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气虚”证态概念的中西医融合探讨(二十三)

2012-06-17 09:34 楼主
“脾气虚”证态概念的中西医融合探讨(二十三)
山西医科大学附属晋中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兼副教授(退休)郝守玉

营卫理论在《内经》中论述颇详,营卫在伤寒六经中的重要地位,历代医家如孙思邈、方有执、喻嘉言等虽倡于此,但仅限于太阳病范畴。其实伤寒六经病理的中心环节是营卫失调。徐培平认为六经通过“开、阖、枢”作用,控制和调节营卫在人体各部位量的虚盈分布和功能效应。六经病的实质是六经的“开、阖、枢”功能失常,导致营卫失调,并造成的脏腑气血津液功能紊乱。六经反映人体阳气的层次性分布,又反映精血津液等的相应变化。六经病证候表现了以机体阳气为主导方面的邪正斗争势态,伤寒六经证治均着眼于机体本身阳气之变动。六经经脉以“开(开放)、阖(闭合)、枢(枢纽)”的三种不同作用使脉内外运行的营卫之气“气里形表而相成也”,营卫气血津液在六经中的波荡运动是一个由阳(经)到阴(经),由阴到阳,由初到盛,由盛到衰,由衰到转的阴阳运转递变过程。六经“开、阖、枢”适时改变阴阳出入门户状态,使人体的阴阳出入变化与四时阴阳的变化协调同步,这是健康的保证。也就是说人体由于阳气与阴液的对立统一规律,而出现动态平衡的健康稳定状态。六经“开、阖、枢”关系到体内营卫气血出入升降,关系到人体本身及与天地的协调。关系到人体系统与外部环境生态大系统的适应和谐统一。六经“开、阖、枢”发生障碍,必然导致六经病的发生,引起相应部位的营卫及其脏腑气血津液阴阳失调,升降紊乱。我们认为徐培平所说的开、合、枢就是营卫之气对于津液与血的调控作用。
伤寒六经病内涵着,营卫气血津液阴阳的多少及运动变化。营卫在脏腑经络之间的联系中处关键地位。脏腑是六经的基础,而其基本的病理环节是六经中运行的血气失和,更深入一步讲是营卫气化失和导致气血津液的紊乱。血与津液同源,相互既济,津液伤时,营气亦济泌脉血以济津,营卫气化必须以津血为基础,营卫阳气与津血之间病变常相互影响,结合营卫谈气化,气化方不玄虚,结合营卫气化谈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变化,才能揭示六经发病的底蕴,才不失仲景创立之大旨。
《素问。痹论》曰:“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灵枢 .营卫生会篇》曰:“人受气于谷, 谷入于胃, 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依据内经则营卫之气皆为水谷之气。故后世李东垣都归结为脾胃之气。李东垣认为:“夫元气、谷气、荣气、清气、卫气、生发诸阳上升之元气,此六者皆饮食入胃,谷气上行,胃气之异名,其实一也。”这样营卫之气就和脾胃之气混同起来。营卫学说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脾胃学说有替代营卫学说的趋势。其实后世脾胃学说是营卫学说的发展,脾胃学说并不能代替营卫学说。营卫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基础。
营、卫、气、血、津、液是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所必需的物质和动力基础。气血在经脉中不断地循环运行。营、卫来源于水谷之精气,其生成要通过一系列的脏腑气化活动,如脾胃的消化运输,心脾的气化输布,然后分别营养人体各部,故《灵枢.营卫生会篇》说:「谷入于胃,以 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这里所谓 “清”和“浊”主要是从功能上的差异而言。“清”是指营气的作用比较柔和,“浊”是指卫气作用的慓悍滑利,无所不到。“卫主气”,“营主血”,卫属阳而营用阴,阳主外而阴主内,故从所处位置而言,有“营行脉中,卫行脉外”之说,这虽不是绝对的,还是可以说明营和卫在内、外概念上的不同。从作用方面讲,“卫” 有捍卫於外的“保卫”作用;“营”有充盈于内的“营养”作用。一 般来说,“营卫”主要体现在功能作用方面,“津血”主要体现在物质基础方面。通过气血的运行,发挥营卫的作用。所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 指营血,“阳”指卫气,这些阴阳、内外、守(内守)使(运行)等对偶概念名词,提示了营卫气血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事实上脾胃学说与营卫学说都是阐述人体内阳气与阴液之间的对立统一规律。人体的阴液都是来自“入于胃”的水谷,是“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素问·厥论》。脾胃之气、营卫之气对于阴液的,固摄、统领、运转、气化,就是人体系统的基本规律。中医学中脾胃之气与营卫之气概念是两个模糊概念,相互交错、相互重叠,但又不完全等同。然而它们的共同之处是,都在说明阳气与阴液之间的关系。
津液乃是人体正常水液的总称。其用不外是灌濡孔窍,温充皮肤,补益骨脑,濡养脏腑。同时也是清浊相互交换途径和营卫气化酿汗抗邪的物质基础。津液调节和转化,除与相关脏腑有关,其最终直接基本环节是营卫气化功能。营气之蒸津液化血,卫气济泌别汁,纳清排浊,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无不是阳气蒸济津液功能的表现。血与津液同源,相互既济,津液伤时,营气亦济泌脉血以济津,故“夺汗者勿血,夺血者勿汗”。可见营卫之气化必以血与津液为气化基础。故《研经言》曰:“气者必有所附丽以行,故血行脉中,附丽于血,卫行脉外,附丽于津,惟血随营气以行,故营气伤则血瘀,津随卫气而行,故卫气伤则津停,治血以温运营气为主,治津以温通卫气为主”。然而营卫俱附丽于血,以其济泌津液,一以主脉中之血濡脉,渗脉中血以滋养脉外组织;一以主脉外之津液以濡分肉诸筋,充盛络脉,以通血气,致津液,纳清泄浊,调和阴阳,故营气伤以血病为主,卫气伤以津逆病为主。
《灵枢·五癃津液》曰:“阴阳气道不通,四海闭塞,三焦不泻,津液不化,不得渗于膀胱,则下焦胀,水溢为水肿。”阴阳气道不通,乃指营卫之气道不通。经云:“水入于经,其血乃成”。身中之水有清有浊,清者入经,浊者为溺为汗,皆因营卫气化所致。苟因运行失度,气化为之阻滞,不能施化,则卫气郁而不舒,营气涩而不行,清不得入,浊不得出,水湿痰饮,肿胀痞满津血诸病乃起。津液代谢谢失调的基本病理环节是营卫气化不及。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06-20 08:19 2楼
营卫气血津液理论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学说,也是中西医沟通融合的切入点。但是研究营卫学说要结合现代关于末梢循环的知识。
2012-06-20 09:35 3楼
中医学中,营卫气血津液学说,是统领阴阳五行经络脏腑三焦的核心理论。
⬅ 请大家帮忙认药喽! 老茶馆 耳后两经跳痛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