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六经传变之三阳传变规律

2012-07-13 21:26 楼主
《伤寒论》六经传变规律之解析
一:太阳病之病理。
1:太阳“中风”病之病理:
太阳“中风”之病,此感受外界风邪之引动,此引动人身内部本有的风气之动而发病,故而言“中风”也。此“中风”者乃是外感太阳病之“中风”,此不是内伤之厥阴肝木病风动之病,此“中风”病乃是由外界风动而引动心包风木性质的上逆而发的“中风”之病,即人身心包脏者秉自然相火而生,但却是兼有风木之性质,即心包相火之不降此兼有风动也,此伤寒太阳病未及厥阴之病也。心包者秉自然相火而生,但兼有风木之性质,此心包者风火之脏也。
《伤寒论》太阳“中风”之病,此人身小肠火少之病,小肠者物质之中气,此乃蒸熟胃土燥金内的饮食,而成脾土运化之土液,此言脾为胃行其津液便是。小肠火少,此就如“锅”下无火,饮食不能蒸化而成脾液,此人身脾土无津液可行也,此乃太阳中风病之基础。那如何导致心吧风木之动呢?因为人身的生理者,此脾胃的升降乃是顺降心包相火之气,此处脾胃无土液之滋润,此胃腑燥金不养而病平素沉降不利,故致心包不降而易于风动也,故此类病人易受自然风邪之引动也。
人身脾液少此不能生养人身金气,久而人身土液、金气均是不足,即土金性质兼具的胃腑、大肠腑及肺脏,此三者所组成土金管道不得升降,即巡行于内的心包、三焦、胆经相火均是易动而升降不利,故人身平素便可有“身热、汗出”之病,此皆是土液不足、金气失养而致土金管道的升降不利,此心包相火通过土金管道内不降的胆经相火由体表而随汗外泻也,进而凉泻心火的热动。
那此处又是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中风”病的心包风木的上逆,为何易于引动腠理的胆经相火呢?那我们就来看看心包脏和胆腑所禀赋的五行性质是什么。心包脏是秉相火而生的但是却兼有风木的性质,而胆腑者,她也是木气和相火两个性质兼具的,也就是说在同一个土金管道的通道内,此有两个性质相同的脏腑,故而在生理上此两者是易于引动的,此是“中风”的生理基础。而生命更是奇妙的是土金管道内顺降心包脏的是脾胃,而顺降胆经相火的是肺金,此脾胃与肺金在五行性质上也是出奇的一致,即二者同是太阴之脏也,此完全不是什么巧合,此是人身生理高度科学性的标志。即人身土金管道内的心包相火的上逆不降,此最是易于引动同在人身土金管道内的胆经相火上逆,而由人身的表汗而泻,此皆是因为其脾胃及肺金、心包相火及胆经相火,此四个脏腑的秉性皆是一致故也。表汗者乃是心热邪动由相火外泻的最佳途径,也是人身心热泻邪动第一道途径也。
以上是太阳“中风”病的内在生理病理因素,而“中风”之病乃是外邪的引动,此本就是由人身体表位置的引动,故这也是心包风动而引动土金管道内胆经相火的上逆,而致“汗出、发热、恶风”的太阳中风病的必要因素,即此是人身生理向病理转化的“顺势利导”的作用。
