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兆麟教授谈中医治学之道1

2012-07-19 12:52 楼主
鲁兆麟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其父鲁春溥曾授业于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先生。受家学影响,鲁兆麟1959年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1965年毕业留校工作。先后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教研室、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和中医各家学说教研室任教。1990年被评为教授,1993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曾先后担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各家学说教研室主任、教务处处长、研究生部主任等职,并曾先后兼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医药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中医学会理事、国家新药评审委员会专家、科技部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等。在长达40多年的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中,鲁教授倾心于中医人才培养,对中医治学之道颇有感触。他认为,一名中医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1.发奋读书,夯实中医基础鲁教授认为,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人才,首先就要奠定坚实的中医理论基础,要不辞辛劳、发奋读书。古往今来,凡成大医者,莫不如此。从东汉张仲景的“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到唐代孙思邈的“青衿之岁,高尚兹典;白首之年,未尝释卷”;从明代方有执的“不惮险遥,多方博访”,到清代王孟英的“足不出户者十载,手不释卷者永夜”……历代医家无一不是刻苦读书、发奋学习的典范。鲁教授结合自身的学习体会,经常劝导年轻学者要静得下心,坐得下来,踏踏实实地读几年中医的书。他自己年轻时,一有空儿,就抓紧时间看中医的书,为他日后从事中医药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即便是在繁忙的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之余,他也经常把阅读中医书籍当成乐趣。他强调,作为一名中医,不仅要熟读《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著作,而且,对于历代著名医家的代表著作也要了然于胸。只有奠定坚实的中医理论基础,才不至于在中医学理论研究和临床研究中迷失方向。鲁教授举例说,他曾治疗过一位28岁的阳痿患者,新婚1个月,因工作中与同事争吵,情绪过于激动,连续3夜未睡,随之即出现早泄,近半月而阳事不举。按照中医常规的辨治思路,肾主藏精、又主生殖,开窍于前后二阴,因此,辨治阳痿、早泄类疾病多从补益肾中阳气入手。然而本例患者,就诊时虽表现为情绪低落,但观其形体强壮并无虚弱之象,谈及病因时又情绪激动、难以控制,加之患者面色发红、舌苔黄腻、脉象弦劲而两尺不弱等表现,鲁教授诊为痰热扰心、心神不宁,君火无以主明,相火难以引动,方用温胆汤加炒枣仁、石菖蒲、远志、丹参,前后加减服用7剂,患者喜而来告,药后3日困倦而眠,阳痿已愈矣。究其机理,从传统辨治思路而言,中医学对于阳痿、早泄之病的辨治多责之肾阳不足,对于梦遗、阳强之病的辨治多责之相火妄动。但是,也应该看到,相火之动而中节与心火功能的是否正常密切相关。因心为一身之主,“君火以名,相火以位”。也就是说,相火功能能否正常发挥与君火是否宁静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通过清热化痰、宁心安神使君火安守其位一样可以达到治疗阳痿的目的。可见,若对中医学理论的来龙去脉不甚了解,对于中医基础理论的掌握不够扎实,就很容易人云亦云,使学术思想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作者:兆麟堂张家玮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09-30 00:30 2楼
年青人的阳痿和老年的阳痿不能同日而语,所以辩证很重要
⬅ 中医在治疗哪些疾病上具有明显优势? 老茶馆 漫漫学医路 ➡