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不良、饮食不当、过度劳累 是人类致死的三大原因 金 栋

2010-04-04 23:18 楼主
读经典 验临床

情绪不良、饮食不当、过度劳累,是人类致死的三大原因

金 栋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健康报》2010-3-31题为;“50%的人被活活气死,情商不足影响健康”的文章说:“ 50%的人是被活活气死的,他们因为情绪激动而导致脑溢血。30%的人是活活吃死的,他们死于肥胖带来的一系列疾病。还有20%的人是被活活累死的,因为他们没有劳逸结合。

以上所说虽不是至理名言,但目前来说确实如此。因情绪不良、饮食不当和过度劳累,是导致人类目前非感染性、意外伤害性最常见的慢性自然死亡的三大原因,这在中医经典《内经》中有相关论述。

1. 50%的人是被活活气死的,他们因为情绪激动而导致脑溢血

俗话说“气死人不偿命”,说明“生气”是可以致人死亡的;“气是百病之根由”,说明许多疾病的发生与过度“生气”有关,这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可以找到证据。如《素问·举痛论》载:“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怒则气逆。”

怒,俗称生气、气愤,是人在情绪激动时一种正常的情志变化。由于愿望受阻、行为受挫而致的紧张情绪之体验,人皆有之。一定限度内的情绪发泄对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有重要意义。即当怒则怒,怒而不过,才为最佳。所愿不遂、言语不良刺激、话不投机等,可致怒生。但若大怒、暴怒,则可导致气机逆乱,百病丛生。

怒(生气)既可以上冲心胸,导致或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等心血管疾患,又可以气逆伤脑,导致或诱发高血压、脑梗死、脑出血等脑血管疾患。如果病情严重,则有死亡的危险。说明“气”不是好生的,“生气”是要付出代价的,甚至是以生命为代价。所以说“50%的人是被活活气死的”,此言不虚。

如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东吴大都督周瑜·公瑾,则是被蜀汉丞相兼军师诸葛亮·孔明活活气死的。孔明三气周公瑾,英年早逝三十六;卧龙吊丧柴桑口,气死周郎出凤雏。诸葛亮三气周瑜,将周瑜活活气死,年仅三十六岁而英年早逝,诸葛亮是“猫哭耗子假慈悲”而去柴桑口吊孝,遇见凤雏先生庞统,庞统用手抓住孔明大笑说道:“汝气死周郎,却又来吊孝,明欺东吴无人耶!”

实际上,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与情绪不良有很大关系。或称为疾病发生的直接原因,或称发疾病的诱发因素。

2. 30%的人是活活吃死的,他们死于肥胖带来的一系列疾病

俗话说“人生在世,吃喝而已”、“见餐不吃,呆也”。饮食是机体出生以后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人如果要想活着,就必须吃喝。但饮食要卫生、要适量、要合理搭配,科学用餐,否则若饮食不洁,饮食不节,胡吃海造、暴饮暴食、嗜酒狂饮、大鱼大肉、生猛海鲜等过食膏粱厚味,则百病丛生。如目前的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等多与此有关。这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也可以找到证据。如《素问·通评虚实论》:“消瘅、仆击、偏枯……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素问·腹中论》:“夫热中、消中者,皆富贵人也。”《素问·奇病论》:“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转为消渴。”

消瘅,是消渴病(糖尿病)的古病名;仆击,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是脑中风(脑血管病)的一个症状;偏枯,即偏瘫,是半身不遂的古称;肥,即肥胖;贵人,乃富贵之人。热中、消中,指消渴病的中消证,以病机而命名,即由于过食膏粱厚味,油脂油膏,日久导致中焦胃热炽盛,可消谷而善饥多食,并兼见消津耗液而口渴多饮,或消烁肌肤而消瘦无力等症状。中医经典《内经》认为,长期过食油脂油膏、甜美饮食,可致肥胖,或导致糖尿病及脑血管病等。

通过流行病学观察及临床研究证实,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病等疾病的发生,与饮食结构和肥胖有直接关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病等诸多富贵病的发生率逐年在我国增高,即生活越富裕、人体越丰满、肥胖,此类疾病就增多。

现代医学认为,长期过食高脂、精细、甜美饮食,可致肥胖,和或导致高血脂、高血粘,从而形成动脉硬化,易患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与脑中风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肥胖与糖尿病有明确的相关性。这是因为肥胖者血脂增高,可抑制葡萄糖的利用,或摄食过度造成血糖升高,刺激胰岛素分泌,细胞负荷过重,导致胰岛素抵抗等,可诱发糖尿病。而糖尿病又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呈正相关。所以说“30%的人是活活吃死的,他们死于肥胖带来的一系列疾病”,此言不虚。

