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名家金寿山医案赏析

2010-04-20 18:10 12楼
案十二、脘胀痛
李××,男,40岁。

初诊:1975年12月5日。胃窦炎行胃切除三分之二手术,已5月,术后曾发生呕吐。现在进食后胀痛,喜温食、干食,不能食生冷。大便时溏时结,肠鸣,脉弦滑,舌质正常,根薄黄腻,边有齿印。此中气虚寒挟瘀阻结中焦,碍其升降之气。

党参9g 炒川椒3g 干姜3g 炒白芍12g 京三棱9g 蓬莪术9g 炙乳香6g(后下) 炙没药6g(后下) 炒枳壳6g 姜半夏9g 茯苓12g 炙甘草3g 炒黄芩4.5g 7帖
2010-04-20 18:10 13楼
案十三、嗳气
耿××,女,成年。

初诊:1973年7月7日。胸闷,嗳气,纳呆,舌苔黄腻,脉弦滑,治以和胃降逆化痰。

藿香9g 佩兰9g 旋覆花12g(包) 代赭石30g 姜半夏9g 茯苓9g 炒枳壳6g 砂仁3g(后下) 姜竹茹4.5g 川厚朴花6g 采云曲9g 杏仁9g 桔梗3g 7帖

复诊:7月14日。前药不应,脉舌症如前,询病史起于受寒,治予温通。

公丁香3粒(后下) 刀豆壳9g 高良姜4.5g 制香附9g 淡干姜2.4g 薤白头9g 瓜蒌皮12g 姜半夏9g 代赭石15g 炒枳壳9g 焦山栀9g 7帖

三诊:7月21日。温通无效,脉弦滑,舌苔黄腻,大便不畅,用辛开苦降法。

姜半夏9g 干姜1.5g 制香附9g 广郁金9g 茯苓9g 青皮9g 陈皮9g 姜川黄连3g 炒黄芩9g 炒枳壳9g 杏仁9g 蒌仁9g 焦山栀15g 玄明粉4.5g(冲) 7帖

四诊:7月28日。辛开苦降得效。诸症尽减,黄腻苔也化。治从原法。

姜半夏9g 淡干姜1.5g 制香附9g 广郁金9g 青皮4.5g 陈皮4.5g 姜川黄连3g 黄芩9g 炒枳壳4.5g 杏仁9g 蒌仁9g 焦山栀15g 玄明粉4.5g(冲) 焦山楂9g 焦六曲9b 7帖
2010-04-20 18:10 14楼
案十四、脘痞
向某,女,37岁。

1978年11月3日初诊:头晕,乏力,纳少,一个月来经常腹泻,脘痞欲按,思睡,口干不欲饮,脉细,舌偏红、苔薄腻微黄,唇红口臭。中焦郁热,脾胃运化失司,治拟辛开苦泄佐以升运。

川黄连3g 姜半夏9g 干姜3g 黄芩6g 炙甘草6g 党参9g 升麻6g 云茯苓9g 陈皮6g 甘松9g

按:金氏以半夏泻心汤加升阳、理气之品使郁热清、脾虚复,下陷之气得升,郁滞之气得舒,故虚实夹杂之痞能速消除。进服7剂脘痞腹泻即显著好转,续原方加党参至12g 加谷芽9g 麦芽9g,又服7帖基本痊愈。
2010-04-20 18:11 15楼
案十五、呕吐
周××,男,40岁。

初诊:1974年3月8日。胃中胀痛,寒冷感,呕吐清涎或酸水,日三、四次,大便稀溏,脉滑,舌苔白滑。经钡餐检查为胃窦炎,不愿手术治疗。姑用温化寒饮法。

茯苓24g 桂枝6g 炒白术9g 炙甘草4.5g 炒吴茱萸4.5g 丁香1.5g(后下) 覆花(包)9g 炒枳壳9g 陈皮9g 代赭石30g 党参12g 砂仁3g(冲) 生姜5片 大枣5枚

金自按:“于法当用半夏,因缺货而未用。”
2010-04-20 18:11 16楼
案十六、口糜
陶某,女,26岁。

1980年11月25日初诊:常发口腔溃疡和阴部小疖,目前口唇糜,带多,频频嗳气,有气上冲之感,口臭颇重,胃纳不佳,但大便尚可,脉弦细带滑,舌正、苔薄,用甘草泻心汤治之。

生甘草3g 熟甘草3g 小川黄连3g 莲子芯1.5g 生姜1片 姜半夏12g 黄芩12g 太子参12g 连翘10g 代赭石18g 旋覆花(包)10g 地榆12g 茯苓12g

按:口腔溃疡常有脾胃虚弱而兼郁热,金氏每以甘草泻心汤加减治之。如郁火较甚,往往还加细辛、黄柏,以散郁清火。本例兼有逆上之气机紊乱,故参以旋覆代赭汤镇逆扶胃,因方药切合病机,故仅7帖即见溃疡消退,嗳气大减。继于方中复加椿根皮12g 粉萆(艹解)xie10g 续服7帖后,带多,嗳气诸症旋即消除。
2010-04-20 18:11 17楼
案十七、肠痈
陆×,女,60岁。

