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眼录:《张葱玉日记》中的名老中医医案

2012-06-27 07:47 楼主
医眼录:《张葱玉日记》中的名老中医医案
十二月十六日(1939年)

今日方如左:

左腿釁核肿硬虽减而隐痛未除,此系阴分不足,湿热下注,肝脾失调而成。脉悬而小,兼舌苔微白根腻,再从前意设想,以观后效如何。

广木香一钱 漂昆布三钱 青陈皮各二钱 川石斛三钱 赤白芍各三钱 蒸牛膝三钱

炒元胡三钱 炙甲片二钱 全当归三钱炒苡仁四钱 西小回一钱炒枳壳五钱

橘核三钱



十二月十九日星期二

夏医来处方录之如左:(夏医,夏墨农老中医---渔翁案)

叠进和淡疏气之剂,根盘收束,痠胀渐减。厥阴气机已得流畅,皆属佳境,必须静养勿劳,兼投药饵相助。候其湿邪默化,可望消散。

川石斛三钱 川楝子三钱 川荜薢四钱 泽泻三钱 元胡索三钱 赤白芍各三钱 炒枳壳一钱五分

飘海藻三钱 青陈皮各二钱 白茯苓三钱 全当归三钱 蒸牛膝三钱 苡仁五钱 广木香八分



【未完待续】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06-27 07:56 2楼
张葱玉何许人?

此案医者是谁?
2012-06-27 07:59 3楼
张葱玉
(1914-1963年),为著名收藏家张石铭之孙,以收藏和鉴定唐宋名画名扬天下,也是解放后我国第一代书画鉴定大师,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传奇。张葱玉的祖父张石铭的晚年,是在书房和古董中度过的,来往的朋友都是些很有国学根底的老夫子,他们经常怀揣着一些珍籍秘宝前来共同鉴赏。张葱玉整天泡在古董堆里,从小耳濡目染,再加上祖父的亲自指点,他的功夫自然非同一般。在他十几岁的时候,对中国古代绘画就已经很有心得了,那时起他的朋友都是些画家、书法家和收藏家。 张葱玉最初的藏品是他祖父传给他的一批字画。祖父去世后,他对古画就全靠自己给自己“掌眼”了。刚开始买画时,他时常上当,但他性格很倔强,从不肯认输,发愤研究,刻苦磨练,不断买进卖出,真货假货都拿来比较,全部的心思加上全部的钞票,终于练就了“目光如炬”的真功夫。1934年他20岁时,就被故宫博物院聘为鉴定委员。 张葱玉的藏品中最负盛名的当数唐代张萱的《唐后行从图》轴(绢本设色)和唐代周昉的《戏婴图》卷(绢本设色),以及大宗元人画件。张萱是盛唐时期的宫廷画家,擅长人物画,尤工仕女题材,常以宫廷游宴为题作画。《唐后行从图》就是皇后宫廷生活的写照。周昉是唐代最有代表性的人物画家之一,他画人物“衣裳劲简,彩色柔丽”,题材也多表现贵族阶层的生活。《戏婴图》相传是清末从皇宫中流出来的,张葱玉花了重金从北京买来,极为珍爱。 张葱玉收藏的古画展卷观来,处处朱印累累,有的画中有古人题识长达数尺,一望便知是流传有序的珍品。1947年,张葱玉的好友郑振铎为他编印了他的藏画图录,名为《韫辉斋藏唐宋以来名画集》,彩绫装潢二巨册,印制极为考究,共著录其藏画中的精品70幅。 解放后,张葱玉在国家文物局文物管理处副处长的岗位上,为新中国的文物事业鞠躬尽瘁,也为古画的鉴定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2012-06-27 08:02 4楼
此日记系上古版“张珩文集”系列

张珩(1915~1963),古书画鉴定专家。字葱玉,别署希逸,上海市【又说为湖州南浔镇】人。[1]其祖父张均衡、伯父张乃熊,均为著名藏书家。1934—1946年间,曾两度被聘为故宫博物院鉴定委员。建国后,1950年,任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顾问。同年调任文化部文物局文物处副处长兼文物出版社副总编辑。
2012-06-27 08:07 5楼
从第二方可知,医者为夏墨农老中医。
夏墨农(1890~1950) 字和庄,浙江德清人,上海市著名中医专家。曾任上海中医学院教授,倡正邪发病说,著《中医外科心得》,在学术上独有建树。
2012-06-27 10:01 6楼
受教了。
2012-06-27 10:11 7楼
脉悬

是什么脉? 浮?弦?
2012-06-27 12:01 8楼
孙洪彪 说:
脉悬

是什么脉? 浮?弦?

原文如此
2012-06-27 15:06 9楼
十二月二十三日 星期六
延夏墨农来复诊录其方于后:
肝藏血,脾藏统血,肝脾血虚,湿热下注,是以腿腋釁核隐痛,投养营疏气化湿之品,诸恙均减,再从前法,设意可望冰散矣。
全当归三钱 青陈皮各二钱 怀牛膝三钱 炒枳壳一钱五分 漂昆布三钱
赤白芍各二钱 广木香八分 佩兰叶一钱五分 白茯苓四钱 建泽泻三钱
漂海藻三钱汉防己二钱

未完待续
2012-06-27 17:38 10楼
用阳和汤一剂就可以改善很多辛温的药不可多用 此病阴虚已久
2012-06-27 17:40 11楼
兼舌苔微白根腻

既然已经诊断出了阴分不足 为何不用地黄类药材?或者麦冬等也行。 阳和汤就是专门为这类疾病而设立的。……
⬅ 治疗手足口病医案 老茶馆 舌尖上的中医智慧--防风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