊气浊水下行致少腹时不能排出体外而采用的技法,意在使浊物返回上腹,使浊物在腹内上下移动,逐渐消散,以便最终排出体外。此法如两水杯相互返复倒水,水会逐渐减少之理。

144师曰:病不知所因皆可按气治。看似糊涂医治糊涂病,实大智也。宇宙万物皆由气构成,人体亦然,病亦无二。故百病按气治乃段氏脏腑按摩理论之总纲。

145师曰:腹左为气,腹右为血。故左病易治,右病难调,腹左气通见效,腹右血散方愈。

146按摩腹部时要做到上下兼顾,才能保持气机上下运行的协调,因只做下可能会导致气机的上逆,而只做上又可能会导致气机的过降或邪气的散而不排形成腹胀,故必上下下上循环,才能达到上下相通,气机不乱。

147人体体腔内的经脉阻塞远远重于四肢经脉的阻塞,脏腑按摩着重打通脏腑相互之间联通的经脉,抓住了影响人体健康的本源,故理通效显。

148“筋长一寸,延寿十年”,按摩四肢应注重对附着在关节上的易损挛缩筋腱进行调理,消除因损伤改变而导致的经脉淤阻,保持十二经络在四肢的畅通。

149关节不通的原因:一是活动最多易劳损,二是肌腱附着血管少易缺营养,三是肉薄关节内液体易受寒湿损伤,四是经穴汇集易阻塞。故通四肢宜重调关节部位,以达到节节惯通,同时对脏腑也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150人体能量点分布:前面三个,一是气海、二是中脘、三是上星;背面三个,一是长强、二是命门、三是大椎。能量点就是人体能量的贮存部位,刺激能量点能够调动人体的贮存能量来改变人体机能,冲击病灶,改善症状,但不可连用多用,否则会损耗人体能量,反而无用,且无益身体。

151人体四肢的阻塞部位重在关节,关节即关口也,要使四肢与躯干脏腑相通,首要是打通肩、髋关节处的经脉,次是肘、膝,再是腕、踝,方可实现节节惯通,四肢气血通畅得健。

152脏腑按摩作用就是打通五脏六腑之间瘀阻的通道和清除组织内的病邪,使受损的脏腑功能得到改善或恢复,重新回归和谐平衡。

153人病,脏腑先病;人虚,气血先虚;人老,筋骨先老。实则人体致病,无论外感还是内伤,首先伤及的是气血,导致气血的瘀阻或亏虚,久之造成脏腑功能减弱或筋骨改变。

154“调理冲任”之式,即是消除循任脉之条索硬块,以通上中下三焦之气,上可安心,中可健脾,下可益肾,并有调理诸证,强健全身之功效,是脏腑按摩疗法的重要施治经脉。

155剑突下硬块为心结,脐上硬块为肠寒,脐下硬块为肾亏,诸块匀阻塞带脉,影响气机升降出入,而生多证。

156“心下破积”之式,多用点、拔之法以消除剑突下之结块或硬条,使心气下降,清气上升,来改善心脏功能。

157心下积块又称“心结”、“痞块”,多因心情郁闷,思虑过多,日久郁结而致,成后堵塞剑突之下,影响胸部气血的升降,宜导致心肺功能失常。

158调肝胆宜先调其周,即右季肋下、胆总管、门静脉等部位,以保其进出气血畅通,而后重治肝体以化其内瘀物,消其内郁气,郁气散而有声,气散则瘀自活,活而代谢谢除之。

159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而肝又易受情志饮食之损,故有“诸证从肝论治”之说,因此脏腑按摩亦将其作为重中之重调理,以畅全身之气机。

160“疏肝利胆”之式,有消肝之瘀,利胆之泄功效,为段氏脏腑按摩的又一核心之法,不因其技法简单,学者忽视。

161“健脾和胃”之式,重在降胃之浊,和胃之体,故降多用点拨之法,和多用掌按之法。脾(解剖)位左季肋下,按而健之,动而活之,以消其瘀。

162“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以道驭器,对人体而言,即以心驭身,故有“万病由心生“,“心病还需 心药医“之说。

163“千寒易去,一湿难除“,“湿邪“乃体内浊液,其性重浊粘稠,其成乃脏腑功能衰弱,气血运行减缓,而使体液贮留而致,故单纯采用发汗、利尿之法难除,甚则反而伤气、伤血,更不利于祛除体内“湿邪“,治则当强脏腑、活气血,湿则消。

164“聚则成形,散则成气“,体内诸邪乃气聚血瘀之物,按则有形之物由聚而散,气聚者散而成气,瘀血者散而化血,邪气瘀血非人生素有之物,散而 必除之,则人体重归自然 ,病消矣。脏腑按摩为逆体内诸邪之成而行之。

165人体腹内形成的结,块,条等病理产物,不仅仅是对疾病的显示,也是一个人的心性和人生经历的信息遗留。人体疾病的生成是有因在先的,不是凭空而生的。

166“脏腑按摩“称作“按摩“比称作“脏腑推拿“更恰当,关键在于做脏腑调理的手法主要是按和摩,即按而深透入脏腑,摩而缓和补亏虚,有静有动,动静结合为主,故称“脏腑按摩“。推则多行于表,拿则多用肌,而难深入脏腑,故这两种手法多不用于脏腑调理,称“脏腑推拿“不脱。

167“理明法自通“,通晓了脏腑按摩的原理,用按摩技法能实现原理即达到了目的,故法是理的具体表现。学者在习法时不必拘泥,为了实践原理在技法运用上能达到“法无定法“的境界是最好的。

