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君子汤

2010-03-29 12:45 楼主
【出处】《医学正传》

【分类】补益剂-补气

【组成】人参(9克)白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6克)陈皮(3克)半夏(4.5克)

【功效】益气健脾,燥湿化痰。

【主治】脾胃气虚兼痰湿证。食少便溏,胸脘痞闷,呕逆等。

【用法】上为细末,作一服,加大枣二枚,生姜三片,新汲水煎服。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09-10 10:47 2楼
名称:六君子汤

组成:党参5钱,白术3钱,茯苓2钱,炙草1钱,陈皮1钱,法夏1钱,乌梅5个。

出处:《医门八法》卷二。 功效:健脾,暖肾,敛肝。

主治:痰饮。

用法用量:生姜3片,大枣2个为引,送服四神丸1钱5分。

各家论述:治痰饮者,健脾、暖肾、敛肝,盖缺一不可矣。宜六君子汤重加乌梅,送四神丸。六君子汤健脾者也,四神丸暖肾者也,乌梅敛肝者也。此筹思再四,曾施而已效者也。
2011-09-10 10:48 3楼
名称:六君子汤

组成:人参、白术、黄耆、白茯苓、甘草、山药各等分。

出处:《普济方》卷一四七引《德生堂方》。

功效:助脾进食,辟邪气。

主治:伤寒汗、下之后,将见平复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大枣1个,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加减:如渴,加干葛、乌梅;大便自利,加陈皮、厚朴、砂仁、肉豆蔻;余热,加银柴胡。
2011-09-10 10:48 4楼
名称:六君子汤

组成:人参、白术(炒)、白茯苓、甘草(炙)、黄耆(炙)、陈皮、半夏、神曲(炒)、木香、砂仁、升麻(酒炒)。

出处:《片玉痘疹》卷八。

主治:痘疮起发之后,能食而泄泻者。

用法用量:大枣为引,水煎服。
2011-09-10 10:49 5楼
名称:六君子汤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半夏、陈皮、黄耆、炙甘草、枣仁。

出处:《嵩崖尊生》卷八。

主治:年高不寐。
2011-09-10 10:49 6楼
名称:六君子汤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半夏、陈皮、炙草、神曲、山楂、麦芽。

出处:《嵩崖尊生》卷八。

主治:脾弱。方食已即困欲卧。
2011-09-10 10:50 7楼
名称:六君子汤

组成:人参1两,白术1两,橘红半两,半夏(汤泡7次)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甘草(炙)半两。

出处:《济生》卷七。

主治:脾脏不和,不进饮食,上燥下寒,服热药不得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7片,枣子1个,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2011-09-10 10:50 8楼
名称:六君子汤

组成:人参7分,白术(去芦)1钱,白茯苓(去皮)1钱,陈皮1钱,半夏(姜汁制)1钱,香附1钱2分,木香5分,砂仁5分,甘草3分。

出处:《回春》卷二。
主治:食厥。因过于饮食,胃气自伤,不能运化,致昏冒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大枣2个,水煎,温服。