土金管道内的人身肺金之脏,此是人身金气之主,此质地最是沉降,故如果肺金的下部没有阻挡,胆经相火便会自行降下,故病人在无外界风气引动的状态下,平素病人身体内部存在的土液不足,土金管道燥金不养而升降不利,致心包风动而引动胆经相火之上逆的病理状态,此只会出现时而“发热汗出”的病症,而且发热汗出的病症可自行消失,此皆是因为肺金的自然沉降的生理作用所致也,此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太阳“中风”病。太阳中风之病,此乃是因外界风邪引动,故此最是动及人身虚动的厥阴心包风木,心包者风木之脏也,此最是受外界风木之引动,心包风动此又是最是伤及土液,风近土则干便是。此人身的病理者,本就土液少而金气虚,而又招致外界风邪之引动,此心包风动而加重土液少之病理状态,故太阳“中风”病之特点便是“恶风”。土液受心包风木之伤,此太阴脏土液更是不足,故导致土金管道中的位于表的太阴肺脏的土金不能生养,此使同样位于表气的膀胱真水不得生养,即太阴土金相合不能生养膀胱真水也。此导致表之阳水的虚动而现其真水的本性,即虚藏于表也。人身肺金与膀胱者皆是主于表,此表之阳水虚藏,此阻挡表之肺金的沉降作用,此导致不能自然沉降腠理的胆经相火,而现汗出、发热的外症表现,此成太阳“中风”病的病势病症的不能缓解。到此此才是真正意义的太阳“中风”之病,即因土液少金气不养而表之太阴肺土金不养,此不能生表之膀胱阳水而现其虚藏,而发太阳“中风”之病也,此皆是病者感受外界风气之引动,而加重了“中风”病的病理状态而发病也。太阳中风病之脉缓者,此外界之风邪引动人身心包风木的上逆不降,此风木动而伤睥液之征象,缓脉者此人身土气之外现也。
伤寒太阳中风之病理理解,可参照如下之图,即人身土金管道之图也。

太阳中风之病此“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此桂枝汤主之。
桂枝汤中的桂枝,此专为表药,此味辛入表之肺金而辛降肺金燥金;其性温而克表之阳水的寒藏,而解膀胱经气之虚藏,此桂枝一味便使表之肺金沉降、膀胱阳水虚藏解,此切中太阳“中风”病之病机,故桂枝汤以“桂枝”为名。在配以大枣、甘草此甘温而益人身之土液、再配以生姜之辛味而升降胃腑、大肠燥金之气,进而恢复土金管道之升降也。白芍苦、微寒,此凉泻心之君火邪动,此解病之源头;此土液得生、金气沉降,此土金管道恢复其升降,此人身心包、胆经相火得以滋润沉降,此表之阳水亦可得以生养而虚藏解,此人身上焦土液及相火阳根循土金管道升降的恢复而由表顺下,故使病愈也。
太阳中风者此是以人身心包风木易于风动而引起,此皆是因为胃中无液而脾土无液可行,此脾胃升降不利而导致,此心包相火者循行于脾胃之中故也。心包者乃是秉自然相火而生,而兼有厥阴风木之性质,而腠理之胆木者此秉自然木气而生,但其内巡行的却是相火阳根,即心包与胆木皆是相火与风木性质皆具的脏腑,故土金管道内心包之动此最是引动腠理之胆木,此二者所具有的相火及风木的性质是相同的,这是其根本的原因。
2::太阳“中寒”病之病理
太阳“中风”之病,此平素只是小肠火少,脾液不足,此皆是饮食所伤,此人身心阳并未虚甚。但如病人先天不足,肾阳心火本虚,此人身平素水寒为重,故此类人平素因心火不足而表之膀胱阳水便有封藏之动,此封藏之动者,此人身自身“心神”之指导作用,此闭塞腠理汗孔而不使胆经相火阳根动之外泄,此乃是人身的自我保护,此不使心阳随胆经相火外泄,又可封藏人身阳根而助人身心之君火之阳,此皆是因为太阳“中寒”之病,此乃是病及心火之不足,此精神之层次也。注意此处表之阳水的封藏不同于太阳“中风”病的阳水虚藏。太阳“中风”之病,此阳水虚藏乃是肺之土金不能生养膀胱阳水之故,此不动及心之君火之阳,故此可用白芍之苦寒。而太阳中寒之病,此膀胱阳水之实藏,乃是心之君火阳气本少,而平素真阴水寒为重,此易受外界寒气之引动,而加重阳水封藏人身体表为甚,此腠理的胆经相火不降而上逆,此便成太阳“中寒”之病。太阳“中寒”者此自然寒气之引动,寒者真阴之外在表现也。
