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绍昆:《流浪他乡品甲乙》一

2012-06-28 18:02 楼主
“九大”召开前后,文革运动农村里还是高潮迭起,恶浪滚滚。青山村原来的村干部都靠边站了,几个造反派上台无事生非,搅得村子里鸡飞狗跳。我十分厌恶农村中阶级斗争的气氛,在家实在呆不下去了。我除了想逃避农村的现实以外,更想千里寻师,奢望寻找到一个高明中医师给我指点迷津。虽然我这个意愿和这个暴风骤雨的年代格格不入,但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一充满诗情画意的遐想,一直蕴绕在我的胸中,不妨这次再去尝试一番,潇洒一回。
养蜜蜂、学木工、做油漆、弹棉花、学吹打、修钥匙,都是我们那一代知识青年热门的选择。然而这几个行业,早就人满为患,一般还找不到拜师的路径。我听说邻近新河村的吴海平在福建闽北一带山区做油漆,混得还好,就托人与他联系。因为我在闽北流浪的那段时间,认识了光泽县一位姓蒋的老中医。如果这次能够跟随吴海平到闽北,我就有机会再度去拜访蒋医师,好好地向他讨教。真是天公作合,吴海平也正在物色一个合适的搭档,所以我
吴海平又名吴明哲,是我小学二年级的同班同学。我们在永强水心小学共同学习过一个学期。一九五二年分别以后,已经十八年没有碰过面。听说他初中毕业以后,在永兴小学教过三年书,也是在一九六二年被学校精简回乡。他从小喜爱文学、历史、哲学、金石与书法,苦于无人指导,所以一直在孤独中前行。文革一开始他就被村子里的造反派游了街,抄了家。所以一气之下他就跟随他的表兄到闽北做油漆去了。
我们这一次重逢,已经互不认识,岁月已经磨去了彼此少年时的印象。相处不到一个星期,我就发现我们之间有一种强烈的反差。他敏于事而慎于言,做事稳健平实,考虑周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而我呢,生性喜欢幻想,做事忽视细节,先干后想。有一次我对他说:“我们学习科目的选择真是阴差阳错,你的气质是一个当医师的好料,而我呢是一个在戏班子里跑龙套的料。”
当时,吴海平宛然一笑,踌躇满志地说了一句我终生难忘的话:“艺术界正需要坐得住冷板凳的人,中医界也渴求有勇气的思想者。”
他的话如同一股清风吹来,令人头脑为之一新,让我对自己的未来产生了莫名其妙的遐想与憧憬。
在流浪他乡的日子里,《针灸甲乙经》与《伤寒论讲义》与我形影不离,朝夕相处。我反复揣摩古人所要传达的治疗思想与理论,然而味如嚼蜡,所得不多。《针灸甲乙经》根据天干编次,全书大致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理论、针灸基础知识;第二部分是针灸的临床运用。此书作者特殊的生命历程对我很有启发,使我坚定了学习中医针灸的信心。
书中强调,针灸施术时,医者必须全神贯注,审视病人接受治疗前后的神态反应。这一点,对我启发多多,在后来的临床实践中,一直遵照不怠。但书中有十三个穴位是禁止施针的,包括:神庭、上关、颅息、人迎、云门、脐中、伏兔、三阳络、复溜、承筋、然谷、乳中、鸠尾。其中颅息、复溜、然谷虽然有时可以施针,但严格要求“刺无见多血。”这些论述,引起了我的极大关注。我不相信这些穴位的针刺会对人体有什么不良的影响,除了脐中、乳中之外,其它十一个穴位都用0.5寸的毫针在自己身上一一刺过,并且都刺出血来。果然不出所料,我把自己的这些穴位刺出血以后,身体上一点反应也没有。通过这件事我明白,对于书本上的知识除了记忆与理解之外,一定还要通过自己的临床实践去反复证实与证伪。不能诚惶诚恐匐匍在地成为死读章句的书呆子。当然医学关乎人命,在实践的过程中要认真谨慎。作为医者,在自己身上试验,也是责无旁贷的。
阅读《伤寒论讲义》比阅读《针灸甲乙经》困难,虽然依靠辞典我也能明白《伤寒论讲义》中的每一个字、词的含义,然而就是读不懂它的整体结构,无法逻辑地理解它的系统和病症的关系,更谈不上猜透各系统、各部分之间是如何过渡、衔接与呼应的。《伤寒论》中的蕴意对我来说犹如隔山隔水,遥不可及。柯韵伯在《伤寒来苏集•自序》中所说的:“夫仲景之道,至平至易,仲景之门,人人可入。”那可不是我这个初学者的感受啊!我想,与其把《伤寒论》从头到尾泛泛而读,还不如把条文一条一条地背下来。所以,我就凭自己的感觉,能够勉强理解的就背,完全不理解的就不背。从简单的条文入手,从脉症与方药齐全的条文入手。背诵也是有乐趣的,当你反复朗读、背诵了好多次,终于能够一口气朗朗上口说出来的时候,就会感觉到有点儿理解的韵味了。但是等到我记住了十多条条文的时候,脑子里开始出现条文与条文的交叉与混淆。一出现这种状态,我的脑袋就会发胀,处于一片混沌之中。在这一阶段,我学习《伤寒论》的情绪自然很低落,甚至感到灰心丧气。我常常问自己:“不是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吗?但我为什么越读越糊涂呢?”后来我又安慰自己,学中医的人都要经过这个阶段,只有继续背下去可能会明朗起来的。谁知道事情并非如此顺畅,条文越是往下背,越是困难,甚至寸步难行。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一块学习中医的料了。
(娄莘杉整理)
选自《中医人生——一个老中医的经方奇缘》一书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07-07 22:44 2楼
读娄老先生的书,跟随着娄老先生的脚步一步步走来
⬅ 舌尖上的中医----面肌痉挛篇 老茶馆 “中医进校园”是件大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