制备方法:上为散。

附注:先用姜、盐汤多灌,探吐之后,服六君子场。
2012-02-02 08:40 9楼
四君子汤附方二——六君子汤
六君子汤(益气化痰法)明•虞抟《医学正传》引《局方》陈皮一钱 半夏一钱五分 茯苓一钱 甘草一钱 人参一钱 白术一钱五分上切细,作一服。加大枣二个,生姜三片,新汲水煎服。
【主治】脾胃虚弱,气逆痰滞。食少便溏,咳嗽有痰,色白清稀,短气痞满,呕恶呃逆,吞酸,面色萎黄,四肢倦怠;以及脾虚膨胀,外疡久溃,食少胃弱者。
【方论选萃】明•吴昆:气虚痰喘者,此方主之。气壮则痰行,气虚则痰滞。痰遮气道,故令人喘。甘者可以补气,参、苓、术、草,皆甘物也;辛者可以治痰,半夏、陈皮,皆辛物也。用甘则气不虚,用辛则痰不滞,气利痰行,胡喘之有?或恶人参之补而去之,此不知虚实之妙者也。气虚,痰气不利者,此方主之。《内经》曰:壮者气行则愈,怯者着而成病。东南之土卑湿,人人有痰,然而不病者,气壮足以行其痰也。若中气一虚,则不足以运痰而痰证见矣。是方也,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前之四君子也,所以补气;乃半夏则燥湿以制痰,陈皮则利气以行痰耳。名之曰六君子者,表半夏之无毒,陈皮之弗悍,可以与参、苓、术、草比德云尔!(《医方考》)。清•徐大椿:脾气有亏不能健运,故痰湿内聚,食少吞酸焉。人参补气扶元,白术健脾燥湿,半夏燥湿气以化痰,陈皮利中气以和胃,茯苓渗湿气,炙草益胃气也。俾脾健气强则胃气自化,而痰湿无不消,何食少吞酸之足患哉。此补气化痰之剂,为气虚痰湿内聚之耑方(《医略六书•杂病证治》)。清•唐宗海:四君子补胃和中,加陈皮、半夏以除痰气。肺之所以有痰饮者,皆胃中之水不行,故尔冲逆,治胃中即是治肺(《血证论》)。
【近代验证】例一
张亚琴治呃逆案(选自《陕西中医》1994.4)徐某,男,23岁,教员。持续性呃逆1月,前来就诊。患者于发病前,在工作时突然发生呃逆,频频而作,不分昼夜,曾用镇静药,症状未减。患者自诉胃纳欠佳、肢体困倦、食后胃院痞满不适、大便较干、量少、小便自调。诊见:患者面色较苍白,呃逆连声,即在问病史时也未歇止,声低而弱。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迟。证属脾虚湿阻,胃失和降。治宜健脾益气,和胃降逆。方用六君子汤加丁香、柿蒂。处方:党参、白术、茯苓、炮姜、法半夏、神曲、炒麦芽各9克
丁香3克
生姜15克
柿蒂、陈皮各6克
代赭石10克二诊:服药3剂后,呃逆已基本控制,夜间能安静入睡,白天偶有1次发作。继服上方2剂,呃逆全止而愈。例二
张亚琴治臌胀案(选自《陕西中医》1994.4)孙某,女,54岁。患者腹部胀大已3月,加重1周。患者因与家人生气,当晚自感腹部不适,以后腹部渐渐增大,胸闷,气短,尤为近四周来,腹部增大明显,食纳差,口干,咽燥,小便调,大便略干。经当地医院西医进行检查,诊断为胃肠神经官能症。经服用西药治疗,病情不见好转,后转中医诊治。诊见:患者形体消瘦,面色萎黄,喘息不能平卧,腹部胀大,隆起高于剑突,腹围97厘米,移动浊音,双肺布满哮鸣音,其他均属阴性。舌红,苔光,脉细沉。证属肝脾阳气不调,湿浊阻滞。宜健脾益气,理气除湿。方用六君子汤加味。处方:党参、炒白术各12克
茯苓、炙甘草、陈皮、法半夏、木香、大腹皮各9克
砂仁5克
槟榔30克
莱菔子15克。二诊:服药3剂,自感胸闷、气喘减轻,但仍腹部胀大口咽干燥,大便干,脉、舌同前。考虑患者久病耗伤正气,故更为增液汤加味。处方:玄参10克
麦冬、当归、白芍、火麻仁、郁李仁、决明子各10克
川楝子、枸杞各12克
槟榔30克
生地黄、莱菔子各15克。三诊:服药5剂后,患者腹部胀大已消大半,食纳增进,大便质软,舌质淡红,脉略沉弦,腹围92厘米。继用六君子汤减去槟榔,加柴胡9克,鸡内金12克,共服药20剂,腹部胀大已全消失,精神佳,步态自如,衣着平展,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略弦,腹围82厘米,已如常人而愈。
【按语】此四君、二陈复合之制也。盖太阴湿土,得阳始运,喜燥而恶湿。脾运失健,未免积湿成痰,渍之于肺,为咳为喘,痰多如沫;困顿中州,为胸痞不食,泛吐清涎,便解溏薄。虞氏此方,以四君益气以运脾,二陈燥湿以化痰,用治脾胃虚怯,湿郁痰滞者,无不合辄矣。
⬅ 国家食药监局要求查处假药“补肾益脑胶囊” 老茶馆 九州通医药物流启用温度追踪系统 保证药品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