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术与道家文化的渊源

2008-08-26 19:58 楼主
国术与道家文化的渊源

张建光

中华武术受华夏文明长期氤氲滋养发展而来,以人体为物质基础,以动作姿态为符号,自然地融摄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种种养分,折射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
阴阳之道是武术运动的规律所在,也是武术理论的内核。围绕“阴阳”,派生出了诸如刚柔、虚实、起落、开合等一系列范畴。明阴阳之变,求内外合一,是传统武术希翼穷神知化、以具天地精神的一个基本道枢所在。阴阳互补的中和思想蕴含了“道”的法则和精神,中和是自然界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最佳状态,也是练拳习武所追求的目标和境界。中华拳学认为,有了阴与阳的对立统一,才会有运动、有变化,才会产生功用。拳经中说“左旋之则为阳仪,右旋之则阴仪也”,形意拳论中也提到“形意、八卦、太极三派之一体也,虽分三体之名,统一之一阴阳也”,八卦掌的沿圆变化的方式,实质就是阴阳转化。
武术的本体是动作的姿态和功力,有着自身的运动规律,其对于“道”的认同,是通过圆体现的,中国武术一直追求“圆之美”。道家文化具有万物一体、不裂全分、整体圆融的特征,武术则要求腰如轴立、手似轮转、形不破体、力不出尖、有进有退、占中求圆。在行拳中合理规律的动作,表现出拳术、身法都是:欲左先右、欲进先退、欲紧先松、欲刚先柔、欲实先虚……通常借助于大幅度的曲线运动,以保持在行拳中平衡协调和身体姿态的圆满顺畅,从而达到圆熟和谐的境界。
这里所指的曲线活动是指“划圆”动律的基本形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8字圆”。中国武术在结构上讲究“对立、统一、平衡”,讲究“起承转合、终点回归起点”,讲究“子午阴阳、求圆占中”,这不仅是对于道家思想的体现,而且反映了武术动律中会很自然的形成8字圆。8字圆最符合周而复始、平衡、圆转的模式,而且,有人从正弦曲线的解析证明,8字圆属于“太极八卦思维”,提示着人体生命的奥秘。这种圆的动律形态,是一种能攻、能守、能感知的体象,体象后隐藏着生命、宇宙等观念,具有相对的具象稳定性和抽象的明确性。所以,划圆实际上是作为中国武术刀、枪、棍、棒十八般武艺的一种标志存在着。
同时,传统武术练功十分在意按自然界四季和人体机能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与四时匹配。如为了顺应四季春发、夏放、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则要求练习者对劲力或发放、或收藏。此外,还要求“习拳面南”以顺应地理位置,“朝练寅”、“夕练西”以适应日月时辰……而所有这些要求,都渗透了天人合一观。天人合一观认为,人和自然万物本质上是相通的,所以人们的一切活动只有顺应自然才能生存和发展。在武术实践中,人体自身的运动要适应宇宙自然的变换,达到二者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习武的目的。
在战略选择上,中国武术一个重要的立拳原则是“处雄守雌”,就是将自己摆在弱者的位置,以弱对强。这就要练习者的胆识谋略,在应用时往往会先让一步,留有余地,并充分调动其他方面的潜能。在交手时后发先至、借力打力、以弱胜强。不仅要随人所动,还要不先不后,与对手融为一体,阴阳合一。这些充分反映了中国人“巧”的追求,属于技巧表现型。从能量学角度分析,武术在技击对抗中不以自己的能量抵消对方的能量,摒弃依靠先天自然之能取胜的“蛮力”,应对中依靠对劲力的感知(听劲)掌握、控制对方的信息。或引领对方的能量消散(引进落空),或使对方的能量为我所用,向利于我的方向转化(借力)。对方没有信息优势,找不到力量的投放点,且力被人借、身被人控,即使先天素质再高,也难逃败北的命运。
在道家文化中,部分与整体相容互摄,一与多相继不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理一分殊”。所以对于武术的了悟,问题不在于到底有多少人练武术、练习多少,而在于是否明了武术所贯穿和体现的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从十五个方面练习诊脉 老茶馆 鼻炎难愈 食积作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