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神阙穴治验二则

2010-04-01 23:05 楼主
艾灸疗法是用艾绒或艾条,烧灼或熏烤体表穴位或患部,使局部产生温热或轻度灼痛刺激,以调整人体的生理机能,提高身体抵抗力,从而是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笔者近几年来,采用艾灸神阙穴治疗多种疾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仅举几例报告如下:

病例1

王某,男,72岁,1999年2月21日初诊。自述患慢性肠炎10余年,近期自觉全身乏力,心悸气短,脐周隐痛不适,每日拉稀便3次,时有五更泄泻。四肢怕冷畏寒,尤其是脐周为甚,喜热饮。曾在某医院作肠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肠炎。长期服用中西药治疗,效果不佳。诊查舌胖质淡,苔白润,脉沉细,属下元不固,阳气虚衰,脾肾阳虚。拟予温脾止泻补肾壮阳。因患者年事已高,故独取神阙一穴,隔盐灸之。每日一次,每次27壮,其壮如黄豆大小。初灸10日后自感比较舒适,脐周隐痛稍减,但每日仍为2次稀便。继续灸治20日后,脐周疼痛消失,大便每日2次,渐为稀便。灸治不停,壮数渐增至35壮。30日后大便渐成形,每日1次,食欲佳。一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病例2

赵某,女,46岁,2005年4月29日初诊。患者双下肢浮肿2年余,时轻时重,劳累后症状明显,平常手足不温,怕冷,腰膝酸痛,夜多小便,白带清稀。诊查舌质淡,舌体胖,苔薄白,脉沉细缓。此为肾阳不足,气化失职。拟补肾壮阳,温化水气。独取神阙一穴,隔盐灸治。每日一次,每次35壮,其壮大小如黄豆。灸5日后自感手足渐温,畏寒及腰膝酸痛减轻,夜间小便次数减少,白带渐稠,查其双下肢浮肿明显减轻。继续灸治15天后,诸症消失,随访迄今为止未见复发。



神阙穴为任脉之穴,居于躯干之中,为任、冲、带三脉交会之穴,亦为中、下焦之枢纽,邻近胃及大小肠。此穴为先天之蒂,元神之阙庭,后天之气舍,为人体之要处。具有温阳固脱,健运脾胃,理肠止泻之功,遵循“寒者温之,陈病灸之”之规,艾灸该穴故对元气虚衰,温化失职之证尤其适用。(李祥农 山东省沂南县中医院)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04-03 21:09 2楼
神阙穴为人体先后天之本,对人体影响极大,脱证灸之,回阳最快,是药物无法比拟的,由于消毒不易,容易感染,被列为禁针之穴,对火针不禁,我个人体会,凡脾虚肾虚肺虚,四肢无力,手脚冰凉,长期腹泻,虚寒怕冷,用火针烧红刺之,可取捷效,非药物及灸法可及。
2010-04-06 16:45 3楼
看到这个帖,想起我曾为父亲灸了一次神阙穴。现在看来很可笑:
1、也是隔姜灸,但姜上未穿孔。
2、不知何为壮。 当时直接整个大艾堆,害的我父亲直说烫,下次就不让我用这个方法了。
现在才知道,隔姜灸时,姜上是要用针穿孔的。
二是艾堆的大小?
用个歌诀来告诉大家吧:
艾炷
艾炷圆锥形,上尖下底平,
艾绒搓捻制,大小分三等,
大炷似蚕豆,中炷黄豆形,
小炷如麦粒,治疗按壮称。
备注:每燃尽一个艾炷成为一壮。
2010-04-06 17:12 4楼
隔姜灸:
姜片厚约半个厘,针穿数孔以透气,
上置大炷放穴上,点燃施灸三五壮,
用于寒证之腹痛,呕吐腹泻关节痛。
2010-04-08 10:49 5楼
这个艾灸我准备试试,也是没灸过。
⬅ 足三里为主穴治疗常见病验案三则 老茶馆 辨证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