1980年8月8日初诊:胃脘隐痛3月,时有作酸,间见发热,口臭。麦氏点压痛明显,苔白腻,脉弦细。证属脾虚湿阻、寒热错杂、瘀热成痈,治以清热活血,佐以温通。

制川大黄6g 炒黄芩10g 川黄连2g 黑附块4.5g(先煎) 丹皮6g 生米仁15g 红藤30g 败酱草30g 枳实10g 吴茱萸2g 7帖

再诊:8月15日。腹痛已瘥,仍有作酸,苔腻已化,脉弦细,治从原意。

上方川黄连、吴茱萸改为3g 附块改为6g 制川大黄改为9g 7帖

按:此合附子泻心汤,大黄牡丹皮汤,左金丸、薏苡附子败酱散而成方,以适应脾胃蕴湿瘀热,气阻血滞,肝胃失和,肠痈慢发等复杂见证。服14帖后,即腹痛全消,苔腻化净,寒热不再发作。
2010-04-20 18:11 18楼
案十八、腹泻
范某,男,28岁。

1981年8月11日初诊:十几年前腹泻引起恶心、腹胀、饭后即欲便,日二、三行,曾用健脾益气和胃之品罔效。刻下食即腹泻,大便总不成形,乏力,口渴喜热饮,舌边暗、苔腻,脉弦。脾虚夹湿化热,治拟清湿热鼓舞脾气。

黄连3克 黄芩10g 姜半夏10g 太子参15g 炙甘草3g 炮姜炭4.5g 白术10g 云苓12g 葛根15g 广木香6g 藿香10g 陈皮6g

按:此半夏泻心汤、理中汤、白术散组合成方,治脾虚湿阻、蕴热内遏、气机紊乱之证。本例7帖后大便次数即见减少,仅日2次,苔腻渐化。金氏仍以原方7帖,不更一味,诸症霍然全消。
2010-04-20 18:11 19楼
案十九、自汗、盗汗
伍××,男,41岁。

初诊:1975年3月16日。白天动则自汗,汗后畏寒,夜则盗汗,眩晕,失眠,脉缓,舌质胖大。此当调和营卫。

桂枝9g 白芍9g 炙甘草4.5g 黄芪12g 生白术15g 淮小麦15g 党参12g 五味子6g 大枣5枚 7帖

复诊:3月30日。前方共服14帖,服至8帖后,汗已减少,但精神一紧张就要出汗,夜寐已安,尚恶寒,脉舌如前,当加入重镇之品。

上方加煅牡蛎12g,煅龙骨12g 7帖

三诊:1976年2月15日。自汗、盗汗又发作,病人要求他医用75年3月30日原方十多剂不应。夜间失眠,脊骨有寒冷感,面色(白光)白,但又容易升火,脉弦细,尺无力,舌质淡而胖大,当加入强壮奇脉之药。

75年3月30日原方,加鹿角霜12g 7帖

四诊:2月29日。前药共服14帖,服后自汗、盗汗已逐步减少,尚失眠,时有烘热,大便较溏,舌质较前红润,脉如前。前方参入归脾。

桂枝6g 炒白芍15g 炙甘草4.5g 炙黄芪12g 生、炒白术(各)6g 淮小麦30g 炒党参12g 五味子6g 煅牡蛎12g 煅龙骨12g 鹿角霜12g 煨木香3g 炒枣仁9g 7帖
2010-04-20 18:12 20楼
案二十、脏躁症
江××,女,42岁。

初诊:1976年4月27日。多年来时发昏厥,发作时有气上冲,手足强直,口不能言,但神志清楚,出一身冷汗、哭一场就好。经期更易发作(经量少),体肥,脉细,舌淡,夜有盗汗,最近半年且脱发甚多,头发已很稀疏。血压110/92mmHg,此冲任失调,血虚生风挟痰上逆。

淮小麦30g 炙甘草4.5g 炒白芍15g 紫石英12g(先煎) 女贞子9g 姜半夏9g 茯苓9g 桂枝4.5g 陈皮6g 炒枳壳9g(缺货未配到) 丹参9g 钩藤12g(后下) 大枣10枚 7帖

复诊:5月2日。昏厥未发,晚睡已无盗汗,血压较高,血压170/110mmHg,脉弦,舌红,苔少。四肢微肿。当减用温燥之药。

淮小麦30g 炙甘草3g 炒白芍9g 紫石英9g(先煎) 姜半夏6g 陈皮4.5g 佛手4.5g 钩藤12g(后下) 丹参9g 女贞子9g 姜竹茹4.5g 杜赤豆12g 大枣5枚 7帖

三诊:5月15日。这次经来量多,下血块,不发昏厥,手脚已不肿,脉弦滑,舌胖大,舌色不红。瘀血得行固为佳兆,但脉舌表现还有痰湿。

复诊方,加生麦芽9g 7帖

四诊:5月29日。昏厥迄今不发,体重已经减轻,头发逐渐生长,验血脂发现三酸甘油脂偏高(562毫克%),脉弦细,舌色正常。冲任得调,痰湿渐除,当因势导之。

5月15日方,加泽泻9g 7帖

五诊:6月8日。血压已经稳定(140/90mmHg),脉弦,舌苔薄腻,近期疗效已经肯定。嘱每月可以续服原方7帖。
⬅ 阴阳在中医学中如何应用 老茶馆 脏象学说(初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