168中医认为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无非气和血,生命活动要正常无非气血充足和经脉畅通,按摩之法乃通经脉之术。经脉通,则气血行;气血行,则生命強;生命強,则气血生;气血生,则通经脉,生命强,人体则步入正常之生命活动轨道。
169按摩疗法是一种用施术者的能量清除受术者体内病邪的医术,为以正胜邪之法。故施术者必具強健的体魄和内力才能学习和使用这一治病救人之术,不然会伤己误人。

170脏腑之外,筋骨主之;筋骨之外,肌肉主之;肌肉之内,血脉主之;周身上下动摇活泼者,此又主之于气也。气至则膜起,气行则膜张,能起能张,则膜与筋齐坚齐固矣!故养生按摩必内调脏腑以益精气,外理筋骨以行气,才能使人体达到內強外坚,健康长寿。

171“病除乃天意,妙手偶助之“,一个患者的病痛能够择机而除,非医者术高之果,乃患者之福报也,医者只是在恰当的时机助了患者除去疾病的一臂之力,故每个人积德修福才是护佑人生的真谛!
脏腑按摩乃中道之术,可对人体具有双向调节功效,即弱者可强,盛者可消,使人体重归平衡。

172《道德经》曰“为学日益,闻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则无不为。”学按摩亦如此

173“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患者的病本来就该愈了,医者只是起到了推动作用,故有“病治有缘人“之说,借用前辈一句话就是:遇明医者乃有福之人。治病救人,非己艺高,乃天之道,同感!同感!
174昨日遇一五年腹胀女士,西医查胃肠无疾,脏腑按摩调后今电告己无胀感,欲停治。病仍积而显症,有病不一定有症,有症一定有病,症消不一定病除,今人昧而不晓,当正确引导,治病除因,以防后患,而不可以症消定病愈。

175针炙有针炙的理,按摩有按摩的法,完全用针炙之术行按摩之技,其效难同,故按摩还是按摩,针炙还是针炙,只能互借其 长,以长其效尔。

176背部“強腰健肾“之式,重在肘按压之法,其用中可健肾,上可达脑,下可通足。其用力痛疼方为真,忌力小不透。

178背部“扳按整脊”之式,为消除因脊椎错位形成的“脊源型”病因的方法。在《段氏脏腑按摩技法》中只做了简述,具体应包括颈、胸、腰、骶各关节的矫正,可做为脏腑按摩的辅助治疗。整脊疗法现流行多,习者可择良而用。

179背部“遍地开花”、“罗汉击鼓”,实为揉法和捶法,其用为放松,缓解重手法的刺激。“拿捏肩井”,除治疗肩部肌肉外,还有调一身之气作用。“引气归元”,为收形之法,意将气收归命门。

180这里传授的按摩方法虽然显得很笨拙,但都是最实用最有效的方法。这就是所谓的“见拙方巧“吧。

181背部“摇橹渡海“之式,为指或肘拨法,其操作要领重按而拨之,如弹琴弦,忌浮而不沉,拨而不动,主要作用于背部竖脊肌,即膀胱经,其用为软坚散结,通经调气。

182背部“沙场点兵“之式,实为点、按手法 ,无论指点还是肘按,其力必准、稳、透,深入肌内,甚则透背入胸腹,忌轻而不实,留而不久,力不入内。其施治部位重在竖脊肌,即膀胱经。其用可穴通经调脏。

183背部“金牛耕地“之式,实为抓拿之法,其操作要领重在深入于肌肉,拿后而或捏或搓,忌施于皮毛,虚而不实。其作用为伸展筋肉,消除謦缩,推筋归位。

184背部“平沙落雁”,实为推法,其操作要领重在按于内而后推,顺肌纤维而行,其作用为推血而行,消肉内之结。忌浮而不实,表而不内。

185正脊不松筋,等于白费工。劝正脊师们不但只看到骨头的问题,更重要还要看到肌肉的问题,因为肌肉改变对骨骼的牵拉失去平衡,才是导致脊椎改变的重要因素。

186皮、脉、筋、骨、肉分属五脏所主,故五脏功能失调可导致这些组织失常,反之这些组织受损或功能减退,亦势必会影响脏腑功能,这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因此段氏脏腑按摩在重点直接施治脏腑组织的同时,也对其他部位这些组织进行施治,以消除相互的作用,这也是中医“整体观念”的具体运用。

187“大道至简”,使用按摩手法治病也一样,简单有效便是好,纷繁复杂亦无用,不可象练武哪样只玩花拳秀腿,中看不中用,要练就当年形意拳大师郭云深“半步崩拳打天下”的功夫,才能真正领悟按摩的妙用。

189中药、针灸、按摩是祖国传统医学的三大治病祛疾方法,现代人只认识到中药和针炙的疗效,而把按摩只看作一种缓解疲劳和享受舒服的方法,时代宣扬的悲哀啊!阅《黄帝内经》,按摩疗法乃是优于药物和针炙的更高层次的良方,仅凭一双手就可疗百病祛顽疾,不高名吗?不为按摩正名,传统难真传统也。

190从按摩的角度看人体实际很简单,大致可分为四部分,一是包在体腔内脏腑等组织器官,一部分是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一部分是支持人体的骨骼,再一部分就是包在骨腔里的髓和脑。按摩主要是作用在前两部分,施治脏腑就叫脏腑按摩,施治肌肉就叫经筋按摩,现在学按摩就简单了吧!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段氏脏腑按摩秘笈上 段朝阳 老茶馆 段氏脏腑按摩秘笈下 段朝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