表之阳水因君火虚而实藏,此腠理汗孔闭塞,故此无汗;胆经相火不得腠理而降,此心之君火的宣通作用因表之胆经相火的不降而发挥不畅,故而体痛。此心之君火者主表之血脉故也;人身表之膀胱阳水者,此寒水也,胆经相火受其封藏,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太阳“中寒”之病,此皆是肾阳不足而水寒为盛,此人身肝木无根而易于风动,此厥阴肝木引动厥阴心包风木动而上逆,此携胃腑燥金之逆,故而干呕,干呕者此不是胃腑本身自病,此乃是风动得引动故现呕之无物;脉紧者此表之阳水寒藏之象。
麻黄苦温入心之君火而克水寒,此开表之阳水之封藏;桂枝辛温此降表之肺金、和表之阳水封藏而降胆经;杏仁苦温入心而助心火,此定心包风木之根(心包者以心火为根也)、加之炙甘草甘味益脾液滋润心包风木,此不使心包动而上逆,故能定喘兼以止呕。心包者风木之脏,此动而上逆最是上冲,而人身肺金者此居于人身至高之位,此风木上冲,肺金逆而不降故而成喘,故人身之喘病者,此三阴血分之病也。
二:阳明病之病理。
伤寒太阳中风不解,此心火邪动不解,此当寻五行虚动之处而泻邪动之心热。伤寒太阳中风,此小肠火少,但并未虚动,心热久不能由表汗、胆经相火而凉泻,此小肠君火便为虚动。人身有两个中气,此心火及小肠火,此一气相通,此一表一里,一物质一精神,心包者,此代君行事,此循土金管道随胆经相火之上逆而由表汗泻,此为人身凉泻心火邪动第一渠道,但由于第一道途径凉泻心火不利,此必动及人身外之中气—小肠君火,更何况其病理基础者小肠本就虚。小肠为君火,虚动则成火逆之病,而小肠者下接大肠金气,小肠火逆最是克伐大肠金气致其金敛土燥,此大肠内三焦相火不得由大便而外泄故而金敛成实,即此阳明腑实之病也。阳明腑实病者,此大肠金结而燥屎内停之病。
人身大肠者,秉金气生而属胃家,此土性只是兼有之性,言“火盛克金”,故小肠君火邪动此最克大肠之金气,而不是易于克伐秉土气而生的胃腑。故大承气汤乃是小肠君火邪动,大肠土燥金伤而敛结成实之病。
大承气汤以痞(心下闷塞坚硬)、满(胸胁脘腹胀满)、燥(肠有燥屎,干结不下)、实(腹中硬满,痛而拒按)四证及苔黄、脉实为依据。人身大肠金敛土燥,三焦相火敛结于大肠之内,此心火邪动不得由小肠火动-三焦相火随大便而外泄,故心下痞痛(体表心下之位者小肠之位置);小肠火逆,此不得由三焦相火外泄,此肝木疏泄君火向相火转化不利,故胸胁胀满。胸胁者人身风木经络之巡行也。小肠火逆,土燥金敛,故燥屎不下;苔黄此土燥金敛之象,大肠金气收敛,三焦相火敛于金气之内,此成定在之实火故脉实。
阳明腑实之病,其医圣之主方者是大承气汤,此是为何?大黄之药苦寒之品,味苦者此入人身君火之气,但是入心之君火还是小肠君火?大黄之药,本草言有“推陈致新”之说法,此又是如何解释?下面我们就来谈谈。
人身小肠者,此居于胃土及大肠金气之间,与手足阳明腑气一起而皆属于胃家,故小肠者秉君火而生但兼有土气也,大黄之药味苦此入君火,而色为黄,此为土色,故而“大黄”之药乃是入小肠君火也,此苦寒而泻小肠之君火热动也。小肠者,此人身物质之中气,中气者此中轴也,轴动则四维运动,故大黄苦寒色黄,入胃家小肠君火,寒凉泻君火邪动,小肠之邪火凉泻,此君火和平故中气旋转,四维升降顺畅,此“推陈致新”而病解,“推陈致新”者,此化腐朽而生新也,“腐朽”者大便也,“生新”者此心火得泻而病去,此人身五行恢复生理运动而复如常也。