3. 20%的人是被活活累死的,因为他们没有劳逸结合

俗话说“积劳成疾”、“过劳死”,说明过度劳累是可以导致人死亡的。

对于由过度劳累导致疾病的发生,这在中医经典《内经》中也有论述。如《素问·宣明五气篇》:“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素问·举痛论》:“劳则气耗。”《素问·生气通天论》:“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由于心主血,肺主气,脾主肉,肾主骨,肝主筋,五劳所伤,实际上是伤及五脏之本体,损伤内脏的精气,导致脏气虚少,功能减退,久而积劳成疾。而古代中医药长寿医学家孙思邈在其著作《千金要方·养性序第一》中则说:“久即损寿耳。”即由于长时间的过度劳累、用力,除了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外,还会损寿,导致早死,实际上就是指过劳死。

中医认为,过度劳累包括三个方面,即劳力过度、劳神过度和房劳过度。

时代精神的标杆人物,共产党的好干部,安徽省小岗村党委书记沈浩,则是一个明显“过劳死”的例子。沈浩,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因长期积劳成疾,心脏病突发,于2009年11月6日清晨猝逝在工作一线,年仅45岁。而诸葛亮则是由于“积劳成疾”过度劳累而死亡的历史人物,年寿54岁。当代人因过劳死的例子非常多,在此不多赘述。

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为了生活得更美好,无论是自主创业的大小老板、党的各级行政干部,还是受人雇佣的打工仔、蓝领、白领、公务员等,都努力拼命的工作。每天精神高度紧张,体力严重透支,形劳加心劳,即劳力过度加劳神过度,形成亚健康状态,或直接导致疾病的发生,如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或恶性肿瘤等,严重者则导致过劳而死,如心脏猝死、突发脑出血而死。所以说“20%的人是被活活累死的”,此言不虚。

2010-04-04.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04-05 07:46 2楼
一针见血的指出了人类死亡的三大原因,情绪不良,饮食不当,过度劳累,可以用适度控制情绪,合理膳食,劳逸结合来延长生命,但是相对的,老子早早就讲‘人一生下来就面临着走向死亡’,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
2010-04-06 18:08 3楼
www.baicao99.com0 h1 D- J$ N; w9 e- ]+ j7 y
情绪不良、饮食不当、过度劳累,是人类致死的三大原因中医网,中医论坛,养生论坛,保健论坛4 s c& c9 t* e/ L& `$ Y u; D
2010-04-16 17:25 4楼
[转帖]过劳死猝死频发 中青年知识分子亚健康状况堪忧

4月8日,钓鱼时因心脏病突发逝世的著名反病毒专家、国家高级工程师、北京江民新科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江民的遗体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这位中关村最富传奇色彩的知识英雄,从此成为大众永远的怀念。

王江民的突然离去,留给人们无尽的追思,同时也让沉寂已久的中青年知识分子健康风险问题,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

过劳死、猝死频发,敲响中青年知识分子健康警钟

“我们在沉痛悼念王江民这位中关村知识英雄的同时,也应该更加关注知识分子特别是中青年高级知识分子的健康风险问题。”谈到中青年知识分子猝死这一话题时,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汤兆云博士如是对记者表示。

在汤兆云看来,之所以要更加关注中青年知识分子的健康风险问题,是因为中青年知识分子所代表的中青年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生力军和主力军。

在对汤兆云的采访中,记者明显感受到了这位致力于人口学研究的学者对这一问题的深度忧虑。

或许,下面这个沉痛的过劳死、猝死名单,能让我们更加清晰地理解汤兆云的担忧。

第一位广为人知的猝死的知识分子,是1982年突然离世的43岁的光学专家蒋筑英。

而近些年来,就先后有:32岁的中国社科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学者萧亮中猝死。36岁的清华大学电机与应用电子技术系讲师焦连伟猝死。 46岁的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高文焕猝死。36岁的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何勇猝死。38岁的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胡可心猝死。37岁的上海中发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南民猝死。44岁的复旦大学博士生李开学猝死。……

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胸外科主任医师李辉在媒体上撰文对过劳死和猝死从医学角度进行了分析:过劳死与一般猝死几乎没什么不同,但其特点是隐蔽性较强,先兆不明显。过劳死指的是长期慢性疲劳后诱发的猝死,在许多发达国家被称为职业病。

李辉指出,从目前送到他们医院抢救的病人来看,过劳死的病人呈上升趋势,而且以知识分子、精神劳动强度和压力过大者居多。过劳死的前五位直接死因是:冠心病、主动脉瘤、心瓣膜病、心肌病和脑出血。

“不断频发的中青年知识分子过劳死、猝死事件,已经敲响了中青年知识分子的健康警钟。”汤兆云对记者强调。

令人担忧的中青年知识分子亚健康状况

在中关村某IT企业工作的杨意,每天回家的感觉就是一个字累。清华大学博士毕业的他,虽然现在有着近20万的年收入,但仍然感觉压力很大。

他对记者坦言,压力主要来自于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是一个知识更新快速和社会竞争十分激烈的行业,加班工作是常有的事情。

