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关尺分候脏腑的依据是什么?

2012-07-05 20:14 12楼
雨做的云 说:
脉弱也可以是心血不足,肝肾之阴耗竭,脾阴虚运化不足无以养血等情况。弦细脉多为寒邪束于表,而内正气旺

再深问一下,弱脉沉细软,阴血不足不充脉道,可以脉细,但阳气充足鼓动有力怎么会沉软呢?难道指的是阴病及阳,阴阳阳俱伤?
2012-07-05 20:48 13楼
文日光 说:
再深问一下,弱脉沉细软,阴血不足不充脉道,可以脉细,但阳气充足鼓动有力怎么会沉软呢?难道指的是阴病

您对脉象的描述令我摸不着头脑。
细脉为脉体小,应指有力;软脉即濡脉,为浮细无力;弱脉为沉细无力
阴血不足以充盈脉道,可见迟、涩、沉、无力,略就可见弦,再久见紧甚至革。细固然可见,但不唯一。
沉软之脉,说实话,不存在。软脉常见于气血虚或表湿。
严格的说,某脉象与某证某病不存在对应关系。书本上只是总结出最常见的,不能认定为金标准。
脉象是四诊中最不客观的,仅供参考,必须与证合参。
希望您将问题分条列出,以便误解。
交流共进,谢谢。
2012-07-05 22:32 14楼
雨做的云 说:
古有多种说法,都是在内经伤寒等书理论已成的基础上,在经验总结过程中去寻找解释方法。最为切实的是以三部

我认为:脉诊的形成过程是先贤们先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的积累,然后对大量的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得出了一些规律性的结论,后来此基础上又进行了推理,将推理应用于实践,发现也行得通,慢慢地形成了今天的脉诊理论体系。
望闻问切,切在最后,也是最重要、决定乾坤的一关,有些复杂病症有个“舍脉从症,或舍症从脉”的问题,如果脉诊水平不过硬,辨证失误的可能性会增大。
临床上凡肺热、风火咳嗽、喘促,则右寸弦滑或浮大滑数;肺痈发热时,右脉滑数,右寸尤为突出;阴虚阳亢的高血压头痛,则寸脉大于尺脉; 心肌炎、心瓣膜炎身发冷热时脉象滑数或弦数,以左脉为甚,迨身热退,脉不滑数,而左寸每现沉滑,均说明寸以侯上,左心右肺的明证。
2012-07-06 07:44 15楼
mlgwyh 说:
我认为:脉诊的形成过程是先贤们先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的积累,然后对大量的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得出

对于左右之分,在下不敢苟同。左右之脉,必无明显差异,除非是中风或偏瘫之类的极严重疾病。肺热右寸改变,不知是否同时注意左寸。对于高血压等,寸比尺明显,动脉分支越细则管壁弹性越差,对血压的调节越差,故搏动更明显。在脉诊与现代医学心脑血管方面的研究,当年的河南中医学院做的非常好,值得学习。在下认为,夸大脉诊的作用,实在没有必要,舍脉从证或舍证从脉是极为少见的,即使出现,也不可能有望闻问三诊皆与脉象不相应的可能,只是医生自己难作决定时无奈之举。
将心肝肾放左边,肺脾命放右边,涉及到哲学思想问题。肾为先天本,化生精血;肝藏血调血;心主血脉;左为血。命门火起温煦气化作用;脾为后天之本,运化精微入肺从而宣发肃降之全身;肺主一身之气;右为气。而左血右气,根本上来说又是一种理论。到底是理论在先,还是左右分部在先,很难说,更多的是在理论探索和经验总结过程中相辅相成。与阁下所说相同。所以我们在运用之时,存乎一心,把握象即可,具体有些东西实在没有必要太深究,不然就犯了读死书的毛病,成了古板学究了。
谢谢您的热情讨论。
2012-07-06 11:48 16楼
雨做的云 说:
您对脉象的描述令我摸不着头脑。
细脉为脉体小,应指有力;软脉即濡脉,为浮细无力;弱脉为沉细无力。

脉经上说,弱脉,极软而沉细,按之欲绝指下。我才认为弱脉的特点是沉细软,软也就是无力。我是这样想的:既然阳气未减,行血之力不减,只是阴血不充,脉应该搏动有力,怎么会脉沉软无力?我因此没明白。才认为您说的是阴损及阳,阴阳俱伤的情况。
2012-07-06 12:56 17楼
文日光 说:
脉经上说,弱脉,极软而沉细,按之欲绝指下。我才认为弱脉的特点是沉细软,软也就是无力。我是这样想的:

阳气充足,脉应有力,理论上说确实是这样的。但是,从生理或解剖来说,脉搏波动有力无力是看血管是否充盈,以及动脉管壁的弹性作用的强弱。因此,血虚则会出现沉、迟、涩等脉象。血虚气不固,虚阳浮越亦可见浮而有力,只是此脉虽有力却无和缓之象,即无谓无神无根也。脉象不是绝对的,只是大多数情况下的一个总结。我的个人意见还是以前三诊为主,脉诊用来参考以及提高个人的诊断水平及理论联想的思维能力。
另说,脉经中的错误也还是比较多的,虽然不想脉诀那样荒谬,但作为经典,这些错误还是会误导人。建议看看黄元御《四圣心源》的脉法解一章,滑寿的《诊家枢要》,以及《脉诀刊误》和《三指禅》。
2012-07-06 14:41 18楼
河间金栋 说:
比如说三五不调之涩脉,寸关尺三部脉如何诊断-到底是五脏六腑哪一脏腑出了毛病?

可否这样理解

三五不调是‘心’出问题了,因心主血脉嘛,之所以各部都出现这种清楚,是因为人作为一个整体,一脏有病他脏不可能独善其身.

至于对脉诊的认识,我觉得 雨做的云 先生说的很有道理
2012-07-06 14:51 19楼
雨做的云 说:
对于左右之分,在下不敢苟同。左右之脉,必无明显差异,除非是中风或偏瘫之类的极严重疾病。肺热右寸改变

舍脉从证或舍证从脉是极为少见的
看现代的中医医案,脉证的符合率太高,这种高度的‘符合’,是否也有问题?比如肝病必见弦,外感必浮,血瘀必涩这些.
2012-07-06 15:02 20楼
孙洪彪 说:
看现代的中医医案,脉证的符合率太高,这种高度的‘符合’,是否也有问题?比如肝病必见弦,外感必浮,血

从我的观点来看,不能说是作假,只能说是不确定因素太多了。许多临床医生,甚至是多年临床的老中医,虽然会诊脉,但是对于脉学名词的理解却并不详细准确,所以他们能看病、会把脉,但是在写病历病案时未必完全按照实际经验。


脉诊心理分析
⬅ 【极力推荐】理论-实践脱节与文字之医 老茶馆 生脉散的最佳比例是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