“大承气汤”用“枳实”之苦寒者,此入君火而助小肠之动,此泻三焦相火由大肠而出,此辅助大黄之用。芒硝之苦温,此入君火,此助小肠君火。此小肠火之邪动,皆因小肠君火不足而虚动,此成实者乃是大肠金敛而相火聚之实,此处小肠君火虚动的本质不变,故芒硝苦温助火,此与大黄相需为用,此一温一寒,此一泻一助,泻火而不伤火,病理便是如此。厚朴,此苦温而色紫,此入血助心之君火。大黄、枳实,苦寒泻火,芒硝、厚朴之用此防心火由小肠火泻而外泄,心与小肠者,皆中气也,此一气相通。
三:少阳病之病理。
伤寒阳明病此是小肠君火虚动火逆,此成阳明大肠金敛成燥屎内停的腑实病,此时小肠君火因燥金敛结并燥屎之阻挡,此不得由三焦相火而泻,故而成实热之动也。人身肾之阴水乃是潜藏心之君火,此心、肾皆是少阴便是;人身之膀胱阳水乃是潜藏小肠之君火,此膀胱腑及小肠腑皆是太阳便是。太阳病,此小肠虽虚,但君火并未邪动,故膀胱腑气不伤;而阳明病腑实之病,此小肠君火的邪动乃是成实热之动,故此有灼伤膀胱阳水的病理转归。又人身肾水乃养肝木之形,而膀胱阳水乃养胆木之形质,阳水即伤则胆木形质不养,故而病少阳胆木伤之病也。
少阳病“口苦、咽干、目眩”也。胆木伤而上逆,胆经相火不降故“口苦”;肝胆二木,此一升一降,此运动成圆,胆木不降,肝木不升,故“目眩、咽干”(咽干者当有胃气之动,此乃胃家阳明腑实而致小肠火实之病故而,此在“少阴病”中乃有详述)。
“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则烦而悸”。
此此条文之病理状态,道出了伤寒少阳病的真实本质,人身小肠腑者,此上连于胃,二者于体表位置极其相近,又古人对小肠腑不甚了解,故多以胃来代小肠之功用说明。人身胃土者,乃阳明燥金之性,故言人身胃腑之用者,当言其“降”,而不是“和”。而言土气之和者,此人身小肠土中之君火也。少阳之病,此小肠实火之动灼伤膀胱阳水腑气,而导致阳水不养胆木,此胆木伤而上逆之病,此其本质是小肠君火之实动,故少阳病之“愈与不愈”,此皆是看小肠君火的和平与否,故以土气“和”与“不和”来说明之。小肠君火和平旋转,则阳水不受其伤,胆木得养故少阳病愈;如小肠君火不解仍为逆动,此少阳病不解,反致心火不由小肠而泻,故烦而心悸。
少阳病膀胱阳水之虚动,不似太阳中风之土液不足,不养肺金,导致土金不能相合,此不生膀胱阳水而致其经气虚闭。而少阳病者,此乃是阳水腑气封藏的小肠君火的逆动,而伤及膀胱腑气,而导致其经气的虚藏,此当是泻小肠邪动之火而存真阴,这才是乃是正治,而发汗不是其正治,汗出则更是伤表之阳水真阴,致膀胱腑气为伤,而致小肠火热不藏而实动,此心火不得由小肠而凉泻,而病“谵语”也。 图片1.png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07-13 21:27 2楼
不日奉上三阴传变规律
2012-07-14 15:21 3楼
不学运气者不能很好理解你的见解啊。
2012-07-15 17:03 4楼
本人不懂运气,这是一个独特的中医生理理论,近日我会将此理论发表在网站之上。
2012-08-07 02:04 5楼
看过必回,人品超好!












湖南苗木
长沙seo
⬅ 讨论,现在之中医医德何在?医术何在? 老茶馆 当今临床中医在义利关系上的三种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