“平均算来,每天工作时间怎么也得上十个小时吧。”杨意无奈地告诉记者,“哪个周末睡觉能睡个自然醒,对我来说就是挺幸福的事了。”

前一段时间,杨意整天感觉晕晕沉沉,总有睡不完的觉,在父母的催促下,他到医院做了个常规体检。拿到体检结果时,医生对他说的一番话,让他惊出一身冷汗。

医生告诉他,虽然他的体检结果没有查出机体器官的质性病变,但他的身体机能却出现了明显的过早衰落。医生用一个简单的比喻告诉他,就是他现在是33岁的年纪,大约45岁的身体。

世界卫生组织将机体器官无质性病变,但是有一些功能改变的状态称为“亚健康状态”,即人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

按照这一标准,杨意的身体状况就是非常典型的亚健康状况。

而杨意并不“孤单”。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来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日渐增加,知识分子的亚健康现象已相当普遍。2006年对全国10个主要城市居民的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发现,有15%人口属于健康、15%属于非健康、70%属于亚健康。调查还同时发现,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高级知识分子、企业管理者的亚健康发生率超过了70%。

“这一比例非常可怕,这一现象也十分令人忧虑。”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人才学研究所所长胡跃福研究员告诉记者,“在现有的医疗条件下,对于那些有明显病症的中青年知识分子,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医学筛查,用对症下药的方式解决问题。但对于这些高比例的、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中青年知识分子,却很难找到立竿见影的解决问题方式。”

“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必须先找出导致中青年知识分子出现高比例亚健康状况的原因。”胡跃福对记者强调。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教授杜本峰有关《中年高级知识分子的压力状况分析》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揭示了其中的原因。杜本峰的研究成果表明,中年高级知识分子中感到有工作压力的比例高于普通人群近30个百分点;中年高级知识分子的工作压力程度也大大高于普通人群。

杜本峰的研究成果还表明,压力是影响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强大的压力不但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不同程度危害,也对人们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的影响,进一步影响着人们与家人、朋友、邻居间的社交活动,在“中年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健康状况调查”中,43.5%的调查对象认为身体健康状况妨碍了与家人、朋友和邻居的交往,有41%的调查对象认为情绪问题妨碍了与家人、朋友和邻居的往来。从数据中还显示,13.0%的被调查对象感到工作过度,59.8%的人感到身体透支,57.4%的人对生活感到有压力。

因此,对压力这一影响中青年知识分子的健康风险因素进行管理干预,已是摆在个体和各级组织面前的重要课题。

预防为主,科学化解中青年知识分子健康风险

“中青年知识分子的健康知识和健康意识并不一定与他们的专业知识素养和知识水平成正比。”胡跃福对记者表示,“有时甚至还成反比,对于个别中青年知识分子而言,他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是教授,但在身体锻炼和健康意识方面却是不折不扣的中学生水平,因为他们连锻炼的基本意识都没有。”

作为国家建设中坚力量的中青年知识分子,通常担负着重要的科研任务,担当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如果整个群体长期大范围处于亚健康状态,显然不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

中青年知识分子的猝死虽然都是以个案的形式呈现,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这种偶然性的背后隐藏着必然。猝死总是要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它本身就是身体过度劳累、精神长期高度紧张的产物。

胡跃福认为,身体跟机器原理类似,需要定期保养和维护,这样才能尽可能地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因此,科学化解中青年知识分子的健康风险,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中青年知识分子的健康风险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是一种潜在的社会危机,有一个长期潜伏和孕育的过程。”汤兆云对记者强调,“如果对风险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一旦时机成熟,隐性的风险便会转化成显性的危害。因此,预防对控制中青年知识分子的健康风险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世界卫生组织也认为,人类的健康保障顺序首先应是预防保健,其次是基本医疗服务,最后才是住院和大病服务。后者属于人类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经济成本最高的保障防线。

我们也欣喜地看到,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管理机构越来越重视知识分子的健康风险控制和预防保健工作,很多单位都开始为他们提供免费年度例行体检。

“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但要从根本上化解中青年知识分子的健康风险,还得靠中青年知识分子这一群体本身。因为人的健康和寿命70%取决于本人,取决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汤兆云最后对记者强调。(记者 曹建文)

网络编辑: 来源:《健康报》 发布日期:2010-04-09 (转引自《光明日报》)。
2011-05-05 14:42 5楼
情绪不良、饮食不当、过度劳累,应是人类致病的三大因素,而不是致死原因。
2011-05-05 20:10 6楼
回复 1# 河间金栋


人有三死,而非其命也,乃自取也。夫寝处不时,饮食不节,劳逸过度,三者疾共杀之。
2011-05-19 11:31 7楼
崇高必至堕落,积聚必有消散,缘会终须别离,有命咸归于死。
⬅ 子午流注法脏腑主时气血最旺盛,相对时气血最衰弱 老茶馆 《百字碑》《纯阳吕公百字碑测疏》以明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