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称医改最缺正气清风 高州模式拷问医院良心

2010-03-25 12:30 楼主
高州市人民医院实行专家采购斩断腐败链条,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模式能否推广成关注焦点

南方农村报讯:2010年3月,伴随着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与高州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高州医院”)院长钟焕清——两位全国人大代表的一番精彩对话,公立医院发展的“高州模式”成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被关注的热门词汇。

高州医院火得并不稀奇。这所粤西山区医院的过人之处不仅在于其与广东省人民医院不相伯仲的业务量——2009年完成门诊量78.6万人次,住院量6万人次,还在于其平均收费还不及中心城市同类医院的一半。

而病人受惠的同时,医院及员工也实现多赢。

医院年总收入从2001年的1.3亿跃升至2009年的4.8亿。3栋17层以上的外科大楼、内科大楼和心血管大楼,让人民医院成为高州市区最有气势的建筑群之一。院内医生收入可以和珠三角地区媲美,主任级医生年薪最高可达30万以上,而当地公务员的年薪不过两三万。

“薄利多销”的“高州模式”受到省委书记汪洋的高度赞许,“高州能做得到,广州为什么做不到?”,他建议广州大医院到高州学习,在增城、从化等地建立1-2个“高州医院”。

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在其博客中转引一位网友的文章称:“我们的医改,最缺的不是政策,也不是政府投入,而是正气,是高州医院的那种风清气正的作风。”

冷待“洋药”

医生反帮患者杀价

“如果医生多花了病人的钱,那么他就错了。”

“假如试验显示第一代和第三代抗菌药都对病人有效,你(医生)开出第三代抗菌药,那么,你就错了,因为第三代抗菌药比第一代抗菌药贵,你多花了病人的钱。”

高州医院质控科科长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错了怎么办?罚款、记过、记入档案、全院点名批评,并影响以后的提干、晋升、进修等。”

高州医院对医生用药进行严格控制:能用便宜的绝不用贵的,能用国产的绝不用进口的,能用单种药绝不用多种药。

严格的用药控制措施使高州医院的药品收入仅占总收入的35%,远远低于其他医院50%以上的药品收入比例。

由于受“进口比国产好,贵的比便宜好”观念的影响,有些病人和家属会主动要求用进口药品、器械。而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医生会尽力说服病人用国产的、便宜的。说服不了的,则需要医生写申请,病人在申请上签名,报设备科或药品采购科,最终由院长审批。

脊柱侧弯的病人,进口矫形系统一个钉子就要5000-6000元,一个手术需要十几个钉子,而国产钉子每个只需500-600元,价格仅是进口的十分之一,用起来照样效果还不错。

近5年来,高州医院的人均住院费用一直保持在4700-5900元之间。

阳光采购

三度公示节省七百元

“采购这块猫腻太多,没有哪个院长有决心抽手。”

长期以来,药品采购环节不透明,巨额回扣等灰色收入让药品价格从厂家到医院一般要番数个“筋斗”,并最终成为“看病贵”顽疾的祸源之一。

在高州医院,院长和医院其他领导并不直接参与采购药物。采购人员从医院专家委员会随机抽取临时组成。

一名外资药企经理称,院长不干涉采购,非常难能可贵。因为“采购这块猫腻太多,没有哪个院长有决心抽手。”

由于用药量大,高州医院经常跳过代理商等中间环节,直接和医药企业谈判。先由药企报价,择优确定采购对象,并公示7天。期间如有更优选择出现,则再选择,再公示,如此反复。

医院曾经采购一种材料为ABS的病床,开始与3、4家厂商谈判,最终价格确定在2280元。

公示期间,又有几家企业找上门,相同材料,最低报价仅为1700多元。

再次公示7天后,又有厂家找上门,最终医院以1500多元买下了这套病床。

一些药企表示,和高州医院做生意虽然利润率不高,但由于需求量大,其实并不吃亏。

高州医院目前有800多种药物,其中国产药占到98%。另外的2%进口药,则为国产药中没有的品种。

为了省钱,年收入近5亿元的高州医院几乎“抠”到极致。救护车每个月的用油量院长钟焕清要亲自过目。医院成立了3个人的缝纫组,自己做手术服和病人服,每件能省十几元。

医生甚至建议病人,不要送锦旗,因为一面锦旗要40-50元。

拒收红包

节约病人隐性成本

“一个红包也就500元,我的阳光收入比红包多多了。”

一天晚上,高州医院内科主治医师张健生下班回家。刚一进门,就接到一个病人的电话,“张医生,你开下门。”

张健生觉得莫名其妙:“开什么门?我已经下班回家了。”

病人说:“你不要管,开门就是了。”

他开了门,发现气喘吁吁的病人就站在他家门口。

原来,病人一直跟在张医生后面。

他将一个红包塞给张健生,“张医生,我知道你在医院不能收,现在在你家里,收了没有人知道。”

张健生坚决没有收下这个红包。

事后,他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我收他一个红包有什么用?要冒那么大风险。他送我的红包最多也就是500元,我的病人不少,阳光收入比红包多多了。”

在张健生面前“碰了钉子”的病人回去后到处宣传,说高州医院医生不收红包,至少又为医院拉来了5、6个病人。

来高州医院求诊的病人,绝大多数是农民。不收红包的背后,其实是医院长远发展的理性选择。院长钟焕清语重心长地对南方农村报记者说:“农民卖猪卖牛,到这里看病,钱花完了看不好,就会认为你医院不行。”

舌战“高州模式”

借助全国“两会”平台,高州医院名声鹊起。而这种价廉、质高、量大的医院发展模式,能否走出高州,特别是向大城市大医院移植,以削平逐年隆起的看病费用?围绕这一问题,一时引发众说纷纭。以下采撷数论,供读者评鉴。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颜楚荣:

有空间,不照搬

高州模式是有学习空间的,但很多地方是不能复制照搬的。因为这里面有很多问题,他们的操作和做法跟很多行业规则都有相左的地方。比方说他们现在也做一些心脏手术等,这个不严格规定将会带来很多问题。如果大家都向它学习,全广东省的县级医院都去做这些(心脏)业务,那整个医疗系统都可能乱套。

院长连汽车每次用多少汽油都要管,以控制医院汽车的用途。这在广州等大城市,尤其是我们这类大医院是不合适的。

广州某三甲医院前院长:

“养家活口”压力大

为何很多医院对高州市人民医院的经营模式不感冒?我想是因为他们走“薄利多销”路线,但当地每家医院都引进竞争同走一条路,该医院的病人也会分散到其他医院去,届时会凸显其经营压力,竞争优势也不复存在。考虑到这一点,广州医院要“养家活口”,为此都在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

网友陈绍喜:

县级医院也难复制

我毕业后曾经在廉江市人民医院工作近4年。高州市和廉江市相邻,都是粤西山区县级市。廉江市人民医院的领导也到过高州参观学习,但是却复制不了高州经验。制度性反腐,不是一般医院能够做得到的。试问现在还有哪些医院能够自行进药,能够理直气壮的跟药商讨价还价,只为了群众能够用上便宜的好药?(来源:南方农村报)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广州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将实现看病“一卡通” 老茶馆 海南新农合基金总额将达10亿 参